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水  老赵 《课外阅读》2008,(9):45-47
考上北大,却为学费发愁周莹1983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从上初一开始,周莹家发生了一连串的变故:先是妈妈下岗,每月只能领到176元低保,紧接着,爸爸又被查出了胸腺癌。从那以后,周莹就品尝到了生活的苦涩滋味,但她反而更懂事,学习也更加刻苦了。2002年,以666分考取北京大学数学系。  相似文献   

2.
郑漪澜 《少年月刊》2014,(12):20-20
圣诞节发生的一幕幕在我的心坎上刻下了深深的印痕。下面,请看镜头回放——镜头一(是个长镜头哦):早在圣诞节前一周,爸爸就在准备要送给我的圣诞礼物。我曾多次问:"爸爸,你给我准备什么了?"爸爸总是神秘兮兮地说:"是你喜欢的小玩意,不过具体是什么,暂时保密!"倘若我"不识趣"地再加追问,爸爸就笑而不语了。  相似文献   

3.
书包     
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长年多病,一家五口人全靠母亲一人在生产队里挣工分,常常是口粮分了还不到半个月,家里米缸就底朝天了。父亲一咬牙,让我回家帮衬家里活计,可母亲却坚持让我念书。那一晚,我在被窝里流了泪。  相似文献   

4.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乐学"是学习的内驱力,学生一旦有了这个内驱力,就会自觉地投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5.
现在文坛上涌现了一批“少年军团”,对于中学生出书这一现象.我认为是益莫大焉。有人说中学生出书多半是为了出名.其实不然,站在出书者的角度.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大多数人的心境.就像幼儿园时得了一朵大红花或是上课答对问题被老师表扬一样:出书可以使人的自身价值得到肯定,自信心与成就感提升。应该看到,学生们从中收获了多少成长.多少鼓励与喝彩?  相似文献   

6.
乌云掠过天空,却洗净了尘埃。和胖妞郑娜同桌真够倒霉的,每天她都要越过"国界线"侵入到我的"领地"。这节课是语文考试,郑娜更是不断过界。语文试卷本来就大,郑娜这么一挤,我的空间就更小了。被挤在那么狭小的空间里,你想想我能心情好吗? 一下课,我就和她大吵起来。"课桌本来一人一半,你把我使劲往墙角挤,想把我挤成照片是不是?"  相似文献   

7.
陈玉芳 《学子》2012,(12):95-95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讲师拿起一杯水问道:"这杯水有多重?"20克~500克众说纷纭。讲师回答说:"实际有多重并不重要,这要看我拿着它的时间。一分钟,没有问题。如果一个小时呢,我的右臂就会疼痛。再进一步,一天,你应该给我叫救护车了。当然每种情况下杯子的重量是相同的,但是我拿的越久,它就显得越沉。"他继续说道:"这就像...  相似文献   

8.
荷包蛋王子     
我们沈老师问我:"你会烧什么菜?"我大声地回答:"荷包蛋!"沈老师扶扶她的眼镜,没有继续问我。我的死党梁嘉辉问我:"你的拿手菜是什么?"我很自信地回答:"荷包蛋!"他"切"了一声就走了,似乎很瞧不起我的样子。拿手菜是荷包蛋怎么就被人歧视啦?要知道我做的荷包蛋可是与众不同的哦,我还光荣地被妈妈封为"荷包蛋王子"呢!  相似文献   

9.
我是什么     
卜冬 《大中专文苑》2014,(12):63-63
有一个无聊的问题,"我是谁",如果把它换成"我是什么",那就有的聊了。"我",是一种武器,且看甲骨文里的"我",一把带长柄的战斧。中国传统文化叫人要谦卑,那是儒教兴起以后的事了,起码甲骨文那个年代,人是很张扬的,有"我"为证。  相似文献   

10.
周锐 《小火炬》2012,(5):18-21
学校要开运动会了。每年这个时候可算是曹彰的风光季节。他问四弟曹熊:"你这次参加什么项目?"曹熊说:"打弹子是我的长项,可是学校不比这个,我就选择跳高和跳远吧。"曹彰哈哈大笑:"你不可能跳得比我更高和更远!"曹熊便请教曹彰:"二哥,那你说我该选择哪一项?"曹彰说:"你可以任意选择一项。"  相似文献   

11.
这几天,我们家来了一位企业家——"走开"。"走开"在我身上开了店,害我整天说"走开"。上回,我在家里看电视,爸爸见了,说:"你整天就知道看电视,不务正业,将来可怎么办?" 我不胜其烦地说:"走开,你没看见我最喜欢看的节目开始了吗?识相的话就走开,不然我就要‘暴力解决’了!"  相似文献   

12.
冯卫东 《江苏教育》2014,(10):76-76
王坚是一所普通初中学校的政治教师、教科室主任。在教师出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的今天,他也出了一本堪称"奇书"的好书。说它"奇",是因为它善于"穿越",一是"穿越"于电影与课堂教学之间,二是"穿越"于初中各科教学之间。很少有一线教师像王坚那样熟悉无数电影,熟悉许多学科,并且对上述领域的许多关系有那么独特、深刻而又富有价值的感悟与把握。王坚写的实际上是一本"类比教学论"——用电影艺术来"类比"课堂教学方法的教学论,至少在这个具体问题域中,王坚是有开创性的。人们提倡教师要努力成为“学者型”教师,王坚就是这样的教师。  相似文献   

13.
李镇西 《班主任》2014,(10):59-64
当年"未来班"的班长何静红打电话来,要我为今年中秋节的"未来班"聚会写一篇回忆文章,她好编入纪念册。我说:"当然要写,要写的东西太多太多。"好像昨天才把初八四届一班(未来班)的学生送毕业,但仔细一想,时间已经过去整整三十年了。当年那个风华正茂的大学毕业生,转眼就快退休了。  相似文献   

14.
【星故事】26岁的刘诗诗入行9年,17岁就拍了人生第一部戏,而且是演女一号,说她没有"我要成名"的念头是假的。《步步惊心》大热以后,刘诗诗自己都承认,"若曦就像一座桥,终于把我送到了彼岸。"急速成名,各种话题也就随之而来:与同样是拍穿越剧走红的杨幂之间所谓的"穿越一姐"之争。  相似文献   

15.
爱的威逼     
表妹打来电话,没说两句话就哭起来了。我忙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哽咽着说:"跟女儿闹翻了……要离家出走!"我急了:"离家出走?孩子什么时候离家出走的?报警了吗?"她稍稍平静一下情绪说:"不是她离家出走,是我要离家出走!我在这个家实在呆不下去了!"  相似文献   

16.
媒体点击     
90后大学生出书批判中国教育:我不原谅(2月2日《京华时报》) 【新闻回放】毕业于人大附中、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21岁的钟道然有着令很多人羡慕的教育背景。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众人眼中的好学生、体制教育的成功者,却"离经叛道"向中国教育"宣战",  相似文献   

17.
一次,一个学生还没回答完问题,其他学生就开始发表不同意见了。于是,我说:"大家要学会倾听,要等到别人把话说完再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我讲了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18.
<正>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以泾阳县安吴堡吴氏家族的沉浮为背景,讲述了清末陕西女首富周莹苦心经营,打造吴氏商业帝国的故事。剧中周莹是一个有着浓厚江湖习气的女子,从小跟着养父舞枪弄棒打把式卖艺。后来,她被输光钱财的养父卖掉,逃跑时因缘际会来到吴家,开始了跌宕起伏的一生。历史上的周莹果真如此吗?我国现代著名国学大  相似文献   

19.
一次,我布置学生以"心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一名学生在《我不想当"卧底"》中写道:"那天放晚学,因为要扫教室,我出校门时,已很少看见同学了。当路过学校附近的一家网吧时,我又心痒了,‘班主任可能早回家了,现在又没其他同学看见,我不如到里面玩一下再回去!’想到这,我就进去了……正玩得开心时,忽然感觉有人在拍我的肩膀,回头一看,我懵了,是班主任!"  相似文献   

20.
顾红菊 《成才之路》2010,(19):81-81
陈某,一个瘦瘦小小的男孩子,还戴着一副眼镜,脸上总带着几分忧郁,一进我班,就引起我的注意。后来我又了解到,他原来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离异,跟爸爸生活在一起,爸爸又娶了一位比他大不了多少的女人,孩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他羡慕别人完整的家庭,曾在日记上写下:"我究竟做错了什么,父母要离婚,上帝为什么要惩罚我……"从此,行为偏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