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1 毫秒
1.
石爱玲 《科教文汇》2009,(6):226-226
《钓台的春昼》是郁达夫写于三十年代的著名游记散文。郁达夫不仅是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小说家,他的散文创作也不逊于朱自清、冰心。郁达夫写了许多游记,创作于一九三二年的《钓台的春昼》无疑是他的游记散文的代表作。记述的是他“一九三一,岁末辛末,暮春三月,春服未成”,自富阳溯江而上,经桐庐游览桐君山和严子陵钓台的一次旅行。  相似文献   

2.
朱志刚 《中国科技信息》2005,(14):196-196,194
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受到文坛的极大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刘亮程散文创作的方法和理论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从中可以看出,刘亮程的散文主要通过对自然的想象构造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乡村王国,他的散文创作给了我们新的写作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散文创作的巨匠,他对我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正如杨振声所说:“他文如其人,风景是从朴素中来,幽默是从忠厚中来,腴厚是从平淡中来。他的散文,确实给我们开出一条平坦大道,这条大道将永远领导我们自迩以至远,自卑以升高。”(《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朱自清散文的特点是:真诚,含蓄,适度。真诚就是情真意切,出自肺腑;含蓄就是委婉细腻,微微沁出;适度就是浓淡相宜,清而不淡。朱自清从小受着传统的文化教育,以后又长期研究中国文学,文学的民族传统已深化于他的血液中。在“五四”以来的散文作家中,朱自清…  相似文献   

4.
<正>每年的5月19日是我国的"旅游日",这个日子有什么特殊意义,又是如何与旅游联系上的呢?这就要谈到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了。徐霞客(1587~1641)是中国明代伟大的探险家、杰出的旅游地学家,他的主要成就是留下了被称为中华文化经典的洋洋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游记》的开篇之作《游天台山日记》写于1613年的阴历三月晦,即三月的最后一天,阳历正是5月19日。"中国旅游日"之所  相似文献   

5.
王燕玲 《科教文汇》2009,(7):135-135
写景抒情的散文,以情景交融者为佳,被称为美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正是一篇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美文。 朱自清是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此时,正值“四·一二”运动蒋介石背叛革命之时。曾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面对这一黑暗现实,他悲愤、而又陷入对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与彷徨之中。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学史上,散文可谓浩瀚纷繁,数量庞大,而作为散文的一个重要分支--游记散文中的山水游记,占有重要的地位,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苏轼的《石钟山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等.面对这么多的山水游记,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别:按文学性的强弱可分为文学游记和舆地游记两大类,就文学游记本身而言,又可分为再现型、表现型游记、文化型游记.……  相似文献   

7.
江琼 《科教文汇》2008,(27):220-221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学贯中西、具有鲜明个性的作家。他在小说、散文、旧诗词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贡献,尤以小说成就最为突出。郁达夫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抒情主人公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大都留有作者自我的影子,同时又是具有较多社会内涵的“零余者”的文学形象,有着特异的人物性格,从而使郁达夫小说成为五四文坛的另类亮点而独具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8.
马可·波罗与他的故事《马可·波罗游记》,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马可·波罗是13世纪来自意大利威尼斯的旅行家和商人,据称其17岁时开始随父亲和叔叔游历世界,曾在中国生活17年,受到元朝忽必烈可汗的接见;曾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古城,到过西南部的云南和东南地区。《马可·波罗游记》描述了当时富饶中国的景象,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甚至成为中国和意大利两国自古以来友好交流的见证。近日,美剧巨制《马可·波罗》又掀起了一股"马可·波罗"热。其实,国内外历史学界对"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以及"《马可·波罗游记》如何成书"的争论从未停息过。马可·波罗,这位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的商人,因为一本《马可·波罗游记》而为全世界的人民所熟知。他在游记中对元朝时中国社会状况绘声绘色的描述,在当时的欧洲引起巨大轰动,书中对中国"黄金遍地,香料盈野"的夸张说法,更是激起西方人对东方神秘大国的无限憧憬。然而一本《马可·波罗游记》是否就足以证明马可·波罗一定来过中国?书中所描绘的景象是他亲眼所见还是道听途说?马可·波罗留给世人的是真相还是弥天大谎?这些历史都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始终徘徊于否定与肯定之间,争论如同潮起潮落。  相似文献   

9.
莫言作品中的狗形象不一而足。仅他的中短篇小说中写狗和涉及写狗的作品就有《木匠和狗》、《白狗秋千架》、《怀抱鲜花的女人》、《一匹误入民宅的狼》等。散文《狗的悼文》更是介绍了很多狗在人类活动史上的知识,写得"狗"趣横生。这些狗有的行动诡秘,有的阴险狡诈,有的通情达理,有的凶猛自私,在莫言魔幻现实主义的描述中显得格外突出,形成了独特的莫言式的狗的世界。上述作品如果离开了狗,不仅很难成名篇,甚至会扼杀作品于摇篮中,其支撑作品成形乃至体现高度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分析莫言作品中的狗性,可以更多更好地来透视其作品中的人性。  相似文献   

10.
正俄国作家契诃夫在创作后期专注于写剧本,戏剧上演后反响热烈,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也吸引了很多文学青年前来请教。一日,一个年轻人登门拜访,刚好契诃夫准备出门,就请他改日再来。年轻人似乎早有准备,他笑着说:"只需占用您半分钟的时间,请您回答我一个问题就行了。"年轻人说他打算写一部剧本,但心里没底,所以想问契诃夫,他的《樱桃园》写了多长时间。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散文《黑魇》中所写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人"-"神"-"我"三种不同的生活。三类生活各有各的梦,各有各的描绘,纠结缠绕真实地展现了当时沈从文的心绪与抉择。  相似文献   

12.
地心游记3D     
背景资料本片根据凡尔纳1864年创作的《地心游记》(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改编。凡尔纳这位生活在19世纪末的文学家,用其独到的文笔和深邃的科学眼力写就了20多部科幻小说,其中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和《八十天环游地球》等。让人感到惊叹的是,在他的小说中所描绘的怪异的科学设备,许多在今天都已经成为了现实。比如说《海底两万里》中的潜艇还有《从地球到月球》的火箭等等。所以在西方,凡尔纳有着"现代科学之父"的称号。  相似文献   

13.
散文有三美:美在如诗如画般的意境,美在精巧的构思,美在生动传神的语言,《海滨仲夏夜》、《春》、《荔枝蜜》等散文名篇就体现了散文的意境美,构思美,语言美。  相似文献   

14.
正浅草文学社成立于1996年10月,是由常德市鼎城区第一中学语文教研组创办的学生社团。文学社现有社员近200人,以"繁荣校园文化,培养文学新苗"为宗旨,以社刊《浅草》为主阵地,鼓励社员们创作散文、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二十年来,一批批文学爱好者聚集到这里,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5.
王爱华 《科教文汇》2010,(29):75-75,81
张洁既是一位优秀的女性小说家,也是一位优秀的女性散文家。她的散文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对她的小说创作起到某种强化和互补的作用。作家在小说中所形成的情绪经常在她的散文中得到一定的消解。  相似文献   

16.
黎峰 《科教文汇》2013,(10):101-102,109
莫言作品中的狗形象不一而足。仅他的中短篇小说中写狗和涉及写狗的作品就有《木匠和狗》、《白狗秋千架》、《怀抱鲜花的女人》、《一匹误入民宅的狼》等。散文《狗的悼文》更是介绍了很多狗在人类活动史上的知识,写得"狗"趣横生。这些狗有的行动诡秘,有的阴险狡诈,有的通情达理,有的凶猛自私,在莫言魔幻现实主义的描述中显得格外突出,形成了独特的莫言式的狗的世界。上述作品如果离开了狗,不仅很难成名篇,甚至会扼杀作品于摇篮中,其支撑作品成形乃至体现高度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分析莫言作品中的狗性,可以更多更好地来透视其作品中的人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高考命题中多出现的游记散文题材的文言文,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本文试图从近来的高考考题中预测今后对此类文言文的命题方向,进而谈谈具体的解答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8.
郑广 《科教文汇》2010,(20):86-87
中学课文中收录的朱自清散文较多,他的散文运用多种修辞手段,特别是比喻,来准确具体地表现描写对象。其散文中的比喻句不仅多而且新颖富有美感,特别是以女性作比,是朱自清散文比喻的最大特点。本文即从以上三方面来分析之。  相似文献   

19.
谈情说美     
滋芜 《科教文汇》2013,(20):I0001-I0001
最近我在渎吴冠中先生的散文,义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父亲如山般的爱其父摇着小船。用瘦弱的身躯扛起为人父的责任,一路把小冠中从宜兴的一个小乡村护送到无锡去上学读书朱自清在散文《背影》中,也描写了其父为他买橘子而留下的“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朱自清的散文朴素大方,有真情实感,昊冠中先生一样,他们都用平白如话的语言写出了深沉的感情透过这两位名家的笔墨,我仿佛也看到我的父亲佝偻着身子,从渡船上给我拎下行李,又送我至汽车站,直到我上车出发后仍站在原地久久不肯离去的场景不同的画面,相同的父爱时至今日.  相似文献   

20.
答浩 《科教文汇》2010,(26):56-58
《庄子》是一部玄妙幽眇的哲学智慧,奇特恣肆的审美想象和挥洒自如的文学才情的完美组合,作为中国古典散文艺术的高峰,学界对它的评价已成共识,但也尚有待完备之处。为此,本文想从文学和思想两方面综合分析和辞令写作手法寓言等方面细致介绍来一一把握《庄子》的散文艺术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