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认识经验训练发展理性训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邓运龙 《体育科学》2004,24(9):41-47
对“经验训练”的认识,不仅涉及到评价,更重要的是关系到运动训练的发展方向。从对“经验训练”与“科学训练”辨析入手,较系统地提出了对“经验训练”的6点认识:经验训练是运动训练发展进程中的基础阶段;经验成分始终伴随着运动训练发展的全部过程;经验行为包含有理性认识因素;经验材料是运动训练发展的宝贵资源;经验训练阶段.必须发展到理性训练阶段;经验积累与理性训练阶段交替循环发展。并提出了发展理性训练的3个重点环节:发展专项运动训练理论;畅通理论指导运动训练实践的中介;形成科学的“训练观念”。  相似文献   

2.
德国训练学热点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陈小平 《体育科学》2001,21(3):43-46
训练学是一门对训练规律和行为进行研究的体育学科。长期以来,训练学的研究在德国受到高度重视,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近年来,德国围绕“训练学学科名词”展开的争论引发了对“训练学”学科范畴和内涵重新限定的思考;对传统的“训练周期“理论的挑战使德国运动训练界面临对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指导思想的重新塑造;新的“训练适应机制”的问世撼动了“超量恢复”理论的根基;把“力量训练”作为长期系统的研究课题为训练理论的充实与发展做出了贡献。通过对上述热点问题研究的述评,为加深了解德国训练学科研究的新动向,进而把握世界训练学理论的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竞技体育学理论和运动训练学理论不是一个层次的理论问题,传统竞技体育学理论涵盖了运动员选材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竞赛学以及竞技体育管理学等4个子学科;从竞技体育学理论体系结构的完整性和运动选材学科发展的需要,有必要把“运动员选材学”发展成为“运动选材学”;并提出了新的竞技体育理论体系构成的有序结构,使竞技体育专项系统层的目标、任务更加明确,为运动训练各个阶段训练工作的具体操作确定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我国40名青年体育学者以本土情怀和全球视野对我国运动训练学的现状和未来进行思考,达成共识。在梳理“运动训练学”在不同语种中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学科内涵、研究范式、研究问题和面临挑战4个方面介绍世界运动训练学的学科现状,从学科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实践应用和国际交流等5个方面分析我国运动训练学的学科现状。认为,未来我国运动训练学发展应拓展学科国际视野,调整学科人才培养方式,完善学科研究范式,加强学科成果转化,强化学科价值应用。提出:“运动训练学”可对应国外的“Sports Science”和“Trainingswissenschaft”,是以提升运动员竞技表现为目的、整合运用竞技体育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和方法的一门体育科学下属学科门类;“科学化”是我国运动训练学未来发展的主要路径和必然趋势,我国运动训练学将从学科诞生50周年这一历史节点开启科学化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时间结构层次运动中训练监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运动时间发展的阶段性与层次性特点,将全程训练行为划分成5个阶段3个层次,并建立与之相对应的三类科学监测模型:(1)适宜于中短时段微观和中观层次的客观性观察模型;(2)适宜于在中等时段稳定负荷强度状态下中观层次的生理学模型:(3)适宜于中长时段中观和宏观层次的主观性调查模型。旨在进一步加强运动训练监测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并为创建运动时间学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系统梳理国际体育科学领域“performance”的概念、学科与热点,以“Web of ScienceTM”数据库2000—2021年47 546篇相关文献为数据来源,采用Citespace、Vosviewer等工具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performance”研究对象是“运动中的人”,研究内容主要为运动员竞技表现提升、非运动员的健康促进和运动员/非运动员的损伤康复等;(2)“performance”相关研究围绕“运动中人的表现”,涉及生理学视角下运动与训练,生物力学和康复学视角下损伤与康复,心理学视角下技能学习、运动表现和健康促进,力量和爆发力训练,团队项目体能和技战术表现与分析5个领域;(3)广义的“performance”涉及竞技表现、健康促进和损伤康复3个领域,狭义的“performance”专指竞技表现。  相似文献   

7.
训练学理论与训练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分为一般训练学及专项训练学两个层次,研究的内容有训练的目的任务、训练的主体、训练的原则、训练的内容、训练的方法和组织、影响训练的因素、训练效果的评定与竞赛等七个部份。训练学理论有以下几点特性:1、多学科知识运用的广泛综合性;2引进新科学知识的高度敏感性;3、对训练实践的直接指导性;4、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学理论的密切相关性。研究和发展训练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对400米运动员李广金的训练,从1)训练规划;2)狠抓绝对速度,提高速度储备能力;3)加大训练难度,提高机体的抗酸能力;4)发展全面素质的同时,重点突出专项素质四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1. 投掷:双手向前、向后抛实心球2.“处方教学”(30米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前后滚翻)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能知道投掷不仅要用手臂的力量,还要用上全身力量的道理;知道处方教学的学习方法与练习要求。附:“小黑板”运动“处方”(一、二、三、四)处 方 教 学 (一)处 方 教 学 (二)内容仰 卧 起 坐30 米 跑目标发展学生腰腹力量发展学生速度素质过程1. 学习动作,小组长示范。2. 学生两人互助,中慢速做5个,练习动作(1组)3. 5个一组(2~3组) 4、30秒计时(1组)1. 原地摆臂10秒(2组) …  相似文献   

10.
要进行400米的训练,首先要清楚400米的项目特点。关键词就是“无氧”和“速度”,400米的训练就围绕这两个关键词来进行。在训练的过程中还要根据项目的特点进行一些技术、节奏的训练。以下是本人对400米训练订的计划,对象是400米成绩达52秒水平的男生,训练周期7个月。把7个月的训练周期分为3个阶段:准备期,赛前期,赛前调整期。各个时期的训练周期以一周为单位。  相似文献   

11.
论现代运动训练原则中的人文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现代运动训练原则的形成演变过程;突出和加强人文特性的意义;训练原则中人文特性的表现特点;现代运动训练原则人文特性的发展趋势,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训练原则不仅是运动训练中必须遵循的准则,也是现代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结合点。加强训练原则的人文特性,对培养具有全面高素质的运动员,提高我国竞技运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训练原则的人文特性具有通过各原则综合运用而起作用的特点。其在观念、层次和理论上都具有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进行有机结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训练学理论研究的现状与热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苏联的运动训练学理论家对于运动训练学理论的建立、完善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对前苏联训练学理论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回顾 ,并对俄罗斯训练学理论的发展现状与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波  种静萍  蔡士凯 《体育与科学》2005,26(4):65-67,64
本文回顾了中外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发展的历程,列举了目前业界关于有关重点理论的不同意见,展望了未来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在简要回顾与总结运动训练学理论在中国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全面深入地探讨了当前运动训练学研究领域内的热点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运动训练方法学的建构是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一种必然,也是运动训练发展的需要。运动训练方法学是专门研究运动训练方法的系统理论,主要内容包括运动训练方法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向;运动训练方法学研究的实践,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体系以及研究的专门人才等。建构我国的运动训练方法学应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历史进程中一项具有战略性意义的理论工作。  相似文献   

16.
动态可控式训练法在高校速度滑冰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拟用动态可控式训练的基本方法,使运动训练系统始终处于最优的动态平衡状态,以最大潜力地发掘高校运动员(学生)的运动天赋,并通过反馈控制系统训练原理有效地排除速度滑冰运动训练中的各种干扰,使运动训练工作朝着预定的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17.
析PIN结合论的运动负荷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系统阐述PIN结合论对运动负荷的构成、分类、属性,以及与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模型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旨在提高人们对运动负荷的全面认识,通过科学控制运动负荷,促进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提升运动员的综合制胜力。  相似文献   

18.
对冬季项目科学化训练监控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学习加拿大魁北克省体育科研专家Guy Thibauh博士的间歇性训练监控模式,进一步思考我国冬季项目科学化训练监控模式,认为监控模式是科学化训练制胜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监控模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训练效果的科学化程度。提出科学化训练的任务是根据科研成果与科学依据对运动训练相关因素加以合理有效地整合,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地认识与思考科学化训练的制胜规律,使运动员的相关能力按照可监控与可预测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了解龙舟运动项目的特征及探讨龙舟运动训练规律,采用文献资料法以竞技体育训练学为出发点,深入分析龙舟赛竞速类项目的生理供能基础、专项技术特征、不同赛段划桨的特点、运动员体能训练特征等。研究指出:龙舟运动作为我国当前大力发展的民族体育竞技项目,训练理论亟需完善,正确理解和认识龙舟运动项目能量供应特征、技术训练特点及体能训练特征等,有利于提升我国龙舟赛竞速类项目训练科学化水平,促进龙舟竞赛项目运动成绩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