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才是完善的教育.工科专业离不开人文教育,需要在工科专业开设人文教育课程,在专业教学中贯穿、渗透人文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工科专业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的工程师面临的许多挑战都源于非工程因素。人文教育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工程教育中专业教育的价值导向。本文对工科专业教学中的人文因素进行了理念探析,指出,在专业教学的知识传递、能力训练、意识养成等层面都渗透着大量的人文因素。为此,本课题组到工科专业课的三个课堂实地体验和观察,并抽选部分学生进行访谈,请他们结合机械、电信、环境工程专业三位教授的课堂教学,谈谈对"工科专业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的感受和认识;根据学生访谈的内容,分析了专业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成绩与不足,并就今后的改进提出了将人文教育纳入专业教学计划、以前沿性研究突破专业局限、在团队训练中鼓励求异思维、凸显本专业国际化背景等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近几年经济进入新常态,调结构转方式成为国家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主要抓手。经济领域里政策的调整必然要求教育领域与之配套。"新工科"是调结构转方式在教育领域里的必然要求。现阶段"新工科"尚不构成大规模的教育实践,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学科交叉的理念。工科专业应积极融会人文社会学科专业,人文社会学科专业要积极为工科专业服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具有综合性、复合型、杂家的特点,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建设和改革,通过语言文学教学、跨文化交际培训、教育方法指导、文化推广等路径参与"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为国家经济转型服务,承担专业的社会责任,为其他人文社会学科专业应对"新工科"趋势做出示范。  相似文献   

4.
曾晗  刘婷 《教育教学论坛》2020,(20):248-250
本文以工程教育认证中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对工科毕业生培养的影响为切入点,探讨了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工科建设的过程中,人文社科教育长期缺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认为在工科专业中设置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可以提高工科生解决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本文以政治课程与通识课程为例,阐述了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在工科专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校工程教育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中国于2016年6月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并成为该协议的签署方,这标志着具有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专业帷幕在中国已经拉开。中国一直是一个注重工程教育的国家,但它却不是一个工程教育强国。人文素养的内涵在工程教育实施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科学求真,人文务善。工程教育应该注重人文素养培养,将人文教育与工程教育融合,着力培养兼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工程技术人才,这是高校人才培养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设计符合我国高校创新教育特点的问卷,对哈尔滨工业大学部分强势工科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合调查数据,探讨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育与教学、专业与学科、教学与科研、个性与共性和教与学这八个方面对工科大学生创新教育成效的影响程度。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对个性与共性的关注对创新教育效果的影响程度最大,而教与学次之。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希望能够为其他工科院校提供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工科院校加强人文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需要,也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在工科专业课的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主阵地,能够让人文教育更深入持久有效,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人文教育中的渗透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校的工科教育存在重专业、轻人文的现象,工科教育缺少人文素养。随着新工科建设的不断推进,各高校逐渐认识到将人文素养融入工科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构建人文素养教育教学体系的必要性。通过对工科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现状进行充分调研与思考,探索在工科教育中融入人文素养的途径,构建完善的人文素养教育教学体系,让学生树立正向价值观,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德才兼备、脑体结合的工程师。  相似文献   

9.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就象白昼与黑夜,各有各的辉煌和长处,缺一不可。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不仅仅意味着向文科学生普及一下科学知识,或者向理工科学生讲授人文知识,实际上最重要的是传播他们的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关于什么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学者们尽管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向"善"的渴望及如何做人,如何将"知"践为"行"。就工科院校而言,因为专业的原因,学生所学很大程度上偏于理工科,文科教育、人文熏陶相对薄弱。因此,在工科院校背景下,更要强调人文与科学教育的结合,以使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与人文相融——论结合专业教学进行人文教育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依靠全体教师 ,结合专业教学进行人文教育 ,是深化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关键。要解决结合专业教学进行人文教育的问题 ,首先要从理论上弄清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科学与人文性质不同 ,但两者是相通的 ,时代呼唤科学与人文的融合。调查表明 ,结合专业教学进行人文教育的方式是丰富多彩的 ,主要有 :起于知识、启迪精神、渗透美育、行为互动、营造氛围、以悟导悟、以人为本、提升境界 ,等。着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 ,是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必要前提 ,也是当前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教育就是教育,无所谓产业与非产业,非此即使的研究是一种走入误区的研究。我们应整体地、辨证地、全面地认识教育,积极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2.
成人教育是为受教育程度不同的成人提供不同层次和不同功能教育的总和;广义的继续教育是指在任何教育基础之上的教育,狭义的继续教育主要指受教育者在其初始教育之后所接受的教育;终身教育这个概念则是包括了教育的一切方面,它并不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组织所根据的原则。成人教育、继续教育是两个不同维度的概念,但它们之间也有一定联系,且二者均属于终身教育的范畴。  相似文献   

13.
STS教育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确了STS、STS课程和STS教育的概念,从STS教育的兴起、实质和实施几方面论述了STS教育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终身教育·成人教育·全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是20世纪后半叶的两大的教育思潮,对全世界的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被赋予新的内涵和使命。本文在阐述终身教育、成人教育、全民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及联系。  相似文献   

15.
教师教育与高师成人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育是高等师范教育大众化必须承担的重要使命。高师成人教育必须发挥自己的优势,主动适应高师教育大众化和教师教育崛起的形势;教师教育是国家的事业,政府的责任,高师成人教育也应该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教师教育需要有一个开放灵活的体系,高师成人教育是构建这个体系的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师教育中,职前职后一体化势所必然,高师成人教育参与其中,应该是水到渠成、顺乎自然的事情;教师教育必须推进信息化、现代化,高师成人教育也应与时俱进;教师教育必须转换运行机制,高师成人教育机制的改革更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全面发展教育,必须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忻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理论和实践并重,技术与人文融通"的办学模式,把人文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以"人文校园、职业环境"为主线,建设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拓宽人文教育的实施途径;对人文教育目标规格、教育内容、方式方法、实施过程、环境与制度等做了有效地探索;构建了职业教育中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效融通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坚持从世界本身来说明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66页),同样,坚持从事物本身来说明事物,坚持从教育本身来说明教育,是基本的方法. 比喻,借用,以及对于关联的分析等等,都是辅助性的,并非主要的,基本的.教育不是经济.富人的子弟要上学,并不是因为他的钱用不完了.穷人的子弟要上学,比富人对教育的渴望一点也不差.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远不像教育学的教科书所讲的那样密切.  相似文献   

18.
企业教育是企业内部对员工进行的针对性培训,学校教育是面向社会在学校中实施的教育。企业教育和学校教育各具特点,文章通过对两种教育特点进行比较,针对企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功能定位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探索校企合作之路,从而促进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9.
情商教育又称社会及情绪学习教育。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情商教育发展进程中存在智商开发凌驾于情商培育之上,导致情商教育形同虚设;教学内容零散,教学目标模糊,系统性不足;教学时间不确定,情商教育缺乏长期性等问题。我国情商教育应转变观念,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系统设计情商培育内容,科学构建情商教育体系;坚持情商教育的长期性,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情商教育体系等。  相似文献   

20.
在实施开放教育的过程中,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为此,必须通过日常教学工作来实施心理教育,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形成性考核”产生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