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至关重要的,而创新精神和音乐的“模糊性”是不可分割的。音乐的“模糊性”能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发展学生的情商。  相似文献   

2.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继承和发展本民族及世界各国的优秀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启迪学生智慧。陶冶高尚情操和优良品格,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集体主义精神,使之成为全而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继承和发展本民族及世界各国的优秀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启迪学生智慧,陶冶高尚情操和优良品格,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集体主义精神,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目前,在普通的音乐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学习音乐的学习兴趣降低,乐百增多,我认为这是由于我们采用不适…  相似文献   

4.
在现今我国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非常重视,它关系到未来幼儿学前教育的发展与进步,高校要良好的提高学生整体专业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技能,整体提升学生专业能力,高校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时,可以建设"三三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模式,可以有效的进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工作,并且能让学生更好的接受学前教育音乐教育内容,整体提高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5.
小学音乐教育是整个音乐教育的基础,音乐教育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像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因此,加强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让学生从思维表现和创造力上活动起来.在玩中学,乐中学,舞中学.通过生动的语言,使声乐与表情动作相结合,创设合乎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情境.进而营造出民主、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喜欢上音乐课,积极完成音乐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6.
语文学科是思维空间很大的学科,因此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想像力的培养。一是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三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四是指导学生善于抓住灵感。只有不断加强学生想像力的培养,才能把素质教育的目标真正落实到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7.
想像力是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创新性人才,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想像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要咬文嚼字,通过深刻理解文字的意思,创设美好的形象;要在学生和课文作者之间架设桥梁,消除二者所处时代的差异,使学生进入到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  相似文献   

8.
音乐教育的本质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具有完满品格的社会人。因此音乐教育重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了解音乐,走进音乐,传承音乐。所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就是音乐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师在教授音乐时一定要注重学生音乐能力的全面发展,不单纯是某一技能的训练。要让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音乐的本质,在音乐领域全面发展,才是音乐教育最基本的任务。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当在音乐教学中重视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想像力是人的知识、智慧、愿望追求的延伸与拓展,没有想像力就没有创造。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造欲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因此,音乐教学必须把培养、挖掘、拓宽学生的想像力放在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0.
胡世红 《文教资料》2009,(16):171-172
音乐师范教育担负着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发展培养高素质音乐教育人才的重任.为使培养出采的音乐教师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求,培养出具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学生,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育系的教师创立了"双导师"制,运用于教学中,取得了很好效果.本文对"双导师"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小学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的。要全面地完成音乐教育目的和任务,培养学生欣赏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小学音乐教育是整个音乐教育的基础,音乐教育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像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因此,加强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让学生从思维表现和创造力上活动起来,在玩中学,乐中学,舞中学。通过生动的语言,使声乐与表情动作相结合,创设合乎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情境。进而营造出民主、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喜欢上音乐课,积极完成音乐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13.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教学生学习唱歌,还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生动的表现力;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因此,音乐教育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最好形式。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了音乐教学中的关键。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便会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音乐是一种负担,会积极投入到学习中。经过实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张文丽 《教育与职业》2006,(18):147-148
音乐教育可以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提高学生的素质。音乐教育要把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作为音乐教学和创作最基本的任务。我们在音乐教育中应把民族气魄、民族气节、民族气派、民族气概、民族风格、民族感情等与音乐技术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技术训练、创新中领悟民族精神,使音乐学习者在掌握音乐知识的同时增强民族自信心,激发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器乐的教学同唱歌、欣赏等教学内容一样,都是以音乐审美教育为宗旨。音乐审美教育是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根据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任务,我认为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同样是通过学习器乐,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审美的情趣和能力,以此丰富发展学生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素质。  相似文献   

16.
海嵘 《师道》2005,(9):22-23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或是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是衬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是展现一片灼热的情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的任务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长期以来传统的音乐教育注重对学生音乐知识的传授和音乐技能的培养而忽略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体验,使得孩子们养成了喜欢音乐却不怎么喜欢上音乐课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我在早年没有接受音乐教育的话,那么我无论在什么事业上都将一事无成。”由此看来,音乐教育是人一生取得成就的基础。提高音乐素质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息息相关。 1、音乐可陶冶情操。音乐做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在培养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方面是其他艺术所不能代替的。教师可用富有美感的语言激起学生的想像力,依靠音乐对人的思想感情的影响,激起强烈的共鸣,潜移默化地产生教育作用,使学生形成对美好崇高境界作为追求向往的目标,从而影响道德意识的形成与行为规范的养成,如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通过学习歌…  相似文献   

18.
音乐教育作为德育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素质培养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发挥音乐对学生多方面的塑造作用,必须提高学生学习音乐质量,而学习质量提高的关键就是在学习活动中激发与培养学生兴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与此同时,新课标提出的思想中明确提出音乐教育要从学生兴趣出发,把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作为音乐教学首要目标与任务,基于此,本文从小学音乐教育出发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应注意明确培养创新能力是音乐教育的任务之一,创新不等于掌握知识与技能技巧,要尊重差异,发展个性,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鼓励音乐创造、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渠道。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它不受时空的限制留给学生很大的综合想像空间。音乐教学要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在音乐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需要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