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没有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优选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不是对过去“接受式学习”的简单否定,而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本文以电学中一个知识点教学为例,谈谈对不同学习方式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在各科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这是一项重大的改革举措,也是本次课程教材改革一个夺目的“亮点”。为了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同时针对原有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存在的弊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保证学生自主性、  相似文献   

3.
对于“研究性学习”一般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将“研究性学习”视为一种与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学习方式,二是将“研究性学习”视为一种主要采取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这种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其主要特征是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这种学习方式是最适合未来与当今现代化社会需要的,应大力提倡,可以在校内外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运用。 作为一种学习活动的“研究性学习”,它和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共同组成“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是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已经于2000年秋季在全国部分省市普通高中试行,并于2001年秋季在全国部分小学(三年级起)和初中试行。 无论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教学组织形态、教师角色还是其它方面看,作为一种学习活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而言,都是全新的。那么“研究性学习”课程到底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如何认识它和其他学科间的关系等等,成为大家十分关注而又必须了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论知识在教材中的存在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国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以及整个教学方式的改变,对教材中知识的存在方式问题没有给以足够的关注。知识在课程与教学中到底应以何种方式存在,这是课程与教学都必须回答的一个基本问题,它直接决定着课程、教材、教学的性质与存在状态。知识应以何种方式存在于教材知识在教材中必须以动态的“生命化”的方式存在。以活化的和“生命化”的方式存在的知识应是这样的:首先,它具有一种“召唤力”。就像艺术品,它内在的美,饱含着一种热情,召唤着欣赏者的投入,使其敞开心扉,与其展开精神的对话。其次,它还具有一种主…  相似文献   

5.
蒋和芳 《考试周刊》2012,(60):56-56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互形成的关系。但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迎合发现学习中的“探究学习”,我们淡化甚至忘却了数学中“接受学习”的存在。使人有种谈“接受学习”色变的感觉。如果我们只要探究性学习,不要接受性学习,就会忽视对知识的系统讲授,忽视学生对全面系统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从人类学习的角度来说,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自身价值。前者对于获取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具有重要作用,后者对于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注意重视和运用新的学习方法,无疑对于新课程改革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起到了推动作用。而由于理解上的误区.一种观点甚至认为传统的学习方式应该完全废除。这显然有失偏颇,违背了“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为了避免这种极左极右现象的发生,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二期课改”制定的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要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有效的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要改变单一的个体学习方式.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学生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根据改变学习方式,加强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改革要求,在初中阶段需要构建探究型课程,而结合学科内容进行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渗透也是探究型课程的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二期课改”制定的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要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有效的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要改变单一的个体学习方式,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学生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根据改变学习方式.加强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改革要求.在初中阶段需要构建探究型课程,而结合学科内容进行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渗透也是探究型课程的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讲授、探究顺势整合——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宝翠 《考试周刊》2010,(47):222-223
课程实施方式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制约着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而且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策略。讲授式教学和发现式教学是中小学教学的基本类型,具有重要影响,也是传统教学方法的代言人。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倡导合作、发现、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我们不能为改变“过于接受”的状况.就走向另一个极端——发现式教学,而应该在讲授式教学的基础上与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思维力、批判力、问题解决能力的探究式教学相整合.创设一种合理的启发式教学.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落实新课标的这一“教学建议”,开展探究学习似乎已成为语文教改的方向和潮流。无论是理论探讨、经验交流,还是课堂展示,都呈现出一片热烈的形势。探究学习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实践性和个性化,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任何学习(教学)方式都有其长,也有其短,在开展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这一点,否则就会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错误。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我国基础教育长期以来习惯于学科课程和“讲解式教学”、“接受性学习”,教师往往把教学理解为知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就人的发展而言,“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在人的具体认识活动中,二者常常相辅相成、结伴而行。所以本次课程改革强调“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因为“接受性学习”不好,而是因为我们过去过多倚重了“接受性学习”,把“接受性学习”置于中心,而“研究性学习”则被完全忽略或退居边缘,强调“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想找回“研究性学习”在课程中的应有位置,而非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本适应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改要求的校本课程 ,是指导中学生学习如何做科研课题、如何写科研小论文的选修课教材。上海市基础教育二期课改的一个重要项目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 ,素质教育的重要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也就是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 ,帮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 ,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实现这个目标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教会学生作课题 ,科研论文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很好载体。这…  相似文献   

13.
黄鹂 《化学教学》2005,(4):35-36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发展,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探讨,已成为课程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中学生学习活动大多数是在课堂中进行,任何学习方式都应在课堂上得以应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最终也应当在各科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因此, 研究型课程以其独特的创新品格和实践魅力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而“情景——问题——探索课堂式研究性学习”正是我校化学组在课堂教学法上的一种新尝试,在该科研课题研究中,我上了一节研究课《二氧化硫》,其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我国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它符合“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其目标是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如何让研究性学习不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5.
关于研究性学习目前,在学科课程的学习中,对优秀文化的传承,肯定要成为课堂的“底色”。但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改变接受式学习的“一统天下”,显然是绝对不行的。而狭义的研究性学习单指研究课程,即围绕一个主题或问题,以小组学习为主要方式,学生自主进行的探索性、实践性、开放性课程。研究性学习方式渗透于各科教学中。这样,才能既保证接受式学习方式的进程,又能全方位地发展学生的创新素养和能力。那么,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渗透呢?请看——关于中美小学作文观中美小学生作文文题给我们以太多的启示:中国:《我身边的…  相似文献   

16.
在基础型课程的学习中,虽然也讲批判和创造,但更注重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基础型课程很重要的内容是传承前辈的文化遗产,而课本知识就是经过精选的“人类优秀文化遗产”。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要改变学生单纯被动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和指导学生在开展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技能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教师在传承过程中如何体现“研究性”,在基础型课程中如何引入研究性学习,应该采取何种策略,值得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论"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与教学论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倡导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还在于其实现了课程与教学的概念重建。“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种体验课程、植根于生活的课程,在这种课程中,学生成为课程开发者,它是对以传递间接经验为核心的传统教学观的反动,倡导以尊重每一个学生自己的观念为核心的“研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课程走出了二元论,实现了课程与教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新课程计划“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常人们谈论研究性学习有两种所指 ,一是指“研究性学习”课程 ;二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接受性学习”和“训练性学习”方式而提出来的 ,通常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熟悉的生活中 ,选择并确定课题到实践中去调查取证 ,考察走访 ,收集信息 ,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获得结论的过程 .作为一门课程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了“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  相似文献   

19.
杨钟志 《亚太教育》2019,(11):166-166
当前,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仍以“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为主,学生被动接受道德教育,课堂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的教学方式应该多样,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加以选择。问题解决学习方式是课程教学中常见的一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20.
在课程改革中,我们似乎对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采取了一边倒的态度,而对接受性学习采取了疏远,甚至是否定的态度。其实,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将这一问题简单化只能让我们作茧自缚,使我们从一个极端进入另一个极端。但由于我们过去更多地执着于讲授和灌输,所以在课程改革之中将重心放在探究性、自主性、合作学习方面似乎也无可厚非。但就我本人的教学而言,我倾向于将各种教学方式有机而辩证地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