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传统的大学生体质测试工作单纯追求测试的证明功能,忽视了体质测试后信息的分析与反馈。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体质测试的功能发生了重要转变,即更加重视体质测试工作对培养学生健身意识和掌握健身知识、方法的作用,构建了大学生体质评价与信息反馈系统模型,通过网络技术平台实现体质测试功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老年人体质测试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特尔斐法,以相关评价原则为准绳,进行了多轮专家调查,经统计筛选,得出江苏省老年人体质测试的各类指标的评价权重,即形态:素质:机能分别为1:4:5。并针对此权重分布提出了评估江苏省老年人体质状况的运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临汾市城乡老年人体质状况调查发现,老年人参加锻炼的人数男性少于女性,城镇多于农村,老年人体质测试的达标率男性高于女性,城乡高于农村,老年人机能指标和体能测试指标都有明显下降趋势。为此应加快县、市农村健身站、点的投资力度,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老年人锻炼意识。  相似文献   

4.
分析现阶段高职院校开展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整体情况,应加强学生的自觉锻炼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确保通过测试提出有针对性的锻炼措施,进而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三大"体质测试是大学生体质健康相关工作的前提和衡量大学体育工作开展情况的重要指标,而测试数据准确性是体质测试的重中之重。探讨大学生体质测试数据准确性影响因素及对策,为大学生体质健康相关工作提供借鉴。采用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等并结合笔者多年体测经验分析影响大学生体质测试数据准确性因素。影响大学生体质测试数据准确性原因:测试流程的科学性、测试的规范性、其它工作的充分性等不够。建议:"深入研究"使测试流程更科学;"充分保障"使测试其它工作顺利开展;"严格把关"使测试过程更规范。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研究2018年合肥市老年人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指标,并对合肥市2018年老年人体质测试结果与2014年、2018年全省老年人体质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后,得出合肥市老年人的体质变化特点:2018年合肥市老年人无论男性或女性体质相对于2014年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优秀率上升、不合格率下降,但城、镇、男、女之间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基于ADL的长三角地区老年人体质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长三角地区老年人以ADL(activity of daily living)为核心的体质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现场测试法对该地区1 885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调查、测试。主要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的体质水平总体呈现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但是具有较明显的阶段变化特征。男性老年人在现场测试指标方面的优势较为明显,但是在ADL方面男女差异不明显。年龄增加、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农民职业经历等因素对体质水平产生不良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上海市不同城乡老年人参与体力活动的行为特征及体质状况。方法:以上海市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老年人库共7542名老年人的有效调查数据为样本,并按城乡差异分别对上海市市区、郊区和农村老年人参与体力活动的情况与体质状况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上海市市区与郊区老年人体力活动习惯相对比较接近,农村老年人与其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农村老年人散步和体育锻炼显著偏少、参加体力劳动类工作比例较高。(2)上海市市区与郊区老年人体质状况相对比较接近,农村老年人与其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市区与郊区老年人相对的体型比较高大且肥胖,农村老年人相对的体型较瘦小、生理机能较弱、身体素质较差。  相似文献   

9.
学生体质连年下降的现状已引起党和政府还有体育界的极大关注,究其原因:学校体育工作"法治"意识薄弱,学校教育管理者没能依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不够重视,发展滞后;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难以保证,这是学生体质下降的关键因素,校方应"依法治体"突显课外体育活动在增强学生体质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对孤独症儿童的体质进行测试,结果提示:总体情况较差,合格率仅16%,但身高、体重等指标在正常范围, 结果提示应加强对特殊人群体质测试的研究,尽快建立适合特殊人群体质测试的监测指标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旨在观察3个月50%~60%VO2max强度有氧运动对50~59岁人群运动中心血管风险的影响,为该人群安全有效健身方案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问卷调查入选的50~59岁受试者通过在Bruce递增负荷实验中持续出现心电血压异常指征终止实验和一过性心电血压异常,入选66例受试者并将其分为正常组(C组)、持续异常组(Y组)及一过性异常组(YH组),实施三个月的50%~60%VO2max强度每周300 min的规律跑步运动,干预前后测定人体测量学、生理生化、超声检查和递增负荷实验中相关指标,并评估变化。结果:3个月干预后Y组男性和女性的心电血压异常发生率降低至69.2%和58.3%,YH组男性和女性心电血压异常发生率降低至25%和75%。同时研究发现,干预后Y组及YH组受试者运动后心肌酶水平均显著下降,完成的运动负荷显著提高,心血管机能、形态学指标、血脂及自主神经功能显著改善。结论:50~59岁人群递增负荷运动中可出现心血管风险,为期3个月的50%~60%VO2max强度跑步运动可降低风险者其运动中心血管风险,提高安全运动上限。  相似文献   

12.
采用XXG—D型心血管功能测试仪对70名中老年人进行定量负荷的蛙泳练习前后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蛙泳练习能使心泵力代偿性增高,心肌收缩力强,搏血量增多;能有效改善血管的弹性状况,增加血容量,改善血液的浓度和流动速度;对于改善中老年人的心血管功能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60~89岁老年人下肢柔韧性的测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肢柔韧性是评价老年人体质状况的重要参数.本文介绍了两种测量柔韧性方法,并用这两种方法连续两年测试了165和160名60~89岁老年人,对两年的测试数据表明,在这两年期间各年龄组老年人的下肢柔韧性没有显著性的改变(P>0.05);而且,两种测试方法测得的数据之间也没有显著性差异;但60~69岁组与80~89岁组之间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1).同时,测试数据表明,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老年人下肢柔韧性优于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意义(P<0.01),证明体育锻炼对延缓老年人下肢各项功能的衰退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也证实椅子柔韧性实验方法可以作为测试老年人下肢柔韧性的可靠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于面临着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的老年人而言,更缺乏科学有效的力量评定标准和运动处方.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首先应从与运动器官衰老相关指标的测试分析入手.上述指标主要包括肌力、骨密度、激素及体成分等四大类指标.对这些指标的相关分析处理结果,不但能初步提示我们运动器官衰老的某些机制,也能为老年人选择运动方式提供指导,并为建立老年人肌力评定指标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对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闭目单足站立、平衡木行走和改良Wolfson测试三种方法,对65名长年坚持太极拳锻炼(锻炼组)及70名普通老年人(对照组)的平衡能力进行比较测试。结果表明锻炼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说明经常坚持练习太极拳能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6.
冬泳对老年人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经常参加冬泳的老年人和不经常参加运动的老年人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探讨冬泳对老年人微循环和血流变,状态的影响.结果显示冬泳能够显着改善老年人的微循环和血流变状态.表明,冬泳对于降低血液粘性,预防疾病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南京市六城区不同年龄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不同年龄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与动机及锻炼的频率、时间、项目、方法等现状。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群体参加锻炼的目的差异性不明显,但在内容及锻炼人数的比例、锻炼的稳定性方面60岁以上人群比例高于其他人群;锻炼方法的来源主要是同个人兴趣有关、同受教育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不同运动强度对老年人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对3种不同运动强度锻炼10周的老年人进行心血管系统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3种不同的运动强度对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均有影响,但效果不同.老年人选择锻炼强度时应因人而异,针对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强度,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9.
招募、组织社区肥胖老人进行12周适宜形式和强度的有氧运动。对老人运动前后的BMI、血糖、血脂等变化和血清胰岛素(Fins)、瘦素(lep)水平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有氧运动使受试者体重、BMI、TG和血清胰岛素、瘦素等有所下降,其中体重、BMI、TG和血清瘦素呈现显著性下降。结果表明:12周有氧运动对肥胖老人减轻体重,改善体脂代谢,降低瘦素水平具有明显效果,对逆转肥胖老人的胰岛素抵抗(IR)现象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