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甄英英 《海外英语》2024,(6):238-240
民族文化自信是我国立足于世界的立足之本与发展之基,也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历史缩影,是振兴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当代年轻人肩负着新时代传统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责任,而学校教育是我国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播与继承方式,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行业的重要部分,对培养新时代传统文化接班人、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简单分析了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民族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探讨了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自信的价值,并围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自信提出了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2.
民族历史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因此,中国近代史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一部不可多得的生动教材.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国近代史教育在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连大学学报》2017,(4):102-10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独特性格的精华所在,而文化自信则是对本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高度赞赏和认同,两者浑然一体、密不可分。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既是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又是民族精神的弘扬者,更需要加强民族精神的培育,坚定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滋养民族精神,激发民族精神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将民族精神内化于其心,外化于其行。  相似文献   

4.
中国精神承载着独特的文化理念和精神追求,是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精髓,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自信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中国精神与文化自信实现了内在的统一。中国精神支撑熔铸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孕育涵养中国精神,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5.
书法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引领学生触摸悠久的书法历史,回望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走近杰出的书法名家,仰望民族文化的精神脊梁;赏析至美的汉字形体,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培育璀璨的书法新苗,激起民族文化的传承担当,树立、增强下一代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徐晓霞 《华章》2007,3(11):208
《白鹿原》作为一部具有着史诗品格的当代文学作品,本文试从个人的心灵史、家族史的叙事意义、民族的文化精神嬗变史三个角度来解读《白鹿原》,分析其中不同层面历史的所指及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化认知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文化自信是民族认同的根基。壮族在历史上没有完成民族内部的文化整合,尚未实现从文化认知到民族认同的转化、交融与整合。虽然壮族人知晓自己的民族身份,但是,不甚了解壮族世代一脉相承的民族发展历程和杰出文化成就,因此,应当强化壮族历史文化的认知教育,以文化认知为起点,以文化自信为纽带,实现从文化认知到民族认同的转化,建构理性的壮族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均源于民族文化的自信,源于对民族文化精华的梳理、荡涤和发扬,源于真正文化基因的探求、开掘和发展。以我国民族文化的实情为依托,从民族文化内涵着手,通过开发旅游项目和民族特色产品,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以及整合中华民族文化的理念,才能提炼并传播符合时代潮流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9.
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含义可以这样理解: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底气,是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是人民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抱有的坚定信心。文化自信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教育是中国崛起和发展的生力军,在改革的关键时期应肩负起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在语文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文化自信,对提升国家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作为高中的语文教师,必须义不容辞担负起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这个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均源于民族文化的自信,源于对民族文化精华的梳理、荡涤和发扬,源于真正文化基因的探求、开掘和发展.以我国民族文化的实情为依托,从民族文化内涵着手,通过开发旅游项目和民族特色产品,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以及整合中华民族文化的理念,才能提炼并传播符合时代潮流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民族文化自信的内涵和特点进行分析,以及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目标进行探讨,认识到民族文化自信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和互动关系。民族文化自信能够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和内在动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认同、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文章旨在探讨民族文化自信对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本文还对如何加强民族文化自信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提出了建议,包括加强传统民族文化课程的开设和推广、利用民族文化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推动民族文化新时代的创新创业应用、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文创产业的融合、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与地域文化融合度等,为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当代美术教学应当如何进行?弘扬民族文化精髓,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的自信,认真研究中国画构图形式的民族特征,会对我们的美术教学乃至美术事业的发展有许多的启示。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国画构图的形成与发展不只是  相似文献   

13.
民族艺术形式本身就是一部丰富的民族文化历史,千百年来化育人文,和谐族群。当前,应该对民族文化的现代化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民俗学和经济层面上,而是应充分认识其复杂性、系统性,予以历史的、整体的观照。应该在政府、文化工作者、传播媒体和民众的共同努力下,构建一种符合人性、适应环境、为民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样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文化自觉是民族文化创新的前提。全球化带来的民族文化自觉,是民族文化自信的表现。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以开放、包容的态度自觉融人全球化进程当中,不断发展自己,中华民族才能在未来世界民族之林并达到新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一、在外语教学中加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意义 1.提高学生抵御西方文化渗透的能力 民族精神教育首先是存在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本民族的文化,就不可能有对本民族的自信。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宝贵遗产,对于全民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维系中华民族绵延不断、长盛不衰的精神纽带。优秀的传统文化同当代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将给我们的民族文化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6.
黄向明 《教师》2019,(11):7-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已经在各种场合中提及过文化自信。他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再次重申了文化自信的重要地位。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肩负着弘扬中华文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传承中华民族珍贵历史文化,以及实现“中国梦”具有深远意义。文章立足于当代文化自信的背景,探寻大学生思政教育现状,分析原因,并对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成果,提升思想文化修养,建立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得天独厚的教育素材,语文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职责。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要将对学生文化自信素养的培养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8.
文化自信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要治国理政方略。本文着重探讨了文化自信的概念和特征,认为文化自信是处于历史文化生活中的文化主体,对身处其中的文化客体,经由认知、理解、比较、反思、认同、践行等一系列自觉的心理和实践活动,形成的对自身文化价值充分肯定、对外来文化的理性对待以及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坚信不移的心理状态。文化自信在本质上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指向性和包容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白鹿原》很好地发挥了小说的艺术特性,把史与诗水乳交融在一起,成为一部史诗风格的作品。小说以白鹿原为舞台,以白、鹿两姓子弟的人生历程为主要描写内容。以民族心史为构架,以宗法文化的悲剧和农民式的抗争作为主线来结构全书,始终以人物为叙述中心,从人物生活境遇的变迁来展示历史的变化。《白鹿原》是史与诗风格的完美交融,是民族生存的历史反思、文化反思和生命反思,它从历史的深度,生活的厚度,文化的广度,人性的力度入手,把人、社会历史和文化精神结合起来,且三者之间相互激荡,相互作用,共同增强了作品的时空感。  相似文献   

20.
杜冰 《成人教育》2018,(5):87-89
在成人教育中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已成为现阶段成人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成人教育应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将其融入教育中,使成人教育与民族文化基因紧密融合,进而促进成人艺术教育的发展.优化民族艺术教育途径,能够有力强化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自信、民族认同感,使之树立良好的民族观,对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历史文脉、推进成人艺术教育发展、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具有重大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