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儿子的怨恨》是卡尔维诺著名短篇小说,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从修辞技巧来看,都沿袭了卡尔维诺一贯交混使用的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创作手法,在叙事艺术上展现出其独特之处:叙事角度从限知到全知的转换;叙事层次中展示了梦幻、回忆与想象的次叙述;叙事时间变形等。  相似文献   

2.
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叙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叙事的概念和叙事研究的定义和特点出发,分析了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进行的叙事研究的种类,即教育叙事.力图厘清叙事与教育叙事的关系,加深人们对"大叙事"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王尔德的叙述特色让他的众多作品具备了回味不尽的艺术魅力,其唯一的长篇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的叙事技巧就很高妙。叙事人称和聚焦方式的巧妙选择直接关系到叙事文本能否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显示"和"讲述"避免了叙述者直接介入引领读者的弊端,两者相互渗透,共同让小说的创作变得饱满丰富。  相似文献   

4.
叙事研究兴起之后,学界对其中的几个基本概念进行了热烈的探讨,成果颇丰。本文在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梳理之后,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三言"作为中国古代叙事作品的杰出代表,深深地刻下了"史传叙事模式"的烙印,呈现出独特的叙事风貌,具体体现为叙事题材的真实性、叙事内容的宏富性、叙事方式的客观性、叙事情节的完整性和叙事倾向的鲜明性。  相似文献   

6.
辛西娅·奥齐克是当代美国文坛上一位赫赫有名的犹太裔女作家,尤以鲜明的族裔写作见长。在其著名的短篇小说《大披巾》中,作者用精湛的语言对二战期间纳粹党所犯下的罪行进行了控诉,另一方面,也对逐渐被淡忘的犹太精神进行了呼唤。而本文主要从叙事声音、叙事视角、叙事频率和叙述时距等方面来再现作者高超的叙述技巧,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7.
叙事研究是作为文学要素发展起来的.近年来,其被应用于教育研究、妇女研究、临床咨询与护理等方面.该文回顾了国外叙事研究的理论成果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浅谈教育叙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关于人类教育的生活实践,本质上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复杂的社会人。由于教育研究总想沾上科学的光环。因而出现了教育研究的科学性与教育研究的人文性背向行驶的怪现象。教育叙事研究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尝试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秦腔》叙事艺术的复杂性表现在叙事视角的复杂性、叙事节奏的混杂性、叙事内容的繁杂性等方面。在其复杂性叙事艺术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情感原因。现代化浪潮对传统乡村文化的侵蚀和贾平凹面对正在消逝的乡村写作时内心的矛盾从根本上形成了这种复杂性叙事艺术。从某个层面上说,贾平凹对复杂性叙事手法的熟练运用显示了其高超的叙事能力,他在叙事手法和风格上的实践为20世纪末以来转型中的乡土文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叙事研究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兴起 ,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学者们主要从教育叙事研究兴起的背景、叙事及叙事研究的内涵、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础、叙事研究的特点、叙事研究的分类、叙事研究的过程、叙事研究的反思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研究要求研究者进入教育现场,走入教师的日常生活世界,通过与教师的合作与互动、关注与倾听,发现和挖掘他们身上的正被其使用着的实践性知识.如何把研究者的现场体验、现场文本转换为研究文本,最后得出诠释性结论,即如何对所获取的叙事性资料进行阅读、分析和诠释,是研究者面对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介绍了几种叙事分析方法,包括整体一内容、整体一形式、类别一内容、类别一形式的矩阵分析模式,以及美国社会学家瑞斯曼提供的三种分析模式,意在为课题研究①提供可借鉴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女性小说创作经历了复苏、发展、转向、拓展四个阶段,它们又分别表现为充满“人道”情怀的启蒙叙事、充满女性意识的性别叙事、充满“私语”特征的身体叙事、充满女性气息的底层叙事与历史叙事.  相似文献   

13.
儿童叙事能力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事能力(narrative)是一种脱离语境的语言能力,叙事能力体现了儿童发展诸多方面丰富的信息,例如情感、认知、社会和文化发展。欧美国家的学者对儿童的叙事能力已有许多研究,本文综述有关儿童叙事研究的缘起、叙事的定义和特征、叙事功能以及儿童叙事能力的发展研究,以期对汉语儿童叙事能力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从现代叙事伦理学的角度看,台湾作家白先勇在短篇小说集《台北人》中,以其悲悯情怀"执着地品尝人生况味",把叙事的触角伸展到人物命运的内核,触摸到人物生命内层的脉动和心灵深处的战栗;以对人性最富敏感和深邃的理解力,表现了内在人性的复杂和丰富,展示了人性范畴内的生命内容,从而建构了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方式,创造了一种文学道德--人性之美、生命叙事.  相似文献   

15.
现代历史小说处于文体的草创与转型期,它以诗意为旨归的叙事突围使之突破旧历史演义的格局,呈现了新的现代性文体特质。叙事突围融铸了现代历史小说的历史审美品格,也构成了自身叙事演进的线索: 1920年代鲁迅的文化反思型、郁达夫的主体感受型历史小说在1930年代继续演进为主题丰富、意象纷呈的社会阶级型、文化批判型、主观诗化型历史小说。1940年代,急切的现实关怀使现代历史小说格外关注历史的现实讽喻作用。叙事突围更进一步落实在具体叙事手法上,以时间的现时化,视角的个人化,文本的镜像化三种叙事手法营构出奇幻相生的历史诗学意境。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90年代,文体新变是中长篇小说比较显著的特征之一。这一时期的小说叙事在借鉴西方文学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转化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传奇”“诗歌”“戏曲”等文体资源,呈现出“文备众体”的特征。与此相适应,这些小说在叙事上由“叙述”转向“说话”,并于“闲聊”“絮语”之中,表现出鲜明的杂糅化特征。这些小说在文体和语体上探索实践对其叙事结构产生影响,不仅使其获得了“完整时间长度”,也使其拥有了“共时态”的叙事空间,展现出了时空体组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王安忆对90年代后期小说的叙事结构和叙事姿态进行了分析。在这一系列小说中,叙述者用一些具体的时间或空间话题作为叙述线索,故意压低了叙述的声调,把乡村生活的意义直接提升出来。  相似文献   

18.
叙事研究兴起之后,学界对其中的几个基本概念进行了热烈的探讨,成果颇丰。本文在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梳理之后,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王子海 《唐山学院学报》2015,28(2):97-98, 102
媒介融合是当前新闻传播中不可阻挡的大趋势,文章阐述了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叙事所发生的深刻变革:叙事模式、叙事策略、叙事内容、叙事路径呈现出不同的转型及表达。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应用的普及,通过Blog网络平台进行远程交流与学习已成为一种时尚,作为一种新兴的质的研究形式,教育叙事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也逐步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开展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研究是网络时代的大胆尝试.在简要分析了教育叙事的基本特征和Blog的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Blog开展教育叙事研究的相关概念,论述了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可以使叙事报告数字化,使叙事研究更容易保存、流通、复制,使叙事研究的传播范围全球化,竭力为网络教育叙事研究寻求理论或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