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新媒体时代下,探寻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提升策略,对于增强我国体育国际话语权,助力体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研读、文本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对新媒体时代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提升的机遇、挑战及对策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新媒体在丰富中华武术话语的内容体系和表达体系,拓宽中华武术话语传播的主体、形式和渠道,增强中华武术话语传播的实效性方面为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提供了机遇。同时,新媒体时代提升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也面临媒介依赖过度、数字鸿沟现象、碎片传播与话语狂欢等方面的挑战。基于此,提出了新媒体时代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提升策略:增强中华武术自身实力,丰富大众媒体传播素材;优化武术传播人才队伍,提升话语主体对话能力;重构武术传播话语体系,消弭跨文化交流屏障;打造武术国际赛事品牌,增强中华武术文化吸睛能力;细分新媒体用户传播场域,营造和谐网络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邮票公司隶属于北京市邮政公司,负责全市集邮经营与管理。公司拥有专业的邮品开发、设计人员及完整的产品体系,系列发行邮票首日封、邮折等常规邮品。公司在全市已形成了以5个区集邮公司、93个集邮服务窗口和已经注册的38家宾馆饭店、旅游景点为依托的邮品营销网络;同时,公司邮品还销往全国各省,在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有订户。公司除从事邮票、封、折、卡、册等集邮品及集邮用具的经营,同时还办理首日封实寄和各类集邮票品的函购及信托业务,为企事业单位制作定向邮品,提供邮票个性化服务业务。北京市邮票公司作为可使用北京奥运会相关标识,制作、发行奥运邮品的特许集邮品生产商,制作发行了一系列奥运邮品,通过奥运邮品,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相结合,为国内外集邮爱好者提供具有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的集邮佳品。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 11月7日上午,北京奥组委和国家邮政局就北京2008年奥运会纪念邮票和邮品的发行签署了特许经营协议,这标志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邮票计划的正式启动。经北京奥组委授权,中国邮政将独家使用与北京奥运会相关的知识产权,制作、发行以北京奥运会为主题的邮票和邮品。  相似文献   

4.
《体育与科学》2014,(1):112-115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武术电影中的主题叙事进行相关研究。认为:武术电影的主题叙事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不同时期的武术电影表达不同的时代精神,中国武术电影的总体叙事风格是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民族精神的集中表达;电影在中华武术传承与推广的道路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传播传统武技,传承武术精神,展现武术文化魅力,增加武术美感等方面;中国武术电影不只是对艺术视觉冲击的追求,更多的是弘扬一种民族精神,具体体现为除恶扬善的侠义之情,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忍让谦逊的仁爱之义,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5.
李潮 《上海集邮》2005,(12):4-4
11月7日上午,北京奥组委和国家邮政局就北京2008年奥运会纪念邮票和邮品的发行签署了特许经营协议,这标志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邮票计划的正式启动。经北京奥组委授权,中国邮政将独家使用与北京奥运会相关的知识产权,制作、发行以北京奥运会为主题的邮票和邮品。  相似文献   

6.
《集邮博览》2013,(9):19-21
1博览会开幕式暨《琴棋书画》特供版式邮票邮品首发式9月26日(星期四)上午9:30将在北展6号馆举行集藏文化博览会开幕式暨《琴棋书画》特供版式邮票邮品首发式。活动将以多媒体形式表现琴棋书画内容,以琴棋书画太极与舞蹈表演拉开序幕,并邀请文化名人作为首届集藏文化博览会"集藏文化大使",与百姓一起谈集藏。届时将以实物揭幕展示《琴棋书画》特殊版式邮票邮品。  相似文献   

7.
“邮集”,是指一部完整地表现某种主题思想,由邮票和与主题相关的封、戳、明信片、邮简等邮品组成的集子。集邮由一页页的贴片组成,每一页贴片表现了整部邮集的一部分主题思想。一部小邮集只有12—32页贴片,大的邮集达100多个贴片。编组一部邮集,尤其是专题邮集,要求集邮应对邮集的主题内容及相关的邮品非常  相似文献   

8.
《体育与科学》2019,(1):104-113
根据文化类型进行分类,在对40年来武术文化研究成果进行整体梳理的基础上,揭示武术文化研究的轨迹、逻辑与趋势。认为:武术文化研究具有较高的关注度,研究成果呈现增长趋势,"武术文化"研究的政策报告类或者问题导向类研究占有了较高的比例;在研究层次上"基础研究"占据主导地位;体育院校作为主要研究机构,基金资助为武术文化研究注入了动力。对武术文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武术文化的本质定位、结构划分以及概念归属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武术精神的凝练依附于中华传统文化,武术文化精神的研究受到社会变迁与文化冲突双重变量的影响;武术制度文化研究视域广阔,研究成果呈现具象化、理论视域交叉化趋向;整体上来看武术物质文化遗存研究滞后于非物质文化研究;全球化背景下武术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研究价值凸显。在未来的武术文化研究中武术文化研究趋向多学科交叉态势,武术文化传承人与武术文化的现代性等问题的研究价值将进一步凸显,武术文化的族群认同与武术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研究主题日益重要,"乡村振兴""体医结合"战略背景之下的武术文化研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根据"武术文化结构的三观论"对中华武术发展进行了分析,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任何片面的发展都将会影响到武术整体的发展,应该坚持以技击为主导,伦理观和价值观相互协调、全面、整体的发展,摆脱窘境,迎接世界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深化开放的背景下,中华武术作为中华文化的内容之一也被以各种方式在海外传播开来,与时俱进地展示了中华传统武术的文化自信。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认为:随着中华武术在海外传播的不断拓展,彰显了中华传统武术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体育自信与虚怀若谷的学习精神等价值,对中华武术的扬弃、传承与创新等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武术文化是体育文化的一部分,发展武术文化最重要的是进行品牌构建。河南武术文化资源丰富,文章通过研究河南省武术物质技术层、武术制度习俗层、武术心理价值文化品牌建设现状等内容。为河南省武术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献计献策,提升河南省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以带动河南经济快速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2.
为弘扬中华武术文化,推进体育的进一步改革开放,根据武术专业委员会的建议,经常务理事会讨论同意,省体育科学学会决定成立“西湖武术文化俱乐部”。俱乐部的主要活动内容为武术学术研讨、武术培训、武术健身、武术器械、服装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从民族传统体育学的视角下探索和研究中华武术文化的营销模式;以山西形意拳为例的传统武术在当代的发展现状;如何将武术文化进行营销。文章在对形意拳发展研究总结的基础上,突出中华武术文化传承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适用于武术文化的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14.
集邮作为一项以收藏娱乐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活动,自邮票诞生一百多年以来,已经旧貌变新颜。但万变不离其宗,人们对邮品的收藏、研究、欣赏是永恒的。我们常讲,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  相似文献   

15.
1月10日杨浦区青少年集邮活动中心在上海市辽阳中学三楼多功能厅举办了"彰显集邮特色传承民族文化——辽阳中学集邮展示活动",活动内容为"迎奥运、庆奥运"集邮知识竞赛、主题班会《小邮票大宇宙》,"学生邮品、集邮设计展示"等,共展出邮集40框。  相似文献   

16.
梁山是中华武术四大发源地之一,《水浒传》作为武术类文学作品的杰出代表,对后世社会生活包括武术影响深远。围绕《水浒传》和"梁山功夫"探讨"水浒武术文化"、"《水浒传》中的武术文化、"水浒武术"以及"梁山功夫"的概念界定和相关关系是进行水浒武术文化研究的前提,对于开辟武术文化研究的新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武术是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古老东方特有的运动方式。武术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气节、文化和东方人的思维方式。武术通过电影方式的传播与推广,不仅表达出武术的技击招式,更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由于功夫片的传播,武术越来越成为代表中国的符号。功夫片是许多人了解中华武术的渠道,对于武术的...  相似文献   

18.
资讯     
《集邮博览》2013,(2):92-93
《癸巳年》生肖邮票北京首发 本刊讯1月5日,北京市邮票公司举办《癸巳年》邮票首发式。 本次活动共三天,分“首发活动日”、“亲子体验日”、“鉴宝拍卖日”三个主题展开,主要有《癸巳年》邮票首发式、生肖邮品设计师签售、生肖主题邮品展卖、珍邮鉴赏拍卖和传统手工艺展示等多个单元。  相似文献   

19.
发展至今,武术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发展武术文化最重要的是进行品牌构建,"中原经济区"为武术文化品牌构建迎来了新的契机。河南武术文化资源丰富,文章通过研究河南、山西、湖北、安徽、山东等地市"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武术文化品牌构建现状、存在问题、解决策略等内容。为中原经济区武术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献计献策,提升中原经济区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以带动"十二五"期间中原经济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变迁与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如何传承武术文化是个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2000年以来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中有关武术文化传承方面的论文进行梳理,以武术文化传承与社会变迁、武术文化传承保护、武术教育传承等研究视角为框架,就社会变迁的影响与武术文化的主动适应、"非遗"保护机制与策略、传承人与传承内容、师徒制与师生关系的比较、教育传承机制与路径选择等主题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基于此,从理论与现实需求的层面对武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武术文化与异质文化融合发展、武术文化与时代需求契合、武术文化传承体系构建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