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答:1985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军,是清朝陆军近代化的开端,也是袁世凯发迹的起点。甲午之战,清军大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革命潮浪日趋高涨。清政府内外交困,急欲编练一支强大的近代化反革命武装,以维持自己摇摇欲坠的统治。正是在这种形势下,袁世凯走马上任,接任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一职的。主持操练新军的原是清朝广西按察使胡燏芬,他选定天津以南七十里的小站,利用原淮军盛军驻屯的营房,招募壮丁4700人,编为十营,称为定武  相似文献   

2.
一缘起及演进保定军校在中国军事近代化史占有一定的地位,其设立是中国军事近代化中必然产物。保定位于京师之南,地理位置十分显要,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清代为直隶督抚驻所。1901年,直隶总督李鸿章病死,由山东巡抚袁世凯继任。袁以天津小站练兵,创办新军陆军行营武备学堂和镇压义和团运动闻名海内外。他抵达保定后,为了继续扩大其武装,不遗余力地编练新军,迅速建成北洋六镇,可原  相似文献   

3.
清末大规模编练新军,需要大批掌握现代军事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军官队伍,因此建立各种类型的军事学堂,培养和轮训各级新军军官,就成为清末新军编练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云南陆军讲武堂就是这样一所培养和轮训新军军官的军事学堂.不仅如此,该学堂还是一所存在时间较长(1909年9月28日至1928年)、规模较大、成效显著、影响远播海内外的军事学堂,不仅在中国近代军事学校教育史上具有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4.
袁世凯甲午条陈中所陈述的改革军事、编练新军的思想,与甲午战后以光绪皇帝为首的清延中枢急切变法求强的心理相一致,所以为光绪皇帝所接受。袁世凯练兵权的获得,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甲午吾陈。甲午条陈是袁世凯小站练兵的先声,小站练兵的指导思想源于甲午条陈。  相似文献   

5.
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军节节败退。清廷为扭转战局,采纳了北洋德员汉纳根编练新军的计划,命汉纳根与驻津办理粮台的广西臬司胡燏棻共同办理编练新军事宜,揭开了晚清新军编练的序幕。由于军权归属、资金、人事关系及中枢内部分歧等问题,汉纳根编练新军计划不得不终止。但新军编练工作并未就此结束,由胡燏棻编练的定武军、袁世凯编练的新建陆军均取得了重要成效。  相似文献   

6.
清末新政是在戊戌变法失败以及《辛丑条约》签订、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情况下,清政府为挽救其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从1901年到1905年清政府先后颁布30多道上谕,推行新政主要内容有:一、改革军制,编练新军。1901年,清政府废除武科举,各省设立武备学堂,在全国范围内编练新军在全国主要城市建立军事学堂,以培养新军军官;派  相似文献   

7.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位知名人物。他出卖维新派、镇压义和团运动、屠杀革命党人、恢复帝制,是“一个不择手段的野心政客”。但是,袁世凯在编练新军、创办新式军事学堂方面还是有所建树的,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军队近代化的进程。袁世凯从清末编练新军创办随营学堂到民国初年兴办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借鉴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军事教育的经验,结合中国军队的实际状况,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军事教育的理论并在一定程度上付诸实践。探讨这  相似文献   

8.
在清末民初的社会历史舞台上,袁世凯是一个令人瞩目的人物。他不仅在政治上叱咤风云、纵横捭阖,而且在经济上大力兴办实业,倡导新政,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本文试从袁世凯对山东近代化所起的作用作一些探讨。一袁世凯(1859-1916),字慰亭,河南项城人。出身淮军,早年任驻韩商务委员,总理对韩交涉通商事宜,颇受李鸿章的赏识。甲午战后,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后因举发维新党密谋,获得慈禧太后信任.1899年12月,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次年3月实授,至1901年1月调离,任东抚将近两年.在此期间,袁世凯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山东近代化…  相似文献   

9.
袁世凯从1895年受命编练新式陆军,历时七年,所需军费来源广泛,主要有清政府划拨的专项练兵经费;裁减旧式军队以补新军资费;抽取的苛捐杂税;内举国债外借洋款筹集资金;袁世凯在山东就地筹款等等。编练新军是清末军事改革的一个缩影,军费的筹集途径对清末财政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编练新军从清末新政开始的。新军待遇优厚,一个士兵的月饷可以养活五口之家。读书人的首选是上学堂,但新式学堂学费很高。当兵不用花钱,还可以挣钱。新军也特别愿意招募读过书的  相似文献   

11.
胡燏棻是晚清史上一位次重要级人物。甲午战争爆发后,胡留于京津地区督办粮台军需,又奉旨协助洋员汉纳根编练新军。在新军计划的过程中,胡燏棻与汉纳根产生了争论。随后,胡燏棻上书朝廷,晓陈其利害关系。最终,朝廷放弃汉纳根的练兵计划,由胡燏棻另练一支新军,而此新军正是后来北洋新军的前身。  相似文献   

12.
正书号:ISBN 978-7-5528-0311-2出版时间:2008年定价:1500.00元以小站练兵为开端的清末新式陆军的出现,是中国近代军事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清末新军的编练使中国军队的形态有了很大的改变,新军时期奠定的军队训练方式、军队编制、军校教育乃至军服、军礼等模式对后来中国军队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目前出版的各类史料和专题著作中,关于西式练兵和军队转型时期的文字及图片资料少之又少。《新军旧影》一书正是全面反映清末新军编练的图片及文献资料的汇集和选编。书中选用大量天  相似文献   

13.
袁世凯是清末民初政坛上的关键人物,他因出卖维新志士、抢夺革命果实、推行洪宪帝制等为人们所诟病,也因在天津小站练兵、推翻封建帝制和在统一南北中国中有所作为而为人们所称道。特别是在清末新政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他提议废除科举制,大力兴办学堂,培养新式人才,倡导教育改革,提出壬子学制等,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不久,革命果实就被袁世凯窃取了。1912年,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月10日在北京就职,不久他又迫使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这标志着中华民国史上北洋政府统治的开始。北洋政府对外依靠帝国主义的支持,对内代表封建主义势力,以北洋军队为支柱,镇压人民,排斥异己,在全国建立了反动的军事化统治,在这个时期,共有五位民国总统。1.袁世凯(1912—1916年任总统)河南项城人。袁世凯从1898年开始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培育自己的军事势力。在戊戌变法运动中,袁世凯因出卖维新派获得慈禧太后的信任,开始在政治上青云直上…  相似文献   

15.
新军     
新军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编练的新式陆军.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主要军事力量——湘军、淮军大多不堪一击,一触即溃,而国内人民的反抗又连绵不绝,因此,建立一支新式武装力量,以维持其反动统治,成为清政府的当务之急.于是"一时内外交章,争献练兵之策"(《清朝续文献通考》兵志二).1894年11月,即中日战争还在进行的时候,清政府成立了"督办军务处",以恭亲王奕为督办,庆亲王奕劻帮办,负责整顿京畿旧军和改练新军.不久,署两江总督张之洞聘请清德国军官倡练  相似文献   

16.
1902年—1906年袁世凯在保定创办了一系列陆军军事学堂。期间编成北洋六镇。保定北洋陆军军事学堂的创办,军事人才的培养,是北洋六镇迅速编成的关键。清政府搜刮全国的财力支持常备军建设。袁世凯在中央练兵处的核心地位是北洋六镇迅速编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北洋军阀〕是清末民初代表地主资产阶级利益的一个军事政治集团。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决定在全国各地建立新军,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由袁世凯在天津小站主持的“新建陆军”,是这次建军的重点。此军初有四千人,后来扩充至七千人,其骨干分子有冯国璋、段祺瑞、徐世昌、唐绍仪、王士珍、曹锟、卢永祥、张勋  相似文献   

18.
“北洋军阀”是清朝末期袁世凯建立的封建、卖国武装集团。1895年,清政府令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建陆军”。  相似文献   

19.
中国警察制度是怎样产生的呢?1900年庚子之乱,清政府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安抚社会不满,以消弭革命,宣布实行“新政”。“谕令各省裁兵勇,改练常备、续备、警察等军”便是新政的内容之一。在编练新军时,还创办了巡警。《辛丑条约》签定以后,八国联军撤出北京、天津,清廷谕令时任山东巡抚的袁世凯接收天津的管理权。这给袁出了难题,因为按照《辛丑条约》的规  相似文献   

20.
袁世凯与满族亲贵争夺军权斗争述论梁义群,宫玉振甲午一战,继北洋舰队覆没之后,清政府的陆军──防军、练军亦溃不成军.为了重建新的军事支柱,加强国家对军队的控制,清政府从1895年开始了以编练新军为主要内容的军制改革.但事与愿违,新军大权并未操于国家,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