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了二十多年的语文,有了一些感想和体会。要当优秀语文老师,要让学生学好语文,我认为最主要的是三条:首先,教师要点燃学生头脑中的火把,即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拿着钥匙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即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第三,教师必须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要让学生到社会这个大观园中去游览、观赏、体验和探索。教师要点燃学生头脑中的火把“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杨福家语)点燃学…  相似文献   

2.
有位古代先哲曾说过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要做的就是点燃火把,焐热思维,让知识的种子催生出累累的思考果实。阅读高效只有坚持"精教活学",才能演绎课堂精彩,让语文焕发出无尽的魅力光辉。然而现实中不少语文教师还是独占讲台,倾囊相授,重教师讲析,轻学生朗读;重内容理解,轻语言揣摩;重面面俱到,轻突出重点;重单维传递,轻师生互动。  相似文献   

3.
正构建富有生机与活力的语文课堂,引领学生热爱读书、开启智慧之门、提高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由此可见,语文教师的作用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应重新定位语文教师的角色。一、语文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充  相似文献   

4.
古希腊普鲁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有待点燃的火把。"可见,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学生心中的火把点燃,让它熊熊燃烧,闪耀出智慧的光芒。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就好像启动了一台大功率发动机,不需要过多的外力推动,就能高效运转。作为一名教师,高慧芳常常将自己比作火种,在广阔的乡村天地间,用爱为学生点燃关于理想、品德、知识的火把。  相似文献   

5.
有了"联想"就有了创造,有了创造就有了能力的提高。学生能力的提高是我们做教师的最大心愿,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重在恰当运用联想,新教材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新课堂学生不再是接受的"容器",而是可点燃的"火把",而"联想"就是点燃火把的火种,有了火种,我相信"火把"终究会被点燃。  相似文献   

6.
王江 《成才之路》2011,(4):30-30
古希腊的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师教学所要花费的工夫主要应在“点燃”头脑这个“火把”上,而不是在注满“头脑”这个“容器”上。“点燃火把”的火种来自兴趣,而兴趣的打火石就是学生自己。学生,尤其是职业高中的学生,更需要以兴趣做引导才能真正激发学习热情,成为课堂的“主体”,使他们的内在潜能得到发现、发挥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斌山 《甘肃教育》2007,(2S):23-23
古希腊生物学象普罗塔戈曾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在新课改理念下要想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活跃语文课堂.以下三个层面的问题,就不能不引起语文教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点燃写作的激情,乐于写作,从而不断提高写作能力。这是语文教师不能不遵循的一条规律。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写作激情,这必将成为众多语文教师共同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职责便是利用自身的魅力和渊博的知识,挖掘学生的潜能,利用阅读课上多维的课堂提问点燃这"火把"。  相似文献   

10.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头脑不再是被灌满知识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问题"就是能点燃这支火把的导火线,思维的火花被一旦点燃,创新的火焰就会熊熊燃烧。教师只有真正善于提问,才能从课堂的控制者变为主导,去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要点燃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的火把,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地游弋于数学知识的海洋,才能品味学习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数学能力的欲望。一个人获得成功,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那么,如何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火把?  相似文献   

12.
新教材需要的是新观念、新方法。如果拿以往的“满堂灌”到后来的“满堂问”来实施新教材,那是行不通的,也是不理智的。既然是教师,又是语文教师,就要视“头脑不是一个被添满的容器,而是一把被点燃的火把。”把教师的人生价值与意义,看作是点燃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去实现自身的价值,挖掘自身的潜能。因此,语文教师要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明确“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性”,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语文教育环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育教学质量观。为了达成这个理念,则要弄清楚几个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内容要新颖,活动方式要新颖教师创设问题时应转变观念,要深知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要被点燃的火把。怎样迅速点燃这个火把呢?这就要求不仅问题内容要  相似文献   

14.
孙华琴 《考试周刊》2012,(27):106-107
学生如果没有自主学习能力,就谈不上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谈不上自我发展。英语教师应该试着把学生当做"需被点燃的火把",学会如何点燃火把,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和体验,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5.
早在3000年以前,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就认为: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笔者认为,要点燃这一火把首先需要找到这一火把的着火点,在教育教学领域,学生优点就是点燃这一火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着火点.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对于教育教学这一行来说,教师如何才能把学生领进门呢?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一个优秀的教师,仅有渊博的知识是不够的,他的首要任务是点燃学生兴趣的火把,兴趣浓厚,求知欲就会愈盛,求知欲越强,在学习中就会越有乐趣,学习效果就会更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关键在于课堂上教师的点拔、指引和激励。  相似文献   

17.
蒋厚仲 《教师》2014,(5):21-21
正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有一句名言:"要把学生培育成人,须着力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而要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教师自己须是一个火把,必须心中布满了炽热的阳光。"面对着中职生这一"特殊"的群体,中职学校教师担负着"特殊"的任务,那么,这"火把"和"炽热的阳光",指的就是美妙的教学艺术、正确的审美观、完善的修养、火一般的激情、丰富的知识以及无私的奉献精神,这也就是中职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是一方充满希望的土地,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是培育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唤醒沉睡潜能的时空。在语文教学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需要语文教师勤勤恳恳地耕耘,为学生学好语文开辟一方生机勃发的生命绿洲。  相似文献   

19.
<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而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想起这样一句话:"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因此,数学教学就是要点燃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的火把,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具体谈以下几点做法:1.创设故事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对新讲授内容的巧妙引入,对培养学生的兴趣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教学"分数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首要的是要让课堂充满情感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维,才能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使认识的活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