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其坤 《钓鱼》2005,(6):17-17
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水下的事情就更复杂了。了解复杂的水下世界,我们般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客观地分析情况,从中找出实质的东西,在这时就显得十分重要。现象就是现象,我们只能透过现象去认识本质。“光发窝子不咬钩”只是现象,不咬钩的原因是很多的,现就我的体会谈些看法,供大家研究。  相似文献   

2.
颜恒 《钓鱼》2010,(10):44-45
按常规讲,钓鱼人到了水边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好钓点撤饵做窝,笔者也是始终按照这一条规律去做的,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像“钓鱼不撤窝,回家没汤喝”、“钓多或钓少,全凭手气巧,咬钩不咬钩,关键窝子是否做得好”、“先喂窝子后钓鱼,脚步轻捷慢慢提”、“舍不得香饵诱不来鱼”……等等这些钓谚的产生,是钓鱼人长期经验的总结,是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的。不过,笔者在长期的垂钓经历中,却摸索出了一条特殊规律,即在选定的钓点上投饵后,利用发窝的等待时间,变“被动空闲”为“主动出击”,  相似文献   

3.
《钓鱼》2007,(3)
无论是休闲钓还是竞技钓,常常可见到窝子中有鱼星,但不见鱼儿咬钩的现象。窝子里食多且味道也不错,但鱼儿就是不咬钩或很少咬钩。钓鱼人千方百计地调换饵料,增添诱鱼剂或不断地改进钓组、用漂、用钩,均不奏效,究竞是什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的垂钓中,常常可以见到窝子中有鱼星,但不见鱼儿咬钩的现象,不论是休闲钓或是竞技钓均有发生。窝子里食很多且味道也不错,但鱼儿就是不咬钩或很少咬钩。尽管钓鱼人千方百计地调换饵料,增添诱鱼剂或不断地改进钓组、用漂、用钩,均不奏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经与有经验的老前辈交谈请教和多年垂钓摸索得出以下结论:其  相似文献   

5.
任志新 《钓鱼》2005,(9):19-19
甘肃左其坤钓友发表在《钓鱼》杂志第6期上的文章,分析了光发窝不咬钩的三种原因。笔者深有同感,现补充一种,这就是在陈年老塘或自然水域钓场因水底淤泥或残留物过厚而造成的光发窝不咬钩。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垂钓渔谚包罗万象,有关钓技方面就流传下来诸多警言佳句。有渔谚说:“钓鱼钓鱼,心神专一”,继之,便又有“手不离竿,眼不离标,钩不离窝”说法。垂钓时,鱼吃饵是瞬间之事,稍纵即逝。如果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即便鱼已咬钩,但钓鱼人因分神丧失扬竿的良机,岂不可惜!当今,虽大可不必“手不离竿”,只要架好竿即可。但关键是仍需要盯住浮标,千万不能分心走神!垂钓抛竿前,大家都会先喂窝子,但待窝发时,竿一定要先投窝的外缘,而后逐步投向窝点。初学垂钓者一定要谨记,既然喂了窝子,就要把钩投入窝内,同时扬竿提鱼时要顺势把鱼领出窝子,不要惊跑鱼…  相似文献   

7.
垂钓实践证明,一旦钩上的鱼脱钩逃跑后,一般情况下,在同一窝子里短时间内不再有鱼来咬钩。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有人认为脱钩受伤的鱼从皮肤中分泌一种叫“警戒素”的微量物质散布于水中,其它同种或异种鱼类个体接受“警戒素”的刺激后产生“警戒反应”而向别处逃避。这种解释正不正确?笔者做过一些实验与观察。现将结果谈出来,就教于广大垂钓爱好者。  相似文献   

8.
杨拴科 《钓鱼》2007,(2S):28-29
无论是休闲钓还是竞技钓,常常可见到窝子中有鱼星,但不见鱼儿咬钩的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王悦忠 《钓鱼》2004,(3):50-50
手竿近岸钓,钓鱼人一般都喜用多种诱饵打窝子,诱鱼进窝、咬钩,这是钓友们常用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邹思全 《垂钓》2014,(8):30-32
近年来,鱼好像越来越少也越来越难钓了,有时窝子里明明有鱼活动,可就是不咬钩,或很长时间才吃一口,这就是典型的慢口鱼。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慢口”并非被钓滑所致,而是由于水体中可食饵料丰富或低气压天气等原因引起的慢口现象——雨季来临后,水位大幅上涨,导致水阔鱼稀,鱼群分散;加之洪水将丰富的食物带进水里,使得鱼儿过上了“饭来张口”的“小康”生活,个个膘肥体壮,不愁吃喝,咬钩不积极。此外,夏天往往空气湿度大,气压低,致使水中含氧量低于正常值,鱼儿食欲不佳,即便有鱼咬钩,浮标动作也比较小,嘴拱、体擦、尾扫或快速刷饵所致的假讯号也较多,扬竿大多不会中鱼。如何解决慢口鱼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和不便,本文将为您解答。  相似文献   

11.
鞠成伟 《钓鱼》2004,(14):21-21
同池垂钓,有人一条接一条地把鱼钓上来,有人隔三差五地也能把鱼钓上来,可有的人怎么也钓不到鱼。有的人甚至凑到别人旁边,把钩扔到人家的窝子里,那鱼也是咬人家的钩,不咬他的钩。遇到这种情况,真是有人爽歪歪,有人气鼓鼓。  相似文献   

12.
符荣财 《钓鱼》2004,(19):25-25
水底有淤泥或杂草,当钓者做窝后,很快就有鱼星从窝里冒出,窝子发的很好,而鱼就是不咬钩,其原因就是窝粒掉在淤泥中,鱼儿闻到吃不到,只好用嘴在泥里拱。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是好呢? 建议钓友平常备用一副钩下坠的钓组,钓组的组合方法是在子线的最下端加一小铅坠,钩绑在离小铅坠向上约1~2厘米处,主线与子线连接处绑铅皮座,加大铅坠即可,这  相似文献   

13.
去年冬至过后的一个星期天,气温0-6℃,微风多云C我和同事到朋友家的一条散养河里(放养草、贿等鱼苗,不人工喂养,野生鲫鱼较多)垂钓。从上午9点钟开始,一直到11点多钟没有任何咬钩迹象,只是窝里有一个小泡。凭经验,我坚信有鱼,不咬钩也许是时机不对头,便做出了饭后再钩的决定。饭后,天气有了变化,下起了小雨。大约1点多钟,我不死心地再次在老窝子里下钩。果然有鱼咬钩了,只见浮漂接二连三地被拉人水中。到4点钟,已钓鲫3.8千克。为什么会有这次丰收呢’!这里有一个冬钓特殊时机的把握问题。所谓冬钓特殊时机是指在冬天最…  相似文献   

14.
颜恒 《钓鱼》2009,(6):44-45
钓鱼人总是会在垂钓中生出许多“新法”,千方百计来增加鱼咬钩的机会,以使鱼获量大增。一条“逗一逗,鱼上钩”(与之相似的还有:“鱼不咬钩逗一逗”、“钓动不钓静”、“轻提慢引,鱼儿咬钩变勤”等等)的现代钓谚.  相似文献   

15.
一是有效避免了小杂鱼闹钩 “早春晚秋怕不咬,盛夏垂钓怕闹钩。”这是最令钓者头疼的事。为解决小杂鱼闹钩的问题,众多高手不知想过多少办法,撰写多少文章,甚至还有所谓“钓光法”。要知道,若想钓光小鱼再钓大鱼,那简直是异想天开。怎么办?真正起作用的办法首选夜钓。 夜幕刚刚降临,刚才还闹得不停的小杂鱼转瞬无影无踪。尤其是鲦,更是天黑就撤,天亮就来,极  相似文献   

16.
雷存龙  王治民 《垂钓》2001,(4):22-22
野生鲤鱼生性谨慎,轻易不咬钩,一旦咬钩,有时稳拉稳送;有时很凶悍,将钓竿拉下水;有时还与你“拔河”。  相似文献   

17.
闲话钓鱼     
陈彦兵 《钓鱼》2008,(5):63-63
我曾在黑龙江下游生活了三十多年。那时,每逢节假日都到江边去钓鱼,不但了解很多种的习性,也知道一些钓鱼方法。多数人都会认为,钓鱼除了要找到好的鱼窝子以外,剩下的就是要有好鱼饵和锋利的鱼钩了。除非鱼不咬钩,只要它禁不住美味儿的诱惑咬在钩上,肯定就能把它钓住。其实,要说钓鱼都用锋利的鱼钩也不尽然,在黑龙江下游就有用钝钩钓鱼的。  相似文献   

18.
文摘     
哪些鱼容易咬钩? 在钓鱼迷心目中,鱼儿咬钩时堪称“令心灵震颤”的“美妙刹那”。遗憾的是,即使在同一种鱼中,从不咬钩的也占了至少1/4的比例。究竟哪些鱼较容易咬钩呢?日本鹿儿岛钓鱼协会的有关专家对此进行了一项有趣的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19.
打窝是垂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垂钓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一般多采用水面撒窝或水底打窝,但往往由于诱饵投撒欠准或随水而流,出现钓上一两条鱼后就不咬钩了,甚至根本就不咬钩,成为“空窝”,饵料漂流到别处,自己打的窝钓不到鱼,而相邻的钓友却频频上钩的现象。如何解决诱饵流失少,打的窝子又能兼顾上中底层鱼都能寻到食的问题?笔者经过两年的时间在水库、鱼塘反复摸索对比,采用半水打窝的方法效果较好,实践证明比水底和水面打窝的咬钩率高二至三成左右,每次垂钓都能取得较好效果。 一、打窝器的制作。用容积75~100毫升铁罐一个,做成近似水底翻斗打窝器的样式,不同的地方,一是不用口大底小的杯状铁罐,改用直筒形铁罐,以  相似文献   

20.
伏治友 《垂钓》2013,(9):36-37
“饵不对口,鱼不咬钩。”所谓“饵不对口”,首先是饵味不合,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