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银行门口,遇到一个人,总觉得面熟。我在银行里存好了几百元钱,乐滋滋地出来,又看到他靠在一辆丰田车上抽烟,我还是觉得他面熟。  相似文献   

2.
我国申请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全国人民关心的一件大事,温州苍南的生意人尤其关心。去年7月16日中午,我从一名从事新闻工作的朋友处听说,北京申奥成功后已有许多苍南人到北京去寻找商机,我就请他立即采写好这篇新闻并发给报社,但他觉得没办法完成。因为当时他除了这条新闻线索外,没有其他的材料,而他一时又缺乏获得相关信息的渠道。他提出,能否等了解到足够的相关材料后再发这篇新闻。但我觉得这条新闻的时效价值非常重要,若错过时机,新闻价值将大打折扣。但要很快采写好这篇新闻是有一定难度的,若一家一  相似文献   

3.
从2010年9月份正式进入张刚工作室工作至今,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从一个初出校门、不知深浅的学生,成长为一名社区记者. 刚进入张刚工作室从事杜区工作时,我不知道社区新闻该怎么跑,张刚主任告诉我一句话:有事没事,你多和老百姓聊聊,自然就知道社区应该怎么跑了.但是说实话,跑社区新闻,采访的大都是些琐碎的小事,接触的都是社区里的大爷大妈,总觉得自己做出来的新闻不如同事做出来的劲爆、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捧回长江韬奋奖奖杯,我又获得"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的称号。百感交集中,想起16年前拿过的韬奋新苗奖。那时,为鼓励新闻学子,中国新闻教育学会、改革月报杂志社在全国新闻院系中评韬奋新苗奖。我幸运地获得一等奖,名单还上了《人民日报》。这是我大学时拿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重的一个奖。老师在送别时对我说:"韬奋新苗奖与新闻界的最高奖韬奋新闻奖仅一字之差,希望你有一天把它改过来。"当时觉得有点儿玄,权当老师鼓励。要知道,我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我很爱新闻写作,读了《新闻与写作》,给我启发很大。新闻基础知识讲座是我的朋友,他使我增长了很多新闻的写作知识。我虽有试试写一下的决心,但总鼓不起勇气来,也觉得工厂里没有什么好写的,总是提不起写稿的兴趣,认为平凡小事没有新闻价值,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新闻与写作》能否介绍一些怎样培养新闻敏感方面的书籍和有关提高新闻敏感方面的知识和办法。你们能满足我的要求吗?  相似文献   

6.
我爱好新闻写作,也爱看《新闻知识》。我觉得贵刊象是我前行道上的忠实伴侣,更是我写作生涯中的良师益友。初学写作时,我一窍不通,更弄不懂什么是导语、肩题和副题。我只知道把自己身边发生的新鲜事写出来。当时,我写作热情十分高,几乎每周都要往邮筒塞几篇稿子。新闻稿寄出后,我天天盼“绿衣使者”带来佳音。我看报纸,听广播,总想在报上和广播里看到或听到自己的名字。可是,我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了,稿子投出后竟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相似文献   

7.
因为自己还没有一本作品结集,所以总觉得没有资格为别人的文集写序。至于为一位尚未谋面的作者写序,更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今天我竞然破了例,而且决定写完以后,一定要赶在今晚作者出国之前把它送上门去,并希望能有机会促膝倾谈一番,是因为通过他的作品,看到他在新闻写作中所追求的,竟和我那么一致。庄子说过:“空谷闻跫音则喜。”对我来说,则不仅是喜,更重要的是思。 我一直在思索:新闻作品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达到的是什么?总结几十年走过的新闻道路,我终于抽象出来两个字:感染。十多年前,一位普普通通的读者给我写信说:“生活感染了你,你又通过自己的笔感染了读者。”我一直惊讶这样一位并没有研究过任何新闻学的小学教师,何以能把新闻作  相似文献   

8.
版面编辑按说还不用跑来跑去地找新闻,但新闻猛料有时却也会没头没脑地撞到你的手上,让你觉得不写出来,便对不起自己的职业。 (一) 2002年9月9日,我的电子信箱里收到一篇来自重庆的社会纪实稿件,稿件的题目很长:《丈夫乱性放纵最后的风流,妻子侮尸把自己送进监牢——一声叹息:500万巨奖引发的人性大碰撞》。  相似文献   

9.
谭健 《军事记者》2013,(12):9-11
新闻记录历史。也记录人生。作为新闻人.孙晓青是真正能够在军事新闻史、乃至中国新闻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关于他.确实有着说不尽的话题。因此我觉得.今天我们研究他。既要研究他的作品,又应该跳出作品.以一种更加宏观的视野去思考:孙晓青成功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孙晓青到底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申请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全国人民关心的一件大事,温州苍南的生意人尤其关心.去年7月16日中午,我从一名从事新闻工作的朋友处听说,北京申奥成功后已有许多苍南人到北京去寻找商机,我就请他立即采写好这篇新闻并发给报社,但他觉得没办法完成.因为当时他除了这条新闻线索外,没有其他的材料,而他一时又缺乏获得相关信息的渠道.他提出,能否等了解到足够的相关材料后再发这篇新闻.但我觉得这条新闻的时效价值非常重要,若错过时机,新闻价值将大打折扣.但要很快采写好这篇新闻是有一定难度的,若一家一家企业地去采访,时间上也不允许.看来,关键还是要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网络,尽快和在北京的苍南籍商贸人员联系上.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申请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全国人民关心的一件大事,温州苍南的生意人尤其关心.去年7月16日中午,我从一名从事新闻工作的朋友处听说,北京申奥成功后已有许多苍南人到北京去寻找商机,我就请他立即采写好这篇新闻并发给报社,但他觉得没办法完成.因为当时他除了这条新闻线索外,没有其他的材料,而他一时又缺乏获得相关信息的渠道.他提出,能否等了解到足够的相关材料后再发这篇新闻.但我觉得这条新闻的时效价值非常重要,若错过时机,新闻价值将大打折扣.但要很快采写好这篇新闻是有一定难度的,若一家一家企业地去采访,时间上也不允许.看来,关键还是要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网络,尽快和在北京的苍南籍商贸人员联系上.……  相似文献   

12.
从医院里看范敬宜同志回来后第三天就收到他去世的消息。我俩很熟。曾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又住在同一个大院里。但那天去看他时。却几乎是相对无言。过去常说的话题,如写作,如社会上的事,如新闻业务,都已无力再谈;而病情,相照不宣,又谁也不愿提及、不敢提及。我极难过,生离死别,竟是这个样子。又怕他累,说了一点不着边际的话,就赶快退了出来。  相似文献   

13.
读过《我是一个新闻“导演”》一文,有些人认为李贵珍同志自己做了“工作”,又自己去写新闻报道,便是个新闻的导演。我不敢认同这种看法。而从李贵珍自己的文章中看,几次成功的新闻报道,都是他本人一手策划“导演”出来的,似乎他自己也默认这是新闻“导演”。然而,怎样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只要当记者不是上面所讲的有意识地故意制造虚假新闻,干记者  相似文献   

14.
“格子里面知识无穷,乐趣无穷,常‘爬格子’不仅能丰富自己,而且能指导工作……”这是成都军区通信团政委王国忠的经验之谈。他凭着挤时间“爬格子”的这股热情,先后在《解放军报》、《战旗报》等报刊发表新闻作品170余篇。在他的带动下,团队新闻报道工作连续8年名列前茅。从报遇员到团政要谈起新闻报道,王政委无不感唱:“我这个政委是业余时间从‘格子田’里‘爬’出来的。”他当新战士的时候,有一次,觉得班长的带兵方法不对,当时想说又怕说。于是,便写了一篇《班长请你别那样》的读者来信,寄给《战旗报》,很快被刊用了。从此…  相似文献   

15.
新闻敏感是做一名好记者的必备条件,是在新闻工作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出来的特殊素质,也是新闻工作者透过各种事物表面现象观察其内在本质,找出其运动和发展规律的基本功。通过学习和实践,我觉得新闻敏感性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6.
记者的压力     
有些青年人很羡慕记者这个工作,觉得当记者自由自在,没有压力,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在新闻队伍里,确实有这么一种少数人,自由自在,业务上也无所追求。你说他不忙吧,他整天出来进去坐不住;你说他没写稿子吧,他住上几天还有稿件见报,稿子后面好几个名字,有说他是署了些关系名,有说是他在别人稿子上挂的名。这种记者,写了多年稿子,没写出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难得收到“大型活动”或“大型会议”的邀请,也不能象专业记者一样经常接到编辑部下达的采访任务。那么,我们手头的素材由何而来,我们笔下的新闻又由何而出呢? 前不久,我在翻阅自己的新闻作品剪报集时,注意到有几十条新闻都是在“东游西逛”、“闲扯聊天”时收集到的,所以,我管它们叫“聊”出来的灵感、“转”出来的新闻。我把这类见报稿的标题拣录了出来:《父与女》、《型号急,他的心更急》、  相似文献   

18.
学艺十五年     
我学习写新闻报道,十五年来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1970年,我应征入伍后在连队当文书,领导经常让我写点什么,可是我不会啊!就跑到团新闻干事那里去请教。新闻干事讲的,乍一听心里似乎明白些,可是铺下稿纸还是老虎啃天没处下牙.怎么办呢?我决定从头做起,先学着写日记,每天写一篇,一写就是七年.写日记觉得顺手点儿了又学着写广播稿.再到后来,发现了新鲜事,就写出来往《战友报》、《河北日报》等新闻单位投稿.结果  相似文献   

19.
我总觉得新闻写作里应有一门新闻角度学,有时同一个题材、同一个主题报道,换一个角度采写,效果大不一样,甚至非常出情。  相似文献   

20.
从医院里看范敬宜同志回来,第三天就收到他去世的消息.我们曾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又住在同一个大院里.但那天去看他时,却几乎是相对无言.过去常说的话题,如写作,如社会上的事,如新闻业务,都已无力再谈,而病情,相照不宣,又谁也不愿提及,不敢提及.我极难过,生离死别,竟是这个样子.又怕他累,说了一点不着边际的话,就赶快退了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