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按照社会经济学的理论,劳动能力不同造成的收入分配的不等是相对公平的,也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但因为人们受教育权利的不平等,导致个人劳动能力出现差异,从而导致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却往往难以被人接受,也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教育上的不公平属于人为的不平等,不仅会造成人力资源的大量浪费,影响社会的和谐,而且对社会而言也是不经济的,会形成能力结构失业者增多,增加了社会福利的支出。对于一个农村家庭,可以改变命运的,最重要的是知识。  相似文献   

2.
苇笛 《教育与职业》2012,(13):82-83
"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导致就业不平等,收入不平等,生活不平等,还导致下一代不平等."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三次大会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学家厉以宁发言说,当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已经形成社会阶层的固定化、凝固化,形成职业的世袭化,导致农民工的后代成了农民工.(3月11日《南方都市报》) 真不愧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厉以宁凭借自己的一双慧眼,透过纷繁的社会现象,看到了问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教育》2007,(2S):60-61
巴西一直被看作是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拉美国家的代表。这个国家长期存在收入分配不均衡和机会不平等,使得大部分人口并没有从经济发展中受益。上世纪80年代,巴西出现了大范围的债务危机,加剧了经济衰退,因此而不得不实施了结构调整和公共支出的削减,给社会公共服务带来深刻的不利影响。巴西学校的高留级率和高辍学率是贫困和社会不平等在教育系统的真实反映。目前,巴西正在努力摆脱这一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措施是实施“助学补助金计划”。  相似文献   

4.
公共教育支出调节收入差异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1996-2003年26个省的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发现中国的公共教育支出具有扩大收入差异的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公共教育支出的不公平,妨碍了公共教育支出作为一种收入差异调节手段的有效性.当公共教育支出违背公平原则时,占有优势的社会阶层将会竞逐更有利于自身的教育资源配置.公共教育支出必将受到社会优势阶层的操纵,成为强化社会分层的政策工具.维护教育公平应当是公共教育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家庭教育支出是公共教育支出的重要补充,通过影响子女的未来发展,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本文基于东、中、西部地区10个贫困县的调查数据,运用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的分解与边际效应估计以及Oaxaca-Blinder分解等方法,对贫困与非贫困家庭的经济收入和各类教育支出的不平等程度及其边际效应进行了研究。洛伦兹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贫困与非贫困家庭的经济收入、教育总支出、校内教育支出、校外教育支出和扩展性教育支出的不平等程度呈现不同特征。东、中、西部地区之间贫困与非贫困家庭在各项教育支出上的不平等程度呈现不同特点。贫困地区居民家庭教育总支出、校内教育支出、校外教育支出和扩展性教育支出的基尼系数及其边际效应呈现不同特征,进一步印证了各类教育支出存在不平等和差异,同时厘清了影响家庭教育支出均衡效应的主要因素。Oaxaca-Blinder分解法显示,相对于非贫困家庭,贫困家庭的校内教育支出较低,且两类家庭在该项教育支出的差异主要由贫困户身份所贡献。本研究表明国家教育扶贫政策是有效的和必要的,并提出完善各级政府对农村教育的补贴政策、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等五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代际流动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不公平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的问题,其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教育的代际流动性下降,父代的学历、职业、子代的户籍、居住区域、年龄、家庭中的排行等因素都影响到子代的受教育程度。公共教育支出如果不能保证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也无法促进代际教育流动性的提高。为了促进教育的代际流动,需要打破户籍制度的限制,给中下阶层群众提供更多的平等受教育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教育在现代社会流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教育成就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等方面。但目前教育体制中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导致教育资源、教育机会在人群中的不均等分配。这一现象使得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子女接受良好教育、获得未来社会流动的机会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8.
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教育在现代社会流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教育成就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等方面.但目前教育体制中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导致教育资源、教育机会在人群中的不均等分配.这一现象使得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子女接受良好教育、获得未来社会流动的机会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基于BIA框架实证研究了农村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的受益归宿与福利效应,研究发现:农村义务教育的受益总体上具有累进性,因而缩小了农村收入差距,且随着时间推移,受益的累进性仍在不断增强。相对受益情况显示,农村最低收入、低收入以及中等收入阶层是农村义务教育公共支出中的相对受益方。但是从教育受益的绝对量来看,农村最低收入家庭仍然处于不利地位。基于广义洛伦兹曲线对支出受益前后的福利效应比较证实,农村义务教育公共支出改善了居民福利。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公共支出均等化水平,实现教育公平,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教育公平的主要内涵与社会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其主要内涵包括人人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人人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资源;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不平等"的矫正);反对各种形式的教育特权.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反映了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现代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内容,体现了现代社会文化价值观.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的基础性公平,教育公平的实现和扩大对于促进整个社会公平程度的提高、保障人的发展的起点公平、消除知识鸿沟以迎接知识社会的挑战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对社会公平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对社会公平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教育机会分布的公平和收入分配的公平。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的实施,对公共教育资源和收在全体社会成员中分配的公平性具有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不同收入阶层对高等教育支出的负担能力不同,收入水平越低,对学费水平的变化越敏感,因此在实施大学收费政策的同时,要辅以相应的学生资助政策,以保障低收阶层受教育机会的公平。  相似文献   

12.
《教育》2007,(4)
巴西一直被看作是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拉美国家的代表。这个国家长期存在收入分配不均衡和机会不平等,使得大部分人口并没有从经济发展中受益。上世纪80年代,巴西出现了大范围的债务危机,加剧了经济衰退,因此而不得不实施了结构调整和公共支出的削减,给社会公共服务带来深刻的不利影响。巴西学校的高留级率和高辍学率是贫困和  相似文献   

13.
教育原本是缩小差距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不幸的是,城乡教育的差距也在进一步加大,这首先表现为城乡孩子在享受教育资源分配和受教育条件方面的不平等,并将直接导致未来城市和乡村居民在知识结构、经济地位和收入方面差距的扩大。要想打破这一恶性循环,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因为在导致差距增大的诸多因素中,贫困并不是惟一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主观幸福(SwB)是目前教育经济学用来测量幸福程度的重要指标。虽然教育有时候会降低生活满意度,但它能通过提高个人收入水平,为个人提供更有创造性的工作,对个人身心健康、婚姻家庭、社会网络等产生积极的影响,能通过提高国家的生产效率、促进民主与减少收入分配不公,改善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公共教育支出有助于提高国民幸福水平,尤其是在低收入国家,惠及低收入群体的公共教育投入对提升国民幸福水平的影响更大。经济学对教育与幸福关系的研究应在如何建立数据库进行动态追踪调查、教育如何通过中间变量影响幸福以及如何将幸福设为教育政策目标等方面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15.
陈晓东  黄晓凤 《教育与经济》2021,37(5):39-48,88
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问题备受学界关注,本文从教育中介视角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的生成机制.基于Roemer的机会平等理论分析框架及分位数回归方法,使用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的相对比重约为17.57%,该比重存在较为明显的年龄和性别异质性,且机会不平等在收入分布中具有"左尾"偏向性;(2)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通过教育传导的比例约为12.24%,在女性群体中这一比例更高,接近所有传导渠道总和的1/4,通过教育渠道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也存在明显的"左尾"偏向性;(3)在教育传导渠道中,教育数量和教育质量所占比重分别为71.60%和28.40%,且在较低收入群体中,教育质量因素所占比重相对更高.本文的政策含义如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需以降低收入分配的机会不平等为目标导向,重要举措之一便是在提高教育回报率的同时降低居民教育获得的机会不平等程度.  相似文献   

16.
陈晓东  黄晓凤 《教育与经济》2021,37(5):39-48,88
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问题备受学界关注,本文从教育中介视角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的生成机制.基于Roemer的机会平等理论分析框架及分位数回归方法,使用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的相对比重约为17.57%,该比重存在较为明显的年龄和性别异质性,且机会不平等在收入分布中具有"左尾"偏向性;(2)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通过教育传导的比例约为12.24%,在女性群体中这一比例更高,接近所有传导渠道总和的1/4,通过教育渠道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也存在明显的"左尾"偏向性;(3)在教育传导渠道中,教育数量和教育质量所占比重分别为71.60%和28.40%,且在较低收入群体中,教育质量因素所占比重相对更高.本文的政策含义如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需以降低收入分配的机会不平等为目标导向,重要举措之一便是在提高教育回报率的同时降低居民教育获得的机会不平等程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财政支出收入分配风险指标体系,利用我国1985—2008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我国财政支出收入分配风险程度还比较低,但有逐渐加大的趋势;风险主要来源于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和宏观经济环境指标。在此基础上,用排序选择分析方法分析财政支出主要项目对收入分配风险程度的影响,其主要结论是:支农支出比重的提高有助于降低收入分配风险程度;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比重提高反而会增加收入分配风险程度;工交商事业费和国防费支出对改善收入分配状况有明显促进作用;基本建设支出、行政管理费支出和政策性补贴支出对降低收入分配风险有促进作用,但效果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收入差距、经济增长与教育不平等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联立方程模型和分布滞后模型,研究2000—2008年我国的收入差距、经济增长和教育不平等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显示:(1)收入不均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经济增长则又反过来对缩小收入差距有利,因此,控制收入差距有利于经济增长,并反过来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实现平等与增长相协调的目标。(2)收入分配差距导致教育不平等,教育不平等的改进却没能促进收入分配差距的改善,教育平等←→收入平等的良性循环还没有形成。因此,要想使我国的教育、经济增长、收入分配进入到一个内生化的良好发展轨道,还需要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和措施加以引导,以逐渐解决劳动力市场结构不合理、城乡教育回报率差异大、教育投入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降低教育不平等是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不但在社会学和教育学界一直备受关注,在经济学界近年来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旨在通过评述有关教育不平等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从初始禀赋、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扩展三方面阐明它们对教育不平等的影响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前该领域研究的主要问题以及可继续研究的方向。对导致教育不平等的根源的研究,有利于政府切实具体地从各因素入手来减少教育差距、增加教育公平,从而减少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发展,这对保障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富裕且公平的社会,由收入分配不公导致的收入差距不合理的持续扩大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着力解决教育公平,加大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控力度,积极发展慈善事业等是消除收入分配不公、实现公平分配、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