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江科技》2015,(3):43-44
南海西部复杂断块油田开发生产中存在注采关系复杂的问题。以渗透率、注采压差等12个动静态参数为分析参数,建立优势渗流通道动静态参数识别标准。以层次结构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计算权重、一致性判断等数学手段,建立了优势渗流通道模型,准确识别了杂断块油田优势渗流通道,认清注采关系。并根据优势渗流通道的分布特征,应用于涠洲12-1油田,提高油田整体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示踪剂产出曲线,对胜利油田复杂断块史8-181井组内优势渗流通道进行了定量描述,并提出了下步治理对策,对于同类油藏的治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颜艺灿 《内江科技》2012,(1):120+176
二氧化碳吞吐技术在高、低渗透油层及高、低粘度油藏中均可应用,而且施工工艺简单、成功率高、成本较低。二氧化碳既可提高采收率又能实现埋存,是石油企业追求的目标。本文以G104-5断块为例,分析了二氧化碳吞吐技术在冀东油田陆上作业区的应用。研究认为剩余油饱和度、构造位置、优势渗流通道、单井注入量等是影响开发效果的重要操作因素。  相似文献   

4.
针对长期注水开发砂岩油藏存在水流优势通道的实际情况,以油田开发静、动态资料为基础,通过岩心描述、测井解释、动态分析等综合研究,结合数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从储层微观孔喉、电性及动态响应等静动态不同方面,创新建立了水流优势通道分级识别标准。该标准为有效识别水流优势通道提供了量化依据,对水驱老油田深化油水运动规律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优势流动通道定量化评价困难的现状,本项目的研究思路是在对辛37断块动态分析和存在的开发矛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研究区的资料,开展精细地质建模研究,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通过量化评价不同部位的剩余油潜力后,进一步分析平面、纵向优势渗流通道的识别与评价,在此基础上量化非达西流动的出现时机研判优势流动通道的形成时机,并针对性开展注采调配,确定合理的配产配注技术界限。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克服利用隶属度函数赋权的主观性、常规静态评价法的局限性并且考虑用户侧的用电感受,提出一种基于优势识别和熵值法的电能质量动态综合评价方法。首先介绍优势识别和熵值法原理和计算步骤;然后构建考虑供用电双方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价模型;最后进行算例分析,实例评价结果体现了采样点的优势指标并克服现有动态方法在时间权重上"厚今薄古"倾向。  相似文献   

7.
反韵律厚油层长期注水开发后,易产生优势通道,使层内水驱渗流更加复杂,剩余油的赋存位置和形态发生变化,对厚油层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可视化物理模拟实验,模拟反韵律厚油层内存在优势通道时,对剩余油的赋存规律进行直接观察;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不同韵律优势通道概念模型,分析了优势通道对剩余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优势渗流通道的存在,使反韵律层内非均质程度加重,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低渗透率层段,并且优势通道渗透率越高、厚度越大,低渗透层段剩余油富集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8.
极复杂断块油藏断裂系统复杂、低序级断层极其发育,受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影响,常规地震剖面上小断层往往显示较弱,解释难度大。相干、蚂蚁追踪等地震属性技术对断层具有较强的指示性,但极复杂断块区地层破碎,小断层识别困难,因此开展了地震属性适应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倾角导向断层增强+蚂蚁体、小时窗相干+蚂蚁体、扩散滤波断层增强+分频蚂蚁体共三种地震属性组合识别小断层方法,形成了极复杂断块多属性综合分析识别小断层技术。  相似文献   

9.
复杂小断块油藏具有断块小、构造破碎、储层连续性差、渗流阻力大、纵向和平面上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根据其特点在油藏精细研究的基础上,采取了以完善注采、井组细分层调整等措施,达到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盘2-5断块断裂系统复杂、低序级断层发育,为解决该块由于构造不落实造成的开发效果较差等问题,对该块的构造特征和断裂形态进行了研究。在精细层位标定基础上,地震、地质、测井紧密结合,并提取相干体、蚂蚁体等多种地震属性,提高大断层断棱的描述精度,精确识别小断层。  相似文献   

11.
大型智能楼宇的逃生通道是确保人员安全的生命线,需要对其有效监控。传统的逃生通道监控系统仅采用视频监控方法,预测预警和智能分析能力不好,智能不高。提出一种基于双目视觉动态跟踪和静态测量的大型智能楼宇中的逃生通道监控系统设计方案,采用物联网结构模型,实现信息交互和控制,采用双目视觉动态跟踪技术,实现对监控运动目标的自动检测,双目动态跟踪系统配有2个高品质的光学CCD和特殊光源,监控逃生通道的二维图像,采用圆周点法进行标定,得到楼宇中逃生通道人员方位置信度,静态测量热源目标名义值与真实值间的偏差,提高监控性能,并实现实时跟踪和三维测距。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系统具有较好的识别率,能有效识别逃生通道中的障碍物,实现对障碍物和人员的准确定位识别,对逃生通道监控角度的配准率较高,实现智能全天候实时监控,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12.
产业升级必须在识别优势产业前提下进行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任何不以优势产业进行升级的产业升级都是产业升级的异化。一国的比较优势变迁决定了一国产业升级的路径。不同地区由于其长期积累的比较优势不同,产业升级的方向和路径也会不同。同时,比较优势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文中正是基于以比较优势动态演化为核心内容的产品空间理论的视角,研究浙江省装备制造业7大产业的生产能力及各产业间的联系。通过产品空间相关模型识别其中优势产业,为产业升级提供方向和路径。文章指出,产品空间决定了比较优势的演化路径,根据对浙江省装备制造业优势产业的识别,产业升级应沿着与现有产品临近度高、空间密度高的方向进行,大力发展通用设备制造业等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的产业,增强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等产品复杂度较低产业的技术含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胜利油区高含水油田多口检查井测试和研究,阐述了高含水期水淹和强水淹区块油水饱和度分析结果的特征和规律,主力和非主力油层驱油过程中水饱和度的差别;应用最基本的饱和度数据判断高含水期水淹、强水淹地层、注水驱油效果、优势渗流通道位置,为正确利用油水饱和度数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裂隙化岩体广泛存在于地表浅层,为主要的地下水渗透介质之一,而裂隙网络构成地下水及溶质在裂隙化岩体中运移的主要甚至唯一导水通道.根据图论知识将裂隙网络概化为非连通图,采用图这种数据结构表示三维裂隙网络数据.编写了计算机程序识别裂隙化岩体中沿水力梯度方向的渗流路径,剔除对渗流无贡献的裂隙,可明显缩短裂隙网络地下水渗流与溶质运移数值模拟计算时间,使大尺度裂隙网络渗流与溶质运移模拟研究与工程应用的可行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在综合近几年动态供应链管理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构建、风险识别与协调三个方面对动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然后,综合考虑动态供应链的特征,给出了动态供应链管理未来的研究方向:如何搭建动态供应链的运行平台、动态供应链的风险监控与管理、动态供应链伙伴关系管理、动态供应链的利益/风险分配等。  相似文献   

16.
刘伟 《今日科苑》2014,(2):119-119
本文介绍了某采油厂断块油藏分层注水的现状,分析了常规测调工艺的测调精度低、工艺繁琐、工作量大,费用高、施工风险大,成功率低等技术不足。介绍了测调一体化的技术优势等。  相似文献   

17.
对于盘河油田复杂断块油藏,断层的识别及准确描述是提高断块开发水平和采收率的基础。为提高断裂系统描述精度,通过断层强化处理,提高地震资料对断层的识别能力,利用多体构造解释技术提高断裂系统描述精度,借助开发阶段大量的开发动态数据,利用动静结合方法进一步减少断裂系统描述的多解性,实现构造描述的动静态统一,并取得了显著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张江红 《内江科技》2004,25(4):65-65
本文论述了通61-王3断块区如何完善注采井网改善水驱效果的潜力,层问动用不均衡的潜力.提 出通过大修、更新,完善层系井网,加强多向注水,改善水驱方向等手段,以达到提高断块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现有的剩余推力法中,没有对降雨、地下水位变化等动态因素引起的渗流力做出明确的说明,因此在对边坡稳定性评价和设计中难以客观的给出.针对这一状况,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将渗流力引入到剩余推力法计算程序中,求出作用于各条块上的渗流力并将其参与到稳定性系数的计算中,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计算表明更符合实际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断裂输导体系的内部结构、与其有关的优势通道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脆性断裂带内部的流体输导通道包括伴生裂缝、无黏结力的断层岩带和诱导裂缝三种类型,塑性断裂带只具有断裂伴生裂缝一种类型的输导通道。与断裂输导体系有关的优势通道对石油的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提出了断裂输导体系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