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少虎 《宁夏教育》2013,(10):69-70
常言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就是要教书与育人并重,教书要学会深入浅出,循循善诱;而育人一定要学会欣赏,学会鼓励,学会宽容。在课堂上,教师不光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而教师待人处世的态度更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会比说教更有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多方面关心学生,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她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始终要做一名尽职尽责的人民教师。自1986年,她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任教以来,已有25年。这些年来,她一直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都取得了不小  相似文献   

3.
谢广锋 《广东教育》2004,(11):20-21
从迈进师范学校大门的那一刻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一直让我铭记。走上教坛只有三年的我,从更深的层次领会了这句话的内涵,感受到了为师者的真正意义所在。学高可以为师教书,但这只是一个教书匠,而非明师。两年的班主任工作也使我深深地感受到,教书与育人对于教师来说是两个同等重要的、分量很重的职责。  相似文献   

4.
为师必尚德     
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精髓,涉及到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有人将其精炼地概括为十二个字: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相似文献   

5.
高校青年教师为师意识与师德修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青年教师的为师意识和师德修养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高等学校人才的培养质量,影响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文章从主体意识、敬业意识、育人意识、师表意识、法制意识等方面阐述高校青年教师为师意识的主要内容;在进一步探讨高校青年教师应具备的师德修养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高校青年教师为师意识与师德修养缺失的原因,提出了高校青年教师为师意识与师德修养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朱熹说得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却坚信:"问师那得生青睐?为有自身魅力在。"教师教其一生,均应倾其全力,打造人格魅力,方能博得学生的青睐。一、崇高的品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与学生长期的朝夕相处中,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堪为学生的楷模。所以,教师应该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博学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必须做到"四正":  相似文献   

7.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韩愈《师说》中对为师之道的精彩表达。凡欲为师或正为师的人们,只有对"优秀教师应该具备何种素质?"这一问题有清楚、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己提出更合适的要求,给自己的为师之路打下坚实的根基。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走上三尺讲台,  相似文献   

8.
一、教师自身素养是英语课堂教学中顺利实施德育的关键 “教书”和“育人”是学校教育的天职,而“育人”是教育最崇高的使命,要“育人”必先育德。教师是学校的主人翁,是课堂德育的实施者,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教学态度,无不对学生的思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所以,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时刻以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规范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9.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处处做学生的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给予学生目标引领、精神引领和行动引领,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学习和做人。  相似文献   

10.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人格的引领作用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就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德育工作中的内涵、外显、功能等作一点思考,希望能给广大一线教师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是每个教师的重要职责.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在教学工作中,不但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而且应该把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来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在教书、育人相结合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下面试从两个方面谈一谈语文教师怎样做到教书、育人有机结合。一、凭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升华学生道德素质。,“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语文教师在学识修养、言行举止方面为人师表,以自身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受到道德熏陶,可以收到教书、育人相结合的良好效果。一个态度和蔼、尊重学生的语文教师,博览群书、集思广益,广泛吸收其他相关的理论成果,讲课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教书育人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机结合□秦素洁对重要作品的作者及与作品相关的情况进行介绍,是语文课的重要内容,可以加深学…  相似文献   

13.
魏书生 《成才之路》2011,(34):7-I0002
对于教师的职业,有两句经典的座右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是:作为一般的教师,追求学高可能是勉为其难,做到身正一定要全力以赴。以德治教,身教重于言教,是教师必须时刻牢记在心,实践在身的。  相似文献   

14.
张思明 《教师》2011,(29):1-1
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  相似文献   

15.
常卫东 《宁夏教育》2010,(7):125-125
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真、善、美的化身,人类文明火种的传播者,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莘莘学子们人生旅途的指路明灯和导师。人们常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行为示范”形容教师,其中的“身正”即意味着具有高尚的德行,一身正气,这是为师的首要素质。从育人的角度讲,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身教重于言传。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相似文献   

16.
李晔 《班主任》2010,(4):12-14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班主任,尽管我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一标准还有相当的距离,但我一直在以这个标准要求自己。25年来,为了这一目标,我和学生共同进步、一起成长,这其中有辛劳和汗水,也有无尽的欣喜和欢乐。回顾自己走过的路,与其说是付出,不如说是收获。  相似文献   

17.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条最著名的传统师训,它既是对教师职业的神圣价值和意义的概括,也是对教师职业素质和形象的崇高定义,同时,其中也包含了对教育本身性质的基本理解和信念。“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意味着教育本身负有双重的使命和责任:其一是知识传授,即通过集约化的学校教育方式,将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一代一代地传承延续下去;其二是道德培养,即通过有意识的道德引导和规范,造就为社会所需要的个体人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同时意味着,作为社会教育的直接执行者和实施者的教师,也承担着双重的义务和责任,具有双重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老师当然要有个老师的样子,要像个老师。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率先垂范”,还有古语讲得好:“己不正,何以正人?”  相似文献   

19.
对师德教风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教师工作的基本要求,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书育人,其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师德和教风方面。  相似文献   

20.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本身的思想素质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无形中陷入了两个误区:重教书轻育人和忽视师德建设。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如何推进高校师德建设法制化,不断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