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高考,是对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测试。包括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及心理素质等。高考中常常出现这种情况:有部分考生平时成绩不错,但高考成绩下来,却与他的实际“水平”相差甚远,为什么呢?有人简单地归咎于“命运”不好,其实是高考时的心理障碍影响了考试的正常发挥。因此,良好成绩的取得,除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过硬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外,还必须调整好考前和考试时的心理状态。下面就高考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及调适方法做一简析,供参考。一、高考中常见的心理障碍1.考前的“患得患失”心理高考可以说是目前…  相似文献   

2.
正在2013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说明中关于政治学科的第一句话就是"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比2013年高考中政治学科相关试题,我们发现高考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越来越重视,所以缩小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差距是  相似文献   

3.
从近几年《考试大纲》及高考试题中可以看出,理科综合坚持以考查学科内综合为主的原则,重点考查学科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学生要想考出好的物理成绩,必须具备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要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4.
2008年高考福建数学试题,体现了"平稳过渡"的原则,无论是试题的题量还是结构都没有发生变化.试题遵循2008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和2008年福建省高考数学科考试说明,立足教材,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深化能力立意,强化综合运用,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数学理性思维及数学素养和潜能,体现了高考数学对基础、能力、素质、潜能综合考查的目标追求.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整个高中教学实践产生巨大的改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不断丰富,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教学目标不断落实,注重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考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高考应运而生。为高考备战的高三政治复习,必须围绕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紧靠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着重提高学生对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通过实战练习增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试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考试性质 上海市2001年高考综合能力测试是高考科目"3+X"的组成部分.它的指导思想是: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不是突出知识的交叉,而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助于中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高等学校选拔合格新生.  相似文献   

7.
王秀奎 《新高考》2009,(Z2):55-57
高考要取得好成绩,首先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在长年累月的刻苦钻研中培养起来的数学能力和素养.但同时,高考成绩的好坏也取决于考试中的临场发挥.以下笔者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和高考阅卷的经验谈几点应试建议.  相似文献   

8.
分析近年来高考文科试题,不难找出相关规律:即文科综合试题基本是以区域地理为材料,融会贯通系统的地理知识、原理规律,从而综合评价和分析某地方或某国家的地理特征、历史、政治状况等。对高中三年级学生来说,复习起区域地理来,困难较多,因为量大而面广,它的复习成功与否,是学生能否取得高考好成绩的重要因素。目前,高考比较热衷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所谓"高起点低落点",因此区域地理的复习和别的学科一样,其能力的形成要以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前提,所以必须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好基础知识和考试技巧。  相似文献   

9.
如何让参加“3+综”高考的学生更好地掌握综合科目的复习要求 ,真正提高考生的综合能力 ,是广大教师倍加关注、急于攻破的课题。下面笔者就新高考模式下如何进行物理高考复习谈点粗浅的认识。明确要求 转化思想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高考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 ,高考“3+综”物理总复习必须转变思想 ,严格依据“综合科目”考试的命题指导思想进行。“综合科目”考试的命题指导思想是 :以能力测试为指导 ,考查考生在中学所学这些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科目”首先是学…  相似文献   

10.
熊连翔 《中学生物学》2007,23(11):11-12
《高考考试说明》要求"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  相似文献   

11.
2014年辽宁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坚持了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符合《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学科考试大纲》的目标要求。试卷坚持了“以能力测试为指导,考查学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曾懋华 《化学教学》2001,(7):32-32,26
20 0 1年后高考综合科目考试已在全国逐步推广 ,在这种新的高考模式下如何进行高三化学复习 ,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能力 ,这是摆在我们化学综合科目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通过近两年的尝试 ,笔者获得了一些经验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 理论联系实际 ,解决双基复习综合科目考试是对基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能力考查的载体 ,离开了化学科本身的基础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只能是空中楼阁 ,所以在复习时要大力抓好双基教学。1.1 用实验调动学生复习旧知识的兴趣综合科目考试既不同于会考 ,又不同于化学科…  相似文献   

13.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试卷,不难看出:试题灵活性强,且情境新颖,这样的题目对有些学生来说就显得束手无策。即使有的学生对课本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甚至实验内容、原理都背得很熟,但是在作业、练习、测验和考试中也不会运用。针对这种情况,本人想对高考试题的解题规律与技巧谈一些看法。1、扎实的"三基"是掌握解题规律和技巧的重要基础。当前的高考都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所学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及表达的能力。能力的形成离不开知识,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试卷和地理单科试卷,基本反映了稳中有变,变中求变的命题趋向,其中,稳表现在试题上,侧重于考查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高考命题的一贯追求,它体现着考试的终极目标和  相似文献   

15.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考查学生对中学所学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下面就如何采取有效的复习策略来培养学生的理科综合能力谈谈个人的看法。一、深入理解《考试说明》 ,明确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性质和特点(一 )教师必须深入理解《考试说明》《考试说明》中的各项要求要认真领会 ,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要准确把握 ,切中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考试说明》 ,弄清楚需要了解的知识点、理解的知识点和掌握的知识点 ,使…  相似文献   

16.
通读2008年全国高考理综试卷I的物理试题.我们欣喜地看到:这套试卷的物理试题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符合考试的定位,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所学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体现了"有利于高校选拔有学习潜能的新生,有利于高中推行素质教育"的命题原则和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高考文综地理考试稳中求新,秉承了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重视对考生学科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考查。那么,地理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在高考地理复习中系统地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有效提高其学科综合能力呢?笔者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20 0 0年广东省高考在 1999年顺利实施“3 +X”高考改革基础上增加“综合科目考试” ,明确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并对普通高中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 ,顺应潮流 ,迎接挑战。下面谈谈对“综合科目”的认识 ,并提出个人对“综合科目”教学的一些意见与设想。“综合科目考试”的命题指导思想是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考查学生所学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六个科目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科目考试”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 ,其次是学科…  相似文献   

19.
<正>"3+X"高考数学科的命题思想已经转向了以能力立意为主导,重点考查学生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说明》中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提出具体要求: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全面又突出重点,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考查时要从学科整体意义和思想含义上立意,注意通性通法。对能力的考查,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考查各种能力,强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实行综合考试。在科综合条件下,高考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越来越突出。如何进行高考历史有效的备考复习?经过总结多年备考复习的得失,2004年高考备考复习选择了异步教学法进行,经过一年的实践,在2004年的高考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