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①大圭。长三尺,抒(zhu)②上,终葵首③。玉,廷。他切。[译文]大圭。长三尺,上端削薄,安上一个椎形的脑袋。玉,廷。[注释]①《记·玉藻》,“天子(插)。”注:“之言,挺热无所屈也。”是天子所持的玉笏。②抒:今《周》作“杼”,是削薄的意思。③终葵:椎。《说文》“椎”下:“谓之终葵。”把“椎”音拉长说出来,就成了“终、葵”;把“终、葵”急连拼合一起,就成了“椎”。这就是古人说的“言”、“急言”。徐《傅》:“其上作椎形。象无所屈也。”诸侯圭朝天子,天子玉以冒①之,似犁冠o。周迅)0日。“无子软调,四寸。”…  相似文献   

2.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人教社实验语文教材初三册注:“(终鲜):终于没有。”显然,这儿把“终”字理解成为“终于”。这个解释是很随意的,编者可能没有经过认真思考。首先,句子形式上不美,破坏了文章的整饬美。“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是一个对偶句,其对应位置上的词“既”和“终”的词性应该相同。“既”是个连词,“终”也应是个连词。最顺畅的解释应该是“既……又”,当成并列来理解,学生基本上不用看注释就能继续通读下去。把“终”解释成“终于”,破坏了原本顺畅的语势,据此可以初步予以否定。更为有力的证据在于语义上…  相似文献   

3.
杜敬程 《学周刊C版》2014,(9):172-172
“大匠操斤,无土木材料,纵有成风尽垩手段,何处设施?然有土木材料,而不善设施者甚多,终不可为大匠。”(清·刘大櫆)写作亦是如此,如果没有素材,即使构思精致、方法巧妙,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相反,如果有了素材,不能把握住“典型”“新颖”“扣题”“合体”的原则,也写不出好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人教社实验语文教材初三册注:“(终鲜):终于没有。”显然.这儿把“终”字理解成为“终于”。这个解释是很随意的.编者可能没有经过认真思考。首先,句子形式上不美,破坏了文章的整饬美。“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是一个对偶句.其对应位置上的词“既”和“终”的词性应该相同。“既”是个连词.“终”也应是个连词。最顺畅的解释应该是“既……又”.当成并列来理解.学生基本上不用看注释就能继续通读下去。把“终”解释成“终于”.破坏了原本顺畅的语势.据此可以初步予以否定。  相似文献   

5.
陈情表(李密)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高中语文第三册2000年版注:“终鲜:终于没有。鲜,本指少,这里是‘无’的意思。”此解“终”为“终于”,不当。宜作“既,又”讲。王引之《经传释词》:“家大人曰:‘终,词之‘既’也,僖二十四年《左传注》曰:‘终,犹‘已’也,已止之已曰终,因而已然之已亦曰终,故曰词之既也。”这里,王念孙谓“终”相当于虚词“既”,并谓此义由《左传》杜预注的“终,犹‘已’”引申而来。稽《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女德无极,妇怨无终”,注“妇女之志,近之则不知止足,远之则忿怨无已”,知王念孙由动词“终已”引申为虚词“既已”。但王念孙  相似文献   

6.
千里马《战国策·燕策》:“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顾名思义,千里马是日行千里,跑得很快的马。后常用来比喻人才。韩愈《杂说·四》:“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眼《魏书·杨播传》:“逸为政爱人,尤憎豪猾,广设耳目。其兵吏出使下邑,皆自持粮,人或为设食者,虽在暗室,终不  相似文献   

7.
“固”、“将”作何解安徽/程启明人教版高语第五册《涉江》一文第五节有这样两句话:①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②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对加点的字,课文没有作注,教参也没有释义。我们只能从教参所提供的郭沫若的译文里得到一点信...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如果什么也不懂,常常被斥之为“一问三不知”。那么,这“三不知”究竟指的是哪“三”个“不知”呢?《左传·哀公二十七年》中记载:晋国的荀瑶率兵攻打郑国,荀文子以为对敌情不甚清楚,不可轻举妄动。他说:“君子之谋也,如衷(即“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  相似文献   

9.
《终风》之解,早有定论,本文利用地下出土的材料,对“终”提出新的看法,“终风”就是“秋冬之风”。  相似文献   

10.
月朗风清 形容美好宁静的夜晚。《洛神传》:“时月朗风清,旷善琴,遂取琴弹之、” 月缺花残 比喻美好的事物遭到破坏。唐代温庭筠《金荃集·和王秀才伤歌姬》:“月缺花残莫怆然,花须终发月终圆。”  相似文献   

11.
诗词用“刘郎”故实,大抵有三: 一,指汉武帝刘彻。刘彻好神仙,然终无所遇,死葬茂陵。李商隐《无题》:“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二,指汉刘邦。辛弃疾《破阵子·为范南伯寿……》:“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掷地”一句是用“鸿门宴”故事,见《史记·项羽本纪》,即刘邦逃离宴会后,托张良代献  相似文献   

12.
一堂生动活泼具有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动听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导课是“起调”,结课是“终曲”。结课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将知识系统化、条理  相似文献   

13.
据《广州日报》报道,女士,这个现代社会常见的对女性的称呼,源于《诗经》中的《大雅·既醉》。周朝贵族在祭祀完宗庙后,会对主持祭祀的人表达感激之情,于是说一些祝福语,诸如“君子万年”,是祝他长寿;再如“高朗令终”,是祝他名声高,又福禄终生;还有一句是“釐尔女士”,“釐”是送的意思,就是说送给你一个女朋友。什么是“女士”?孔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山鬼》是《楚辞·九歌》中最有魅力的篇章。如果拨开“山鬼”身上的山间云雾,就只是一个人间的痴情少女。她苦苦地等待她心恋的“公子”,在久待不至中,经历了一番曲折的心理变化,由希望欢愉而焦急疑惧而终至于绝望痛苦。但是,她对于那个负约的心上人(“所思”)  相似文献   

15.
《史记·货殖列传》中有这么一句话: “农、工、商贾、畜长,固求富 益货也。此有知尽能索耳,终不余力 而让财矣。” 有的书上把“让”解释为“退让”。把上文译为: “不论农民、工人、商人和高利 贷者,都是贪求富有和希望有更多的 财货。这就是有智慧的人竭尽所能去 追求,始终都是尽全力而不愿让出财  相似文献   

16.
学界对刘勰在《文心雕龙·通变》篇所举汉赋“五家如一”的例子是褒义还是贬义,存在截然不同的看法。通过梳理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褒义派占主流,之后持贬义的学者逐渐增多,对褒义派形成了挑战。相比较而言,褒义派更合理。这可以从前后文义的贯通、“极”和“终入笼内”等语词、“赞”言的“参古定法”、文学史的演进上等角度获得证明。  相似文献   

17.
<正>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选有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一文,文中有“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之句。教材只是笼统地将“能克终者盖寡”翻译为“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克终”或“克”具体何义未有详解。不过,在文后的“学习提示”板块,编者说:“‘能克终者盖寡’之‘克’,其义项仍保存在成语‘克勤克俭’中。”《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在“克”的第一个义项“能”之后即附有“克勤克俭”一词,后面对“克勤克俭”的解释是“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第一册荀子《劝学》中“学不可以已”一句,教师用书译为“学习不可以停止”;其他参考书,要么照“用书”翻译,要么就是译为“学习是不能够停止的”一类,很明显,“可以”被当成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表能愿的词了,笔者认为不妥。查检《辞源》等古汉语工具书,找不出“可以”这个词条。其实,“可以”不是一个词,它是由“可”和“以”两个词构成的一个短语。那么,“学不可以已”中的“可以”该如何解释,“学不可以已”又该如何翻译呢?其“以”,通“已”。请看其他文献中的佐证:①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九歌·国殇》)——…  相似文献   

19.
轴线角是指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轴线角不属于任何象限.轴线角有以下七种:①终边在x轴的非负半轴上,即{a|a=k·360°,h∈z}.②终边在x轴的非正半轴上,即{a|a=180° k·360°,k∈z}.③终边在y轴的非负半轴上,即{a|a=90° k·360°,k∈Z}.④终边在y轴的非正半轴  相似文献   

20.
汉唐雄风     
上小学是在“文革”期间,写作文总少不了一堆大话、套话。“乘风破浪”这个成语那年头用得很是顺手。也由此知道并且佩服了有个叫宗悫的有志少年。像这样长了点知识的还有“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里的那个“请缨”的终军。不过真正把这个名字记住还是后来知道了他“充(?)”的事迹以后。终军是西汉时济南人,18岁时从济南步行入关赴长安。守关军吏给他(?)帛为凭。(?)为古代出入关津的凭证,帛上写字,裂为两半,过关验合。终军问:“拿这个干什么?”关吏告诉他回来时需要验合。终军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