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绩效技术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深化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结合不同的实际推进课程改革的均衡发展、解决课程资源建设的问题、依托传统教育文化把课程改革推向更深层次、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促进课程改革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大抵上经历了新课程内涵阐释和解读、新课程改革实践、新课程改革全面推广以及新课程改革实践反思和理论深化等四个阶段,并进一步指出这四个阶段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十年来,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观念认识、政策管理、理论研究、操作实施、资源保障和教师专业支持等方面均面临着巨大挑战,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将课程改革推向新阶段,尚有许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4.
我国课程理论的研究伴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不断向前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理论基础的探索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研究,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回顾十余年的研究和发展历程,实践催生理论,理论指导实践,成绩与问题共生,新课程改革在持续推进中不断深化,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浮现,课程论研究的问题也逐步聚焦。  相似文献   

5.
当前,一场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育大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广度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内推开。在这场变革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课程体系的建立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在把学校推向教育发  相似文献   

6.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许多新的课程观点冲击着人们旧有的课程认知,进而引发了人们对诸多课程理论问题的研究。这些问题从课程改革自身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到课程政策研究范式的科学性,从课程开发的基本理论问题到课程实施中的诸要素,覆盖了课程理论研究的完整领域,将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理论研究推向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我国开始的第八次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就是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观念的彻底变革,是对原有课程哲学观和课程价值观的重大调整,彻底震撼了传统的课程与教学。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主体。新课程改革强烈呼唤着教师的课程意识,急需广大教师接受新的课程理念、理解新课程,彻底改变教学方式,从而将新课程推向课堂班级层面,把理想的课程转变为现实的课程。  相似文献   

8.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许多新的课程观点冲击着人们旧有的课程认知,进而引发了人们对诸多课程理论问题的研究。这些问题从课程改革自身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到课程政策研究范式的科学性,从课程开发的基本理论问题到课程实施中的诸要素,覆盖了课程理论研究的完整领域,将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理论研究推向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对原有课程观念、课程体系的彻底变革,是对原有课程哲学观和课程价值观的重大调整。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新课改要实现改革的目标,除了制定新课标、编写新教材以外,更关键的是如何让教师接受新课程理念,理解新课程,把新课程推向课堂班级的层面,把理想的课程转变为现实的新课程。因此,新课改与教师的关  相似文献   

10.
韦冬余  赵璇 《今日教育》2011,(11):51-53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全面铺开。高中课程改革在实施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共陛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对深化实施高中课程改革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课程评价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课改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整体改革的成败。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标准,这必然就要求课程评价从各个方面都发生转变,以适应改革的趋势。一直以来我国的课程评价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缺陷,在此简要分析与评判以往的课程评价,并在新课改的视野下重新认识和厘清课程评价,以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以及课程本身的发展,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即将在高中全面铺开,高中政治新课改也面临着一场巨大的挑战,在实施这一教学实践活动中,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就新课改出现的问题,科学地加以分析,提出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是课改的前提;改进教学方法是新课改的关键;科学应对课改必须树立科学的课改理念。通过对这三个大问题的剖析,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初的中国课改实验及其推广工作目前进展顺利,但基层教育工作者在认识上尚存在一些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对课改新理念理解认识得不够,以致课改新理念尚未变为引导大家行动的指南。因此,我们应采取积极措施,帮助基层教育工作者更新观念,建立与课改相适应的新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以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案例研究与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工作、教学与研究一体化,着眼于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真实的问题,强调实践与反思,强调合作与分享,最终目标是调整与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增加教师的实践智慧;案例研究是开放的,允许研究者从各个侧面对案例作多元解读;案例研究是有限制的,不能指望通过案例研究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更不能不顾特定的历史条件、背景而把有限制的对案例的认识和解读推而广之,无限扩大;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区的教育科研应该兼顾好实践性、创造性和指引性,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走向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15.
试论课程领导与课程发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随着课程改革和课程问题研究的深入,对课程领导的研究也从课程管理的研究中分离出来,成为课程理论研究的一个新领域。课程领导是指为了实现课程目标,在一定条件下对课程领域的组织和人员施加影响的过程,具有决策、组织与引导等职能,对课程的形成、实施、改革与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课程领导方式的改革要适应世界课程变革的需要,实行课程的三级管理,实现课程领导方式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课程的发展要与世界同步,体现现代社会的价值追求和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究竟处于什么位置?尽管在倡导突出学生主体和改变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新课程理念下,由于社会因素和操作上的影响,学生始终无法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找到自己的舞台,甚至出现了对语文新课程的逃避和抵制。目前,要重建学生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的意义,就不能仅仅把学生当作受益者,而应该真正把学生看作积极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17.
也谈新课程改革之代价——与孙天华、张济洲同志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建军 《教育学报》2007,3(1):17-23
如何看待知识在新课程中的地位成为当前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面对诸多对新课程改革有“轻视知识”倾向的讨论,有学者试图用代价论的观点来遮蔽这场讨论的实质。然而,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能等同于改革的必然代价吗?且须以“轻视知识”为代价吗?居于我国国情能承受这种代价之痛吗?应如何正确看待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新课程改革能大破大立吗?在这些问题的启发下,新课程改革要分清课程改革中面临的问题与所谓的改革代价,认真权衡改革所可能产生的利弊,理性对待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困难,认清改革中存在的矛盾与误区,摒弃将知识与能力二者机械分割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课程改革发展观,以继续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应该提升课程改革的决策层次,为课程改革立法;建立课程问责制度,提高教育政策执行力;增加经费投入,提供课程改革的财政保障;完善评价系统和加强课程改革基础研究,提高课程改革决策的科学性等。  相似文献   

19.
学生是课程实施及其研究中的一个弱势群体。为改善课程实施的成效,有必要把学生纳入课程实施及其研究中。学生参与课程实施有利于促进课程变革走向成功;学生参与课程实施及其研究具有三种形式,即学生作为数据来源、学生作为积极反应者、学生作为共同研究者。在新的课程实施及其研究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进入深水区的今天,生成性教学已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国内外关于生成性教学也进行了很多理论和实践方面不同的探索。但对于这些研究,仍然存在着研究不深入,多停留在理论层面;陷入研究误区,产生大量误解;本质"泛化",内容"窄化"等问题。关于生成性教学的研究前景,应该突破理论"重围",登上实践"舞台";抓住本质,扩大视野;紧抓新课改的时代背景,消除误解,走进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