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孟庆男 《教育学报》2004,(10):17-20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 ,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课程形态的变革。为了适应这一新的课程形态 ,我们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形态进行改造 ,并营造出新型的课堂教学形态 :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形态、活动性的课堂教学形态、创造性的课堂教学形态、生活性的课堂教学形态、快乐性的课堂教学形态。其目的就在于帮助教师尽快走进新课堂。  相似文献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它非常追求时空的开放性,“大时空”教学要求与我们常规的课堂教学产生了较大的矛盾。本文“以课程理念为指引,以课型研究为出路”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探索,设计了“技能性”、“研究性”、“社会实践性”三种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课型,将有利于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宋晴 《考试周刊》2010,(3):218-219
地方课程是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它超越了学科课程的逻辑体系,是一门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与自主性于一体的课程。本文从课堂教学出发谈谈如何把握地方课程的本土性、时效性、活动性等特点.使地方课程的课堂教学彰显“灵动”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地方课程是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它超越了学科课程的逻辑体系,是一门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与自主性于一体的课程.本文从课堂教学出发谈谈如何把握地方课程的本土性、时效性、活动性等特点,使地方课程的课堂教学彰显"灵动"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物理课堂教学的质性变革——促进学生探究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丽萍 《物理教师》2003,24(5):4-5,8
新世纪世界范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就是提倡了探究学习。这不仅反映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上,而且反映在课堂教学中。伴随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迫切需要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在课程理念、教学观念等深层面上发生质性变革,促进学生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6.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使课程从知识形态走向生命形态,去重建具有生活意义的课堂教学时,就会真正在学生的发展中体现《品德与社会》这门新课程的生命价值,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课程改革工作已在我国各地相继展开。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所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而课堂教学改革则是一场更为持久复杂的攻坚战。本文就围绕新课程理念,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课程实施的基本形态,要使课堂教学改革有所突破、有所建树,需要更新理念,注重基础,革新方法和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9.
生成性课程突出教学个性化构建的部分,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课堂形态。构建生成性课堂是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我们通过对五个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剖析,获得了构建生成性课堂的实践策略:学生实践感知,教师要还时于生;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要还权于生;学生互动对话,教师要渐引渐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要推波助澜;学生自主建构,教师要协助理顺。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门课程是活动型综合课程,是德育课程形态的一次深刻变化,新的课程形态带来了品德与生活课程新的特点,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根据这些新的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课堂教学具备着很强的目的性和通识性,其学习指向性为高考。我们尽管需要对教学指向性进行明确,但也要避免把考试当做方向的政治教学可能会误导学生变成应试教育过程中的牺牲品。由此一来,不仅使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以及积极性有所降低,还使课堂教学质量有所降低。因此,如何有效的使高中政治教学质量得到提升,直接影响着课程的顺利开展、课堂教学的有的放矢以及知识的顺利传达等。  相似文献   

12.
黄滨 《宜宾学院学报》2003,3(4):80-80,85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基础教育领域课程改革的总要求,为适应新课改。我们必须转变我们的课堂教学现。本文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现应突出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强调在问题情境中学习、强调师生的交往互动。  相似文献   

13.
题记:课程改革进入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攻坚阶段,新理念由专家层面进入了实践层面,直接改变着教师的教学行为、课堂形态。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们努力在实践着这一新的学习方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形式上的对话”、“变了味的探究”和“学习习惯的遗忘”等不良现象。我们只有冷静地思考、讨论、批判,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教师课程是指任课教师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内容加以理解、设计后在课堂教学中实际实施的课程。教师课程因为具有预设性和生成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情境性和差异性等特点,在密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课程内容的适切性、提高课程实施的成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完善课程实施理论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和重要意义。教师是执行课程计划的主体和关键所在,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形态,教师课程的基础理论目前还鲜见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15.
实施新课程中教学观念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对于课程改革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教与学是课程从理念形态转化为实际效果的媒介和手段,任何课程改革只有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层面,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才能引起学校教育的深层变化,也才能真正实现改革的理想。因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学与学习方式也提出了变革的期望,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教”与“学”的观念,从而推动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一、教学观念的转变本次课程改革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动了一次“大手术”,一些新的课程形态如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成为引人注目的“亮点”,集中体现了新课…  相似文献   

16.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余文森教授认为: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最大的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性。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对课堂教学进行发思.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并尝试解决问题。这就如医生看病一样,我们要发现课堂教学中的“症状”,然后诊断“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的互动与合作。而在这互动的过程中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因此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也是新课程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的重要方面。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这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预设性。于是预设与生成就构成了新课程教学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和处理课堂教学的有效预设与生成,是我们教师迫切需要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应只是单向、封闭、静态的知识授受过程,更应是师生间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而这种交流过程必然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因此,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重要特征。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必须体现课程和教学的国家意志,必须承担“引导人”、“塑造人”、“提升人”的责任,这又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预设性。于是,预设与生成就构成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一对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是课程是以实施的中心环节,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之一就在于课堂教学改革是否卓有成效,为此我们必须对过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进行深刻反思,在此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新课程下教师教学行为的实质。  相似文献   

20.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门课程是活动型综合课程,这是德育课程形态的一次深刻的变化,新的课程形态带来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新的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根据这些新的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围绕"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的课程核心,探索出有效的"学生参与社会,了解社会,做社会人"的实践活动策略,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