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小河  王志康 《今传媒》2004,(4):44-45
大学毕业后,几乎没费什么周折,我顺利地到家乡的市报做了记者,这也许得益于我大学期间在各报刊露脸的那些文字吧。因觉得自己是凭真本事进市报的,颇有些踌躇满志,对迅速打开工作局面也充满了信心。  相似文献   

2.
面对目前文献采访环境的变化,提出要用新技术来改革采访的流程,以提高采访的效率。人文的理念和先进的技术,二者有机结合,必能推动文献采访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王亮 《青年记者》2001,(3):47-48
涉入采访是隐性采访的一种方式,是指记者在不公开身份、不说明采访意图的前提下,涉入新闻事件之中,成为新闻事件的“经历者”,亲身经历和感受事件的真相。在中国新闻史上,涉入采访早已有之。1936年秋,著名记者范长江奉《大公报》社之命。化装成一名公司职员,只身深入西蒙额济纳旗,刺探日本人人侵西蒙的动向,就是一次成功的涉入采访。在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新闻竞争空前  相似文献   

4.
在随机采访中.我们可以像穆老说的那样地头场边一坐,在拉家常中采访.但在采访指向明确、采访对象确定的情况下.就有一个在确定的采访对象面前的“此刻形象”问题。这个形象仍然是个普通人的形象,但记者必须针对特定的心理场来塑造“此刻形象”。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络是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的新的传媒,随着传播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络如今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与此同时,网络新闻的采访、写作和编辑也成了新闻业务中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网  相似文献   

6.
在法制新闻中,侦破事实是主要表现对象。要真实、准确、客观地报道侦破事实,首先要重视并做好对侦破事实的采访工作。采访是新闻活动的起点,侦破事实要成为法制新闻的报道对象,一个非常重要的操作手段,就是采访。这是写作和报道侦破事实的第一道工序。一、侦破事实及其表现因素侦破事实是侦查机关(包括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等)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对犯罪进行的较为复杂、曲折的侦破活动。这是一种具有特定内涵的新闻事实。一般的新闻事实包括主体、空间、时间三个要素,侦破事实的主体则包括了侦查机关及其代表者侦查员和犯罪嫌疑…  相似文献   

7.
银笙 《新闻知识》2001,(6):31-32
一篇稿子能不能成功,当然与谋篇布局和文字有很大关系,但更重要的是看能不能深入采访。有人说“深入采访是成功的一半”,我以为是“七分采访三分写”,也许有些偏激吧。   深入采访就看你 是否挖出别人不知道的东西   现在的一些记者到一个地方去采访,常常是随便问一问,要上几份材料就打道回府,这样怎能写出好的报道来 ?根据我自己的实践,我总要挖出别人不知道的材料才结束采访。   在这里,我想举一个文学创作上的例子。著名的法国大作家莫泊桑年青时曾拜福楼拜为师。他向福楼拜请教时,福楼拜讲了这样一段有见地的话:“如果…  相似文献   

8.
9.
(接上期) 排除干扰采访对象心理场的其他因素 在采访对象心理场中,记者形象是环境("E")构成的主件,但并非其全部构件,影响其心理的环境因素可谓林林总总.在某种情况下,有些因素有可能代替记者形象而成为影响其心理场的环境主导.比如,某受访者碰到了一件非常不顺心而又不愿声张的事,哪怕来采访的是金牌记者,也会成为其心理区域"应回避的目标".因此,要提高采访效率,还必须关注采访对象心理场的其他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记者王志以其独特的风格越来越为人所关注。  相似文献   

11.
胡蕊 《新闻三昧》2004,(1):25-27
有人说采访是一种艺术。那么采访学应该是一门科学。采访活动最基本的特点是社会活动,是专门和人打交道的。记者在向采访对象作采访时,不仅仅是向对方收集材料。访问的过程,同时也是彼此交流思想感情、挖  相似文献   

12.
新闻采访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宏 《新闻知识》2001,(12):38-39
(接上期) [7]新闻采访的提问 提问可以说是新闻采访的核心,怎么强调它在新闻采访中的重要性都不会过分,新闻采访的生命力和迷人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提问的精彩,电视采访尤其如此.对新闻采访提问的研究就可以出一本书.  相似文献   

13.
14.
笔者分析了采访中一些疏漏的现象,阐述了采访疏漏产生的原因,针对采访过程中产生的疏漏,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新闻是社会信息宣传的一种主要形式,新闻的真实性与时效性与新闻采访者的采访技巧有直接的关系,所以现代新闻采访的过程中,需要遵循新闻采访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有效的采访技巧,才能获得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基于上述原因,本文从新闻采访特征的角度出发,对新闻采访的技巧进行概要论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高峰  黄娟  王霞 《新闻传播》2004,(5):48-48
笔者从事记者工作十多年了,接触了大量采访对象,其中,多数采访能顺利完成,然而,由于采访对象千差万别,新闻采访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各式各样极具特性的人物,归纳起来,大概有如下十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就新闻采访特征进行了简要的阐述,而后针对新闻采访特征分析的采访技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本次研究最终提出了采访前要有充足的准备、明确采访动机、选择新视角、根据不同的对象作不同的采访策略等采访技巧。最终希望借助于本次研究,能够为相关的采访技巧,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19.
黄蓓 《新闻三昧》2000,(1):18-19
我是贵州的一名新闻工作者。贵州——美丽而神秘,间时,它又是经济相对滞后的地区。贫穷与落后,常常使我心痛。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一次次感到手中的笔沉甸甸的,心中的泪一次次奔涌欲出。我见过芸芸众生面对逆境,表现出撼天动地的坚忍与奋争。我因此懂得,自己的良心惟有正直,才能真实地反映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自已的文章惟有正直,才能如实地传达我的感动。采访过生活在喀斯特山区的人们,我才真正明白了贫困是什么。那是苦捱岁月,了无指望;那是彻底的一无所有、被迫地听天由命;那是全部的家当加起来还不足10元人民币……但这群山里人没有向命运低头。他们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改变山河,改变生活。他们的行为让我懂得了什么叫作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李葆 《图书馆论坛》2001,21(5):62-63,53
对当前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网络环境下采访人员如何更新观念,实现采访方式多样化,做好传统文献与电子文献协调工作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