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鲁迅的小说“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所以,他作品基调是冷峻、灰暗的,人物是社会底层的(被损害、被侮辱),内容是苦难、血泪的,甚至是血腥的,但我们读鲁迅的小说。却又会发现他的许多作品中常常写到笑。《呐喊》《彷徨》二十五篇小说中,除《一件小事》外,几乎每篇小说都写到了笑,最多的有近二十处。如此悲惨的社会。苦难的人生,鲁迅为什么要在小说中经常写到笑呢?换句话说,其作品中的人物为什么要笑呢?笑什么呢?有什么可笑的呢?只要我们认真研读鲁迅的小说,就会发现这笑大多是麻木的笑、愚昧的笑、无聊的笑,或是无奈的笑、可悲的笑、带泪的笑。[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第五组课文是“初识鲁迅”的单元,第一篇是鲁迅的作品《少年闰土》,后三篇是他人写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编者的意图在单元导读中有充分的体现:为孩子自主走进鲁迅世界打开一扇窗——“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吧”……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明显减少,《药》《为了忘却的记念》等作品不见了,保留下来的只有《拿来主义》《祝福》和《记念刘和珍君》3篇。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向来是比较多的。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6册教材正本共选鲁迅作品6篇,分别是:《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故乡》、《藤野先生》、《雪》,平均一册一篇,可以说是作家当中最多的,因此也成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而对于一些学生而言,语文学习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这句顺口溜很形象地说明了学生在学习和理解鲁迅作品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很多也对鲁迅作品感觉比较难教,教浅了,文章讲不透;教深了,又怕学生理解不到位。那么该如何处理这其中的关系呢?本文就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来谈谈鲁迅作品教学的三个注重。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作品中经常出现黑色意象,本文从《奔月》、《理水》这两篇小说出发,分析这两篇小说中的黑色意象,并寻求黑色意象与鲁迅内心世界的对应性,探讨鲁迅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6.
孙伏园曾经问鲁迅,在所作的短篇小说中自己最喜欢哪一篇,鲁迅说最喜欢《孔乙己》。鲁迅的短篇小说艺术成就都很高,为何他偏偏对《孔乙己》情有独钟呢?反复阅读这篇饱含鲁迅先生心血的作品,我终于理解了先生偏爱的原因,因为这部作品处处体现了先生匠心独运的构思。[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关雎》是《诗经》的首篇,被选入统编版八年级《语文》教科书中。该诗不愧是最古老的经典爱情诗歌,一直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对于这样一首经典的爱情诗歌,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呢?不少教师的做法是引导学生朗读,让学生自己去体会。  相似文献   

8.
藤野先生是不是本文的主要人物呢?它涉及如何来确定文本主要人物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重新审视《藤野先生》一文,我们要跳出纯粹的这篇课文,把它放到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这部大的散文集中考虑,最终的结果是让《藤野先生》一文具有了多重解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鲁迅自传》(人教版初四册 )写于 1 93 0年 5月 ,是鲁迅先生在 1 92 5年所作的《自叙传略》的基础上增补修订而成的。在这篇千字左右的自传里 ,浓缩了鲁迅先生近 5 0年的人生经历 ,从出生、家境、求学经历、工作简历到主要著述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不过 ,若就此与一位 2 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相提并论 ,多少还是显得有些轻描淡写了。作为一篇课文 ,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这样一篇极为简练、跳跃性极强的自传时 ,既能明白自传或传记这一文体的特点 ,又能从中更好地解读鲁迅先生其人其事呢 ?适当补充与文章所提到的内容相关的历史文化资…  相似文献   

10.
藤野先生是不是本文的主要人物呢?它涉及如何来确定文本主要人物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重新审视《藤野先生》一文,我们要跳出纯粹的这篇课文,把它放到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这部大的散文集中考虑,最终的结果是让《藤野先生》一文具有了多重解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社戏》是鲁迅先生上世纪二十年代写的一篇反映自己童年生活的小说。无论是从鲁迅先生创作这篇作品的时代,还是作品所描写的时代,当时旧中国农村正处于贫困和动乱境地,农民生活充满悲惨和不幸。但是我们拿《社戏》和鲁迅的其它一些描写农村生活的作品比较,我们发现《社戏》所反映的农村,既没有《阿Q正传》中那种阶级斗争日趋尖锐和动荡不安的气氛,也没有《故乡》中那种农村经济日趋破产的景象,更没有《祝福》中那种难以避免凄厉的悲剧。《社戏》中写的平桥村生活显得宁静美好,整个作品带有一种牧歌的情调。小说表现的是作者儿时在平桥村一段美好生活,歌颂了以六一公公为代表的农民和以双喜为代表的少年们身上那种淳朴善良、热情好客、聪明能干的好品质.  相似文献   

12.
鲁迅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最丰富最难以言说的存在,他的作品总能使人常读常新,尤其是像《过客》这样的作品,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体会,新的感受。对于《过客》,大大小小的论著和文章已谈论得很多,文字上也没有多少难懂之处,但为什么每次重谈,都有一种心灵的震撼与感动呢?因为每读一遍《过客》都仿佛在面对着一个活生生的鲁迅,他的丰富、博大、深刻、敏感、痛苦、矛盾、绝望、孤独、坚韧、清醒、大爱大憎与大悲大喜等等一切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思想与情感,似乎都在这篇短短的散文诗中浓缩、喷发、凝聚与升华。说《过客》是体现鲁迅思想、哲学、人格、情感、心理、个性的潜心之作,是一点不过分的。下面是我重读《过客》的一些感想。  相似文献   

1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社戏》都是鲁迅先生的重要作品,同时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当我们把两篇文章放在一起阅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两篇作品有其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鲁迅《野草》中《过客》一篇做了比较详尽的分析,指出这篇作品明显受到了西方表现主义文学的影响,使其具有深层蕴含。  相似文献   

15.
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科书编选了鲁迅六篇作品,分别是《社戏》、《故乡》、《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秋夜》。纵观全套教科书所选作品,从数量上看鲁迅无疑是第一人,浏览一下全国其它省市的教科书,基本上也是大同小异。这足以说明鲁迅作品在初中教学中不可替代和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教科书编选了鲁迅六篇作品,分别是《社戏》、《故乡》、《腾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已己》、《秋夜》。纵观全套教科书所选作品.从数量上看鲁迅无疑是第一人,留览一下全国其它省市的教科书,基本上也是大同小异。这足以说明鲁迅作品在初中教学中的不可替代和不可或缺作用。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在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和思想家。在小学课本中,选进了好几篇他的作品,由于鲁迅先生的作品写作年代久远,思想内容深刻,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呢?我觉得可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析背景,悟含义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如《在仙台》写的是1902年,  相似文献   

18.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和《故乡》这三篇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鲁迅先生的作品,虽然文体不同,写作时代背景及作者心情各异,但是都有以儿童的生活、情感、视角来再现作者自己的心路历程这一特点。本文把这三篇作品放在一起观照,希望更多地发掘一些鲁迅作品的内在意蕴,体悟艺术大师的情感世界,认知典范的艺术作品的艺术魅力,也为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理解作者作品,用心体验最伟大的艺术家的感情世界,提供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9.
齐慧爽 《现代语文》2009,(10):156-157
鲁迅的《野草》独具魅力。如何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真正魅力,对《野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解读,至关重要。《野草》中鲁迅寻求希望,与绝望抗争,敢于直面存在的虚妄。绝望与希望之间的矛盾不仅来自于外在的客观世界,也来自鲁迅内在的精神世界。与鲁迅沟通,是走向《野草》解读的第一把钥匙。本文从绝望与希望的矛盾中探讨鲁迅《野草》的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对联野草》的深层把握。  相似文献   

20.
来华 《陕西教育》2003,(10):30-30
在中学教材中,鲁迅的作品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药》是鲁迅作品中一部重要的短篇小说,下面就这篇文章的教学谈谈一些想法。本课教学安排3课时。首先让学生研读原作,认真揣摩作品,反复体会和感受作品。教师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应考虑到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鼓励他们总结自己阅读的真买感受,培养学生的求实态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然后对课文进行剖析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