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以及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撷取与南少林武术有密切关系的几个重要民间抗倭人物为例,来探讨南少林武术与明代福建民间抗倭斗争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南少林武术与福建民间抗倭关系非常密切:首先,作为抵御倭寇的强力武器,南少林武术在福建民间抗倭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福建民间长期的抗倭斗争促进了南少林武术形成与发展,经过抗倭斗争的洗礼,南少林武术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2.
唐宋南少林武术历史迹象探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实地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从文物考古,文献考证,以及民间传说等几方面对南少林武术在唐宋时期的一些迹象进行考证探求,结果表明:南少林寺至晚于晚唐之前已传少林宗风,禅武合一;宋代已有习武高僧;有9座寺享有“南少林之誉”;寺内武术与外来武术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3.
阐述对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概念的认识,分析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发展的现状与优势,提出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推广与发展的思路:要积极开展闽台南少林武术文化交流活动;要积极促进南少林武术运动进入学校体育课堂;在全民健身活动中要积极融入南少林武术运动;要积极推进福建南少林武术文化发展的社会化进程等.  相似文献   

4.
南少林武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本文阐述了南少林的概念,南少林武术文化的特性、武术文化的精神形态、武术文化与佛教、宗教的关系、武术文化与禅的关联,对“五位一体”的具有中华特性的民族文化价值论述,旨在更好地利用这块璞玉,弘扬南少林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比较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通过对泉州武术的历史及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南少林传统武术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轨迹。为加速打造南少林武术品牌,弘扬地方武术文化,推动武术国际化发展进程做点有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实地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辛亥革命中相关重要武术人物为研究对象,探寻南少林武术对辛亥革命的贡献.研究结果:一)辛亥革命中许多重要人物皆习练过南少林武术,且将南少林武术的各种价值运用于革命之中,助推革命前行;二)辛亥革命实乃南少林武术组织洪门天地会衍化而来;三)黄花岗起义中有诸多南少林武术习练者,在近战、巷战、肉搏战及子弹用尽之时,南少林武术成为了革命志士的得力助手;四)在这次革命中充分体现了南少林武术之“爱国”、“尚武”、“自强不息”等优秀民族精神,振奋世人,启迪后人.  相似文献   

7.
旨在弘扬中华武术文化、传承福建南少林雄风的中国福建泉州南少林国际武术大赛于2004年12月18~20日在古城泉州举行。今年福建省的武术活动颇为频繁,据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阮宝翔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03年,福建省举办过4个全国性的武术活动,而2004年一年就举办了6个,仅泉州就承办了三项活动:9月的全国武术散打俱乐部比赛预赛、12月的决赛和12月的南少林国际武术大赛。难怪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王玉龙开玩笑:“2004年的武术可以说是福建年,12月是泉州月。”  相似文献   

8.
崇德堂 《武当》2014,(1):7-7
11月23日——26日,第七届华夏南少林武术大赛在南少林发祥地之一的福建省福清市开赛,有来自全球的74个代表队千余名武术好手参赛。  相似文献   

9.
体育产业归属于第三产业,武术产业是我国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功夫在全球享有美誉,少林武术产业则在我国武术产业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北少林武术产业建立相对完善,南少林武术产业正处在起步中.文章着重对南北少林武术产业进行罗列、分析与比较,促进南少林武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萍 《中华武术》2006,(10):46-46
我初到泉州的一大早就跑到南少林寺观看将在这里举行的“以武会友,泉州国际旅游文化节”开幕式的预演。于9月5日开始的国际旅游武术文化交流活动就要在南少林寺拉开阵势,福建泉州的武术爱好者将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武术同仁一起同场习武研文。“这次以武会友的旅游文化交流与以往单纯的武术表演形式不同,来自世界各地的拳友与游客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到南少林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弘扬重振泉州南少林精神。”南少林寺住持释常定如是说。  相似文献   

11.
武举制是朝廷设立的考试科目,通过定期统一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并对其授予官职的一项人事选拔制度.武举制正式创立于唐朝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此后的宋、金、明、清各朝也都沿用了这一制度,到光绪二十七年(1903年)被废止,共延续了1201年.唐代在我国封建社会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也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武举制的创立在当时是一项重要的创新,对当时及后世体育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武举制是古代为了选拔杰出的军事人才而创立的一种选拔制度,创立于唐朝,随后历经五代十国时期,逐渐被历史搁浅,到了宋朝宋仁宗时期才得以恢复。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宋代武举制出现前后武术的发展史进行梳理。研究指出:武举归来之前,武术在不同阶层有着差化异表达;武举归来后,军事武术、军事理论以及军队中的武术表演较之前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与乡村武术结社组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对目前部分学者所指"少林僧人扶唐据贼的历史事实与少林武术无关"进行考证,得出以下结论:"少林武僧扶唐据贼"只是少林僧人从事的众多军事行动中的一件;少林的尚武之风从北魏时期已发端,到唐朝的时候,有不少僧人从事武术练习,所以"扶唐据贼"的僧人应当是身手矫健的习武之人,而后人对这件事的各种演绎,亦是对少林尚武事实的推崇;参与事件僧人的数量是否为目前所指的十三人还尚待考证;"少林十三僧救唐王"的故事是在明朝万历之后才形成的。演绎过程大致是明朝中后期到清朝初期从"少林十三僧"演变成为"少林十三棍僧",之后在清初产生"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清朝中后期,这个故事被演绎成各种不同的版本。  相似文献   

14.
蹴鞠运动是我国古代体育活动项目中起源最早、历时最长、开展最为广泛的一项活动。它起源于皇帝时期,在汉唐时期得到快速发展,到宋代呈现鼎盛之势,明清时期由于综合复杂的原因逐渐走向衰败、消之。对蹴鞠运动的兴衰进行研究,以期向世人揭示古代足球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5.
我国历史上的武举肇始于唐,发展于宋,衰亡于清,期间虽多次更迭,却也延续了1200年之久。文章借助史籍资料的分析,在参考今人对武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武举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演变,以及其存在的意义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古代的武举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福清市东张镇少林村的少林寺就是历史上记载的福建少林寺.该寺起置年代最迟在唐文宗(837年)之前,毁于明中叶(1489年)之前,与河南嵩山少林寺有着渊源关系.该寺所在地新宁里,在不同历史时期曾隶属过泉州、莆田、福清管辖,所以前人研究中提出的泉州、莆田、福清有少林寺的说法,也都是可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7.
蹴鞠纵横论     
蹴鞠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从传说中的黄帝蹴鞠起,经过漫长的发展,兴于战国时期齐地,盛于秦汉唐宋,衰微于明清。期间,其功用也与时推移,大体而言有以下几种:军事训练功用、游戏娱乐功用、节庆功用、外交礼仪功用、健身功用等。  相似文献   

18.
文章依据档案、史籍等原始权威资料,参考今人的武举研究成果,对清初武科考试制度的部分内容做了较为深入仔细的考察。清沿明制,许多方面承袭了明代的做法,尤其是清初的武举制度和兵制沿袭了前朝的诸多成例,在乾隆时期基本定型。清代武科考试分四级进行:童试、乡试、会试、殿试。文章除了对清初武科四级考试的过程做了探讨,还对如考生籍贯、考官等问题做了个别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