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传统养生体育的动静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研究方法 ,阐明传统养生体育的理论核心、特征方法和运动形式。认为动静结合是传统养生体育的重要特征 ,形神兼养为传统养生体育动静观的理论基础 ,静以养神、动以养形、动静合一是传统养生体育的基本运动形式。  相似文献   

2.
张虎  汪长芳 《精武》2012,(9):75-75,77
运用文献法,剖析了中国传统养生体育的哲学基础、动作特点和风格。讨论中医理论中阴阳、经络、气血等学说与传统养生体育的关系,以促进传统养生体育在中医药专业中的教学,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传统养生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健身气功·五禽戏是中国武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养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缩影。文章从文化的视角出发,对健身气功·五禽戏在图腾、审美、功效等方面的多元性进行探索。结论是:熊经鸟伸、导引图、华佗五禽戏、阴阳五行学说等为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创编奠定了多层基础;健身气功.五禽戏中映射出虎、鹿、熊、猿、鸟的多样性图腾;展现出其动态美、意境美、和谐美等多重审美意向;有养、养性、养身、养心、养气等多方面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王武中 《武当》2003,(5):52-52
适养即为符合自身情况,恰到好处的养生。适养有助于身体健康,帮助人们延年益寿。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适养。 适坐养肉 适当地静坐休息,有利于腰体皮肉丰满健美,静坐有利于心平气和,精神爽快,烦闷消除,毛发光泽度增加,皮肤润泽,大便通畅,睡眠良好,增进人体健康。但是,久坐又会伤肉。必须学会自我调节,使自身胖瘦适宜,达到自我防病延年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道教养生思想简论》和《再论我国道教养生思想》的基础上,作者以道教经典为依据,再对我国道教的内丹炼养、服食补养和房中卫生3类养生术的形成和指导思想以及主要方术进行剖析和论述,这样就使我国道教养生思想有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6.
周秦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探讨周秦时期养生思想的发展动力、产生的理论基础,寻求周秦养生思想与现代社会健身理念的契合点:遵循良好的生活规律,适可而止、适度及循序渐进的思想;养生、养心、养性、养情、养神协调平衡发展思想,注重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思想等健身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我国传统养生思想的有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我国传统养生术给予我们的思想启示,即养生保健既要顺应自然,又应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做到内外齐养,形神兼修,动静结合,劳逸结合,把握中和之道等等。  相似文献   

8.
《山东体育科技》2001,23(2):77-78
《管子》的健身养生思想是中国传统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人类物质财富迅速增长的同时,因生活方式不合理而导致的“现代文明病”正日益侵害着人们的机体.为寻求解决途径,众多西方学者将目光转向了中国的传统养生.《管子》天人合一、形性相葆、节食慎居、充摄和成的健康观、生命观与当今世界的整体健康不谋而合,对“现代文明病”的医疗发挥着惊人的效果.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管子》在养神、养形、怡情方面的健身养生观进行了阐述,以使《管子》健身养生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重养生、求长寿是一大特色,不少思想家、医家和养生家认识到“养生”重在“养心”(心理养生),并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心理养生思想。通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演绎阐述了形神兼养,以神为先;养心贵在养气;安德养神,情欲适度;调畅情志,避免刺激等古代心理养生思想,这些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医理论与中国传统养生体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养生体育是中医养生学的内容之一,是运用中医阴阳、精气神等学说加以阐发,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受到启示,进行总结,不断发展。探讨中医养生理论与传统养生体育的关系,旨在推动我国传统养生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养生理论中的脏腑学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我国传统养生理论对脏腑学说进行全面的剖析,提出脏腑健旺,人体健康;调养脏腑,舒畅情志;养生要务,重在脾胃;脏腑病变,通补相兼等观点,为人们的养生保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和分析对比方法,对我国古代儒家和道家养生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两大流派养生思想的真谛和内涵,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养生文化,对北京“人文奥运”主题的挖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主导传统体育养生的运动生理学就是运用运动生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研究和剖析传统体育养生功法锻炼的生理效应,从而揭示传统体育养生的运动生理学作用机制。传统体育养生效果的验证模式突破了原来只能靠习练者个人主观感觉体验的验证模式,走上了客观的实验验证模式。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国传统养生理论的观点,结合人体运动及针灸、气功修炼实践,对经络学说作了全面的剖析,提出:人体运动,经络通畅;经络既通,其形乃彰;经络失常,人体衰老;疏通经络,延年益寿等观点,为人们的运动健身和养生保健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从导引图与养生功法的流变探研中国健身气功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和现象学等方法探研导引图与中国传统养生功法,发现马王堆导引图功法涵盖后世所有养生功法类型;马王堆导引图功法为后世养生功法的原型,具有健身气功的本质特征;这一中国养生体系所代表的共同健身本质就是调神、理气、正形。  相似文献   

16.
论先秦时期养生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对后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养生术博大精深,集医家、体育于一身,融强身、医疗为一体,在强身健体方向独具特色,能起到现代体育无法替代的效用.究其根源,就要追溯到百家争鸣、思想界空前自由的先秦时代.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是中华智慧的结晶,它融武术、气功、导引为一体,以其独特的养生保健功效,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太极拳对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和心理状态、运动系统和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健身气功运动导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文章简介了新编创的四种健身气功的内容与特点。对“导引”的产生和早期养生理论的形成做了历史性考证。健身气功的科学性与实效性表现为:在心理上可调节改善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在生理上可提高人的防病抗病能力、防老抗衰,在思想上符合中医养生的哲学思想,是中老年人强身健体的好方法。在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及“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对体育与健康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与健康教师是培养健康人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1世纪体育与健康教师应具备德、才、体、学、识等五个方面条件,才能满足指导“健康第一”的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太极拳蕴涵着丰富的传统养生思想,集拳术、导引和吐纳术于一体,对健身、修心养性以及社会适应等具有独特的养生效果。文章从养生学角度谈练习太极拳对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三方面的影响,阐述其在现代养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