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选做趣味实验《检查指纹》的实验装置存在不足无法控制碘蒸气的量,尾气排放到空气中造成污染和被人体吸收造成伤害的问题。通过改进装置,能实现随时停止加热,同时隔绝碘蒸气,人为地控制碘蒸气的用量。  相似文献   

2.
一、对化学教科书上碘升华实验演示的讨论现行高中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 )《化学》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0 0 0年 3月第 2版 )中碘的升华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实验方法是将碘晶体装在密封好的玻璃管内 ,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来演示碘的升华实验。而原高中教科书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 )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1 995年 1 0月第 2版 )中碘的升华实验装置图如图 2所示 ,实验方法是将碘晶体装在上口用盛有水的圆底烧瓶密封的烧杯中 ,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来演示碘的升华实验。按原教科…  相似文献   

3.
实验室废碘液中碘的回收及升华装置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氧化还原法回收废弃碘溶液中的碘及升华装置的改进.改进后的实验解决了碘蒸汽外逸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本实验所用的原料易得、成本低、实验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易于控制,且提高了碘的回收率和纯度.  相似文献   

4.
初中《物理》第一册中关于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是这样叙述的:“在烧瓶里放入少量碘,并且对烧瓶微微加热,注意观察碘的状态有什么变化.停止加热,仍注意烧瓶中碘的状态的变化”.(图1为教材中的实验装置)我认为此实验应作如下改进:“将少量碘放入烧杯内,把烧杯放在铁架台石棉网上,再将装有适量的冷水的圆底烧瓶放在烧杯上,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观察加热过程中和停止加热后碘的状态的变化.(图2为改进后实验的装置)图1       图2  教材中实验存在的问题:1.用手拿着烧瓶并用酒精灯对其加热不当.用手拿着演示,教师距…  相似文献   

5.
用有机溶剂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也是现代工业上从海带中提取碘的一个重要步骤.这一实验相继在新课标教材三种版本的<化学1>、<实验化学>(选修6)出现,但遗憾的是所有版本的教材中都只要求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最后得到的是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人教版<实验化学>第二单元实验2-3"从海中提取碘",实验的最后一步是"回收溶有碘的CCl4,"并要求学生讨论"若要分离碘的CCl4,分别得到碘和CCl4,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装置?"教材上没有给出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6.
1对化学教科书上碘升华实验演示的讨论现行高中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化学》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第2版,以下简称新教科书)第73页的[实验4-8]碘的升华,实验装置为图4-11(如图1所示),实验方法是将碘晶体装在密封好的玻璃管内,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来演示碘的升华实验。而原高中教科书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10月第2版,以下简称原教科书)第23页[实验1-13]碘的升华,第25页实验装置图1-15(…  相似文献   

7.
按教材中的装置演示碘的升华实验,加热时,烧杯内充满紫红色的蒸气,煞是好看,可是,说明升华的关键现象“不经过熔化”就难全面目睹了.正如浓雾中看花,是很不清晰的.并且,若要清楚地看到圆底烧瓶底都聚集着碘的针状晶体,所需碘较多,实验时间也较长.能不能把产生的碘蒸气赶走,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碘受热后的情况?能不能在较短的时间里,看到碘蒸气凝成的针状晶体?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如下改进,实验仪器与药品:铁架台、20x200mm双通管、气卿、导气管、橡胶塞、酒精灯、镊子、棉花、碘等.实验装置:(见下页图)操作与…  相似文献   

8.
一、探讨 碘的升华实验,照高级中学化学课本中设计的装置进行演示时,往往在烧杯中出现紫色碘蒸气后,便很快有液态的碘出现,至使实验失败,原因何在?为此,笔者作了如下分析。 从如图一所示碘的物态图解中我们可看到:碘的熔点是112.7℃,碘的三相点是114.15℃,这时的蒸气压为898毫米汞柱。其三相点O为固态、液态、气态的碘共存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我们同意贵刊1985年第4期中《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一文的看法,即按课本上的装置做实验有碘熔化的现象。其原因是碘的三相点偏低(89mmHg和124℃)。即使采用大口容器,也不可避免因局部过热和升华的碘蒸汽压升高而导致固碘熔化。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控制温度。现介绍两种方法供参考。 1.热水浴法将沸水倒入大烧杯中,然后将盛有大粒  相似文献   

10.
将碘密封在玻璃管中代替统编教材设计的装置(高中课本第一册图1-15)来做碘升华的实验,笔者认为欠妥。现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大量实验基础上,对碘粉与锌粉反应实验做了三方面改进:一是改水催化引发反应为加热引发反应。二是增加消除碘蒸气污染环境装置。三是改反应在铁坩锅中进行为在锡箔上进行结果是实验现象明显,无环境污染,所需材料易得。  相似文献   

12.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一只手直接捏住大试管和橡皮塞的交界处,另一只手持打火机点火对大试管底部加热.只需5秒钟左右,就可观察到明显的升华现象,紫色的碘蒸气冉冉升起,在大小试管的隔层内回旋.停止加热后,又可观察到碘蒸气的凝华.将盛冷水的小试管取出,学生能目睹闪亮的碘晶.  相似文献   

13.
现行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学生实验二中,用四氯化碳从碘水中革取碘,实验后得到大量的碘-四氯化碳溶液,如果对其加以回收处理,重新得到碘和四氯化碳,用于学生实验,这样既可以变废为宝,废物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节约开支,减少浪费;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培养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和环保意识.笔者在经过多次实验后发现,采用分馏的方法来分离碘和四氯化碳,分离效果好,操作也比较简单,得到的四氯化碳纯度也比较高,完全可以达到学生实验对试剂所要求的等级纯度.具体操作如下:取分馏石油用的装置,将温…  相似文献   

14.
海带提取碘实验的教学改进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海带提取碘实验,从实验装置、氧化剂的选择、酸度的控制、产物的回收和验证等方面进行了改进,降低了污染,减少了成本,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1实验装置图图12实验操作过程21取一只洁净的W管和一个合适的橡皮塞,往W管右端加入少量碘晶体并塞上橡皮塞,往W管左端注入适量四氯化碳使之将W管封住(如上图所示)。22将W管左端固定在铁架台的铁夹上,并用酒精灯给W管右端盛碘晶体处小心加热。立即见...  相似文献   

16.
分析钠单质和氯气反应演示实验的不足和研究现状,设计利用石英坩埚进行钠单质和碘单质反应的新实验装置,可以持续动态观察反应现象。经过多次探索和改进,该实验具有试剂用量小、操作简便化、密封可控、环保安全、易推广等优点,适合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  相似文献   

17.
对高一化学“碘的升华”实验,我作了如下改进,即按左图装置好后,再用试管夹夹住试管,放在酒精灯焰上加热,只需5—6秒钟,就可看到明显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1问题提出碘与淀粉的显色反应是检验碘或淀粉的验证性实验。近年来许多中学化学教材对该实验进行了介绍,但都局限于简单实验现象的说明,笔者用市售的碘水和自制的饱和碘水分别与等量淀粉反应,在实验中发现,其显色用量、显色时间明显不同,在此基础上,定量地探究了影响碘淀粉显色的其他一些因素,从而为增进碘淀粉显色实验的演示效果提供了具有一定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编中师化学教材第一册(人教社1993 年11月第l版)实验1—7是将碘晶体密封在 玻璃管内,然后用酒精灯微热玻璃管的一端来 演示碘的升华实验的。但笔者在多次实验中 发现,将盛有碘晶体的密封玻璃管倾斜着微热 片刻时,产生的紫色碘蒸气不是直接凝结成固 体碘,而是凝结成紫黑色的液体碘,在密封玻 璃管内壁1/2处从上而下流动。然而碘的升华 实验应该自始至终在常压下进行,并且要清楚 地观察到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再由气态直 接变成固态的过程,但绝不允许有液体碘出 现。否则,学生不能准确地形成升华的概念, 给教学带来极大的不便。按照新材料的实验  相似文献   

20.
初二物理四章热现象的第七节《升华凝华》一节的实验教学 ,往往不容易被学生接受 ,加之农村中学实验室里缺碘 ,实验往往难于开展 ,既使有条件做这个实验 ,效果也不很明显 ,可见度低 ,不便于学生观察 ,更不便于碘的回收和对烧瓶的清洗。对此 ,本人对教材中的实验做了如下改进 ,仅供同行们参考。图 11 演示实验 1  在烧杯的底部均匀的放层较薄较细的碘粒 ,并按如图 1所示的装置组装好器材 ,烧瓶里装的冰水混合物 ,用酒精灯隔着石棉网对烧瓶的底部微微加热 ,并让学生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师问 :有什么现象发生 ?生答 :有紫红色的碘蒸气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