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了解孩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只有了解孩子,才能教育孩子。了解孩子的教育,是有的放矢的教育;不了解孩子的教育,是盲目无果的教育。只有与孩子沟通心灵,教育才能获得成功。观察,是了解孩子意识行为的重要渠道。谈心,是把握孩子思想脉搏的最佳方法。要想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得和孩子建立亲密无间  相似文献   

2.
李琴琴 《天津教育》2020,(5):125-126
本文从农村孩子学习语文的心理和需求出发,探索农村孩子丰富知识、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拓展思维的新途径,使孩子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语文教学中抓住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这两根线,引导孩子感悟和理解语言文字中蕴含的道德思想,寻找渗透思想教育的侧重点、切入点、支撑点和生长点,把思想教育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良好习惯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孩子金色的童年。"赏识教育"是每位教师都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是让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教师和孩子生命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重视孩子的情商教育和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教育孩子学会关爱他人;②教育孩子学会宽容;③教育孩子学会合作;④教育孩子学会乐观向上;⑤教育孩子学会克制自己。  相似文献   

5.
成功的家教经验说明,只有了解孩子,才能教育孩子。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为了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孩子,增强教育孩子的针对性、实  相似文献   

6.
孩子的“热点”“兴奋点”是进行教育的好机会,不少家长无视孩子的热点,往往失去很多教育机会。孩子也有热门话题,结合孩子的热门话题和孩子聊天也是教育的好时机,如孩子爱下棋,家长就和他下棋,边下棋边教育他要克服马虎的毛病,一马虎全盘皆输,孩子很自然地就接受了教育。孩子爱看电视,家长就可以结合电视节目的情节教育孩子,影视节目中有很多教育因素,家长要抓住机会和孩子讨论,深化教育。有的孩子爱玩,家长就可以结合玩对孩子进行教育。一个孩子爱玩汽车玩具,家长就和孩子一块玩,孩子高兴极了,这时家长说:“这些汽车太落后。”孩子说:“全世界最先进的汽车我这都有。”家长说:“那算什么先进哪,现在世界上的汽车事故那么多,要是能造出不出事故的车多好。”  相似文献   

7.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在教育中,我们应当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孩子的思想,带着平等、真挚、耐心的爱去教育孩子。同时,由于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在家娇生惯养,只会接受爱,却不懂得付出爱,所以在"爱的教育"中教育孩子学会爱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教育中爱孩子、教育孩子学会爱,唯有两点都做到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教育的得与失,令世人关注,尤其让天下父母感慨万千。而得失的深层原因在于教育观念。素质教育将以往的义务教育恢复本来的宗旨,即国民素质教育,而国民素质教育就是合格教育,面向全体的教育、成功教育。以往的应试教育将义务教育扭曲为选拔教育、淘汰教育、失败教育,而素质教育则以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核心目标和考核标准。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了解与尊重孩子。是成功教育的要害,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家长除了了解并尊重孩子的天赋及个性特点外,还要给他们一个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同时还应予以热情的鼓励和科学的指导。这其中  相似文献   

9.
所谓家规,简单地说就是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道德行为准则。家规教育,就是家长通过良好行为规范的训练,有目的地教育孩子遵守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从而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家庭教育手段。制定家规,并非用条条框框去约束孩子的手脚,限制孩子的发展,而是在鼓励和培养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同时,教育和引导孩子用正确的行为规范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在促进孩子个性发展的同时,要求孩子遵守公共秩序和公共道德规范;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稳固的行为习惯。因此,家规教育是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一、家规教育必须建立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之上。家庭成员间要体现平等的关系,家规教  相似文献   

10.
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从一个极端走向了一个极端,关心孩子成了溺爱孩子,关注孩子成了"关住"孩子。因此,我们应把握教育尺度,转变教育观念,把"关住"孩子变为关注孩子。让孩子在我们的帮助和鼓励下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栋梁之才,成为祖国未来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1.
教育孩子和尊重孩子是两个概念,但二者却有密切的关系。有经验的教育者认为,要教育孩子必先尊重孩子,不尊重孩子就谈不到教育孩子,或者说,那样的教育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尊重孩子,就是要把孩子当人,给孩子个人自主权,以便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完善孩子  相似文献   

12.
批评是教育孩子必不可少的手段,它可以帮助孩子改正错误、接受教训、提高思想认识。正确地运用批评手段,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批评不当,则会给孩子和教育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家长在批评教育孩子时要讲究艺术。  相似文献   

13.
邢爱丽 《文教资料》2010,(2):131-132
逐渐增多的单亲孩子和单亲家庭,日益凸显出单亲孩子的教育问题,单亲孩子的家长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成为目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认为教师应关爱、帮助、教育单亲学生,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好环境。  相似文献   

14.
王石川 《云南教育》2011,(15):41-41
很多人都说,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是最公平、最好的教育。现在我还想再加一点,为每个孩子尤其是残疾孩子的个性发展提供支持的教育,是最高境界的教育。每个孩子,包括残疾孩子都有个性,这是由他们先天和后天影响形成的独特性,包括不同的认知特征、兴趣爱好、欲望要求、价值取向、创造潜能等。个性影响孩子方方面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同样也与学校教育密切相关。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基石,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且缺一不可。所以,为了让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广大家长不仅要重视孩子在家里接受的教育,而且还要密切注意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及学习情况,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进行服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做全人。殊不知,良好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而且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建立,不仅有助于家校合作,而且对于孩子的教育方面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每一个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理念,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学校和家长要共同努力,携手同行,完成教书、育人、培养完人的重任。  相似文献   

16.
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孩子金色的童年.“赏识教育”是每位教师都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是让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教师和孩子生命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幼儿教育要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对于孩子身上存在的一些毛病或问题,需要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疏导和训练,为此,父母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遵循孩子发展的次进规律,使教育目标符合“最近发展区水平”;要遵循孩子心理规律,使教育方法与孩子的心理脉膊合拍;要遵循孩子发展的个性规律,区别评价和对待每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18.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不仅影响着孩子的一朝一夕,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一世。一、教育孩子,父母要合作,步调要一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双方共同的愿望。但教育孩子必须互相配合,步调一致,切忌一方管教孩子,另一方当面袒护孩子。如果父母一方发现另一方在管教或教育孩子时有明显失误,则应巧妙地分开大人和小孩,防止大人一错再错,避免孩子是非不分,无所适从。当一方对孩子进行了正面批评之后,另一方应从侧面进行教育。着重教育孩子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和所讲的道理,防止孩子逆反心理的产生。这就是俗话说的“一唱一和”…  相似文献   

19.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则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家庭教育不仅是孩子教育的起跑点,他伴随孩子一生的成长,是孩子价值现形成和孩子思想、指导的基石.  相似文献   

20.
第二节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我们要善于在作业、游戏、劳动和日常生活中,时刻耐心的对幼儿进行教育。有的成人看见孩子调皮,不听话,就说孩子教不“转”了,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不管怎样调皮的孩子,只要我们用正确的方法,耐心长期的教育,孩子是会听话懂道理,成为毛主席的好孩子的。这里介绍几种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