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德,自古以来就是人文荟萃之地。
  历史上,文山书院、龙阳书院、深柳书院、德山书院等大批书院培养了众多济世之才。百余年间,常德走出了宋教仁、蒋翊武、林伯渠、丁玲等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2.
段一平 《保山师专学报》2010,(4):F0002-F0002,F0003,F0004
书院是明代中后期从中原走到保山来的。保山最早出现的书院叫正学书院,民国《保山县志》说:正学书院,“在明伦堂右。嘉靖四十二年,知府杨朗即倾圮馔堂、号舍改为之。此为永昌书院之始。”据考证,明伦堂,在今保山实验小学内。  相似文献   

3.
中山小学是上海古城松江的一所历史名校. 清嘉靖七年(1802年),松江知府建景贤书院.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兴新学,景贤书院改建为华娄官立高等小学堂.民国元年(1912年),改称华亭县立第一高等小学.  相似文献   

4.
上虞市崧厦镇中心小学位于美丽富饶的杭州湾南岸,创办于1906年,即清光绪三十二年,其前身为崧陵书院,由清初名宦绍兴知府俞卿所办,  相似文献   

5.
上虞市崧厦镇中心小学位于美丽富饶的杭州湾南岸,创办于1906年,即清光绪三十二年,其前身为崧陵书院,由清初名宦绍兴知府俞卿所办,学  相似文献   

6.
明代天顺、成化年间,江西提学佥事李龄曾重建白鹿洞书院,在书院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其《宫詹遗稿》有五篇关于白鹿洞书院的文稿,但其中《重修贯道桥记》和《白鹿洞新置赡学田记》并非李龄所作,属于误人。《重修贯道桥记》的作者应为天顺年间南康知府钱塘人陈敏政,《白鹿洞新置赡学田记》似为《宫詹遗稿》的编者自撰。  相似文献   

7.
正清朝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的某一天,广东惠州城银岗岭的丰湖书院内,迎来了一位地方最高长官——知府伊秉绶。话说这丰湖书院,在当时已是名扬四海、学子云集之地。书院始建于南宋时期。淳祐四年(公元1244年),在当时大办书院的潮流推动下,时任惠州太守的赵汝驭在惠州银岗岭创建"聚贤堂",以纪念唐、宋以来对惠州经济文化发展做出贡献的名儒  相似文献   

8.
常德古城东门外沿江绵延的高地,古代名叫万桃冈或桃冈.宋末元初的丁易东在此创办沅阳书院,明代中期的蒋信在此创办桃冈精舍,这里文脉不断,成为常德地方精英教育的先声.蒋信留下的许多教育美文,是研究古代教育史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9.
清代有不少著名学者在江苏的各地书院讲学。清初在江苏书院讲学的诸名师中,以李顒、陆世仪影响最大。李顒(1627~?),字中孚,号二曲,陕西西安人。理学家。曾主讲于关中书院,世称“关学”,与“北学”孙奇逄、“南学”黄宗義并称“三大儒”。康熙七年(1668年),应常州知府骆钟麟之请,南下讲学于时属常州府的无锡、江阴、靖江、宜兴等地,每期三个月,昼夜不休。后又主常州延陵书院讲席。讲学各书院时,听者云集,“即宿学名儒,亦退就弟子之列”。其讲学特点有二:一“因人而施”,“资之高下,学之深浅,诱之固各不同”;二诲人不倦,“凡有答问,穹昼夜不倦,必使其人豁然于心目之间而后已。”  相似文献   

10.
18 41年 (道光二十一年 )山东巡抚托浑布重修省内最大的书院泺源书院。186 9年 (同治八年 )山东巡抚丁宝桢在趵突泉东、明历山书院故址创办尚志书院。济南知府黄大鹤重修济南书院。1890年 (光绪十六年 )美国长老会医士、传教士聂会东来济 ,在东关开办医院 ,并设医学班招收学徒。1893年 (光绪十九年 )美国长老会在新东门外华美街创办济美学馆。1896年 (光绪二十二年 )山东巡抚李秉衡再修泺源书院。19 0 0年 (光绪二十六年 )5月 2 0日 ,山东巡抚袁世凯在山东机器局内创办武备学堂。19 0 1年 (光绪二十七年 )9月 ,山东巡抚袁世凯奏陈山东学堂事…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都匀一中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明代嘉靖年间由被贬谪到都匀的刑部侍郎张翀创办的"鹤楼书院"和万历年间由被贬谪到都匀的东林党领袖邹元标创办的"南皋书院"。清光绪31年(1905年),都匀知府潘家怿奉贵州巡抚林绍年之命在书院的旧址创办了都匀府官立中学堂。这是贵州历史上最早由政府创办的现代意义上的学校之一。学校此后曾先后更名为都匀府八属中学、都匀十县合立中学、贵州省立第五中学等。1958年,学校更名为贵州省都匀第一中学。1960年,学校被确定为贵州省六所重点中学之一,被评为全国教育  相似文献   

12.
汉中最早的书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嘉庆十八年(1813),汉中知府严如煜主持重修的《汉中府志》卷十三“书院”篇载:“汉中旧无书院,乾隆初年(实为乾隆四年,1739年——笔者注),郡守朱闲圣(浙江山阴人),偕南郑(汉中附郭首县)令侯天章(四川涪州人),就北城废祠,创斋舍,缮门垣,集诸生讲习其间,额之曰‘汉南书院’。”即今汉中平学的前身。迄今200多年。  相似文献   

13.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坐落于人杰地灵的龙城大地,前身是明隆庆六年(1572年)由常州知府施观民创建的龙城书院。500多年的“神怡心悟”,逐渐形成了“勤勇以律身,朴诚励修养”的校训,学校的发展也始终根植于大气、稳重、求变、创新的文化与精神沃土之中。  相似文献   

14.
全省四星级的重点学校中,江苏省泰兴中学的历史最为悠久。清代咸丰十年(1860年),一位名叫金以诚(时任泰兴知县,后改任镇江知府)的浙江人,在泰兴县衙的东南侧,创办了一所“规制齐备”的新学府——“襟江书院”。这所已穿越143年历史的书院,是江苏省泰兴中学的前身。在襟江书院内驻足流连,你不仅能感受到书院独特的静谧、古朴和典雅之美,还仿佛能聆听到100多年前先生们谆谆的教导声,孺子们朗朗的读书声。石刻“襟江书院记”中明确记载,金以诚创办该书院,为的是培养“出为名臣,处为纯儒”的社会有用人才,并欲使“士若民……闻圣贤之训,修忠信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德育》2007,2(9):F0003-F0003
育英小学位于古城常德沅水河畔的笔架城下。元朝仁宗延佑六年(公元1320年),此地为孔子文庙,清朝前期曾是朗江书院,辛亥革命后改为学堂,1964年更名为育英小学。  相似文献   

16.
强校必先强教师 谚云:"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地处孤峰岭下德山书院原址上的常德市二中,是一座有着悠久人文传统的学府.据记载,尧舜时期,高士善卷曾于此结庐隐居,施教化,启民智,成为善德文化开山始祖.至明代,龙膺等学子雅结青莲诗社,常与诗人袁宏道等饮酒赋诗.  相似文献   

17.
清乾隆初年,管学宣到丽江府任知府。八年间,兴办书院及义学,大力推广儒学,以实现移风易俗;重视农业生产,查清田亩,蠲免课税;大力修缮基础设施,改善社会发展条件;编修丽江第一部志书,文风为之一振。他为官清廉,卓有政声,深受百姓爱戴和尊重,成为名儒之标准、循吏之楷模。  相似文献   

18.
《云南教育》2007,(5X):F0002-F0002
建水县第一小学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水古城中心,学校始创于1837年(清道光十七年),原名“崇正书院”,至今已走过了170年的风雨历程。清临安知府郑绍谦在建院时,就明确提出了“恪守儒先为学之旨,窟理致知,  相似文献   

19.
<正> 谢启昆字良璧,号蕴山,别号苏潭。清乾隆二年(1737)丁巳出生于世居江西南康县城苏步坊的书香世家。自幼饱承家学,二十岁时即中举,翌年联袂成进士。三年后,朝考取第一,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历官国史馆纂修、河南乡试主考官、镇江府知府、浙江按察使、山西布政使、广西巡抚等职。中年,曾一度掌白鹿洞书院山长年余。清嘉庆  相似文献   

20.
<正>合肥九中坐落于安徽省会合肥市长江中路,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知府张纯修于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创建的横渠书院,迄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是合肥市教育事业的寻根地。学子云集,名人荟萃三百年来,学校为民族和国家培育了大量英才,桃李满天下。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建筑大师戴念慈、心血管病专家何国伟、电子科技大学原校长刘盛刚院士、电影表演艺术家王诗槐等都曾在合肥九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