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贺国 《辅导员》2013,(18):16-18
<正>公开课与常态课是有很大的区别,如环境不同、学生生疏、时间有限、有特定要求、听课者众多、执教者心情紧张等,以至于有的公开课太重形式,太重课堂表面效果(精彩程度),执教者太顾忌自己的形象,使学生作壁上观、收获甚微,而听课教师可看不可学,从而失去了公开课示范性、研究性的价值。笔者不禁叩问。  相似文献   

2.
公开课与常态课是有很大的区别,如环境不同、学生生疏、时间有限、有特定要求、听课者众多、执教者心情紧张等,以至于有的公开课太重形式,太重课堂表面效果(精彩程度),执教者太顾忌自己的形象,使学生作壁上观、收获甚微,而听课教师可看不可学,从而失去了公开课示范性、研究性的价值.笔者不禁叩问. 一问:何为公开,为何公开? 说到为什么要开公开课,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四个:学校教研组分配,必需的;教研员要听课;区市有交流展示活动;评职或其他评比需要.如此一来,公开课如同一场面向老师的考试.这样的公开课上,上课教师公开了教室,公开了课堂,公开了自己与学生,唯独没有公开自己上公开课的本心.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教师开公开课的功利心凸显,而忽视的却是公开课真正的意义,即开诚布公,给孩子们带来新鲜美好的知识,给听课老师送上精彩纷呈的范例.  相似文献   

3.
一堂好的公开课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目前有一部分公开课由于执教者急功近利而变了味,主要表现如下:准备过度,脱离实际。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执教者往往花费大量时间准备,甚至连正常的教学都顾不上。不少公开课,由一人执教,集体备课,多次修改教案和试教,执教者失去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反复“演习”,表演过分。一些教师为了保证公开课的成功,课前反复“演习”,提问什么,回答什么,问哪些学生,师生心中都有数。不少公开课,执教者都要反复进行试教,有的学生甚至被试教多次,浪费了师生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有的教师为了使公开课…  相似文献   

4.
说说公开课     
《科学课》2010,(2):44-45
我这样看公开课 1.公开课表达了执教者的教学思想。有老师认为,公开课就应该是“千磨万磨”磨出来的“成功课”,公开课是不能出现偏差的。其实公开课最重要的是要诠释执教者的教学思想以及对课程和教材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说说公开课     
《小学自然教学》2010,(2):44-45
我这样看公开课 1.公开课表达了执教者的教学思想。有老师认为,公开课就应该是“千磨万磨”磨出来的“成功课”,公开课是不能出现偏差的。其实公开课最重要的是要诠释执教者的教学思想以及对课程和教材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每个青年教师的成长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像学生的学习过程,没有捷径可走,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探索。平行公开课能使执教者更直接而直观地看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对于执教者更有启发,更能促进执教者的课堂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7.
“公开课”执教者在提供教学观摩、研究现场和亮相自我的过程中有着怎样的心灵困境?他们深陷心灵困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怎样使执教者在公开课中突围心灵困境、增强专业自信、还原自我真相?作者结合实践体验,从公开课的价值确认、执教者的心态调整和公开课的生态环境优化等方面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探讨了公开课如何摆脱真假是非的纠缠而实现人文情愫与科学理性的有机统一,如何让公开的课堂成为教师思想驰骋和智慧交往的精神领地。  相似文献   

8.
“公开课”执教者在提供教学观摩、研究现场和亮相自我的过程中有着怎样的心灵困境?他们深陷心灵困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怎样使执教者在公开课中突围心灵困境、增强专业自信、还原自我真相?作者结合实践体验,从公开课的价值确认、执教者的心态调整和公开课的生态环境优化等方面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探讨了公开课如何摆脱真假是非的纠缠而实现人文情愫与科学理性的有机统一,如何让公开的课堂成为教师思想驰骋和智慧交往的精神领地。  相似文献   

9.
公开课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其本质仍然是一种普通课,只是以开放课堂形式呈现。有效公开课的功能有二:一是公开课的内在本质功能,即作为特殊形式普通课的教学功能;二是公开课的外在功能,即观摩、教研功能。要从公开课的内在功能和外在功能两个纬度入手来认识和实施公开课。有效且反映教育本质与规律的公开课对执教者、观摩者和学生大有裨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最近因工作关系,听了几所省一级重点中学的公开课。其中有的执教者是借班上课的。令我非常遗憾的是,借班执教者以学号“5号”“15号”之类呼叫学生,漠视学生的人身权益,没有表示出对学生应有的尊重。  相似文献   

11.
一次公开课上,执教者让学生做课堂作业。约四分钟后,有两个学生完成了作业,他们一会儿看看身边同学的作业,一会儿看看自己的作业,一会儿望望老师,表现出炫耀自己的样子。执教者没有理会,只是继续巡视,督促其他学生认真做作业。又过了两分钟,约有一半学生完成了作业,悄悄讲话的人多了起来。执教者便提醒说:”注意检查,不要说话影响他人。”接着又说:“若不用检查,可以抄写词语。”于是,有的学生开始找本子,有的仍闻声不动。执教者提醒声较大,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也大都停下来听。  相似文献   

12.
在一些公开课上,有些教师在电脑屏幕上打出这样的字幕:某某课题,设计者某某,执教者某某。课的设计者和执教者竟然不是同一个人。再如,有些刊物上刊登的一些课例教学设计与指导者是一位或几位教师,执教者却是另外一位教师。这样的“公开课”和“课例”中的执教者是按照别人的思想进行教学表演,完全失  相似文献   

13.
<正>评价一节公开课的成功与否,症结在于这节课是否追求教学实效、坚持音乐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强调实践体验——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公开课的执教者是否为教研提供了样本,做到解惑释疑并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如果执教者一心想的是如何在40分钟里展示教学设计上的特色、涌现亮点,展示个人特长,那么一节课就成了"载着镣铐的舞蹈",华而不实。那么,音乐公开课如何常态化呢?笔者认为要树立"三种意识"。  相似文献   

14.
公开课中“精心设计”的背后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好的公开课起到的示范作用既是显性的,也是潜在的,所以,无论校领导还是执教者本人都十分重视,为了一堂“成功”的公开课,不仅执教者本人全力以赴,而且常常是整个教研组联合起来进行集团作战,他们彼此分工,精心设计,刻意包装,力求使公开课“尽善尽美”,然而,“精心设计”、“尽善尽美”的背后则隐藏着令人担忧的浮躁,更有对新课标的曲解。  相似文献   

15.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在《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一书中谈到公开课时,表示自己很不愿意上公开课,并说这一态度和他经历过的两次公开课密切相关。他所执教的一次公开课《我的老师》在评课中获得了听课教师“语言干净而富有感染力”、“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真是一次享受”等好评,而学生在写给他的信中却说:“平时的课很自然,而公开课很假……”相反,他所执教的另一次公开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被评课者质疑:“不像语文课”“这堂课老师的主导作用何在”;学生则感觉“我们从来没上过这么真实自然的公开课”。  相似文献   

16.
公开课自诞生以来,赞成和反对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从来没有停止过。因此,对于公开课这种特殊的教学研究形式很有必要加以研究。笔者认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公开课给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一堂公开课较为全面地展现了执教者的教  相似文献   

17.
借班上课是一种"非常课"。执教者对于学生的学情不熟悉,学生对于执教者的教学风格不了解,众多观摩的教师给上课师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压力,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并上好这种"非常课",本文结合自己的一堂公开课,从心理学角度剖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积极参与课堂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希望公开课获得成功,博得听课者的掌声,这是每一个执教者的企盼。于是,公开课前,执教者积极、紧张地做各种各样的准备,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但准备到底应该怎么做,意见应该如何听,就这一话题,下述作者的感悟与见解,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19.
圈内人士总是习惯上把公开课称作“表演课”,审视当前的一些所谓的公开课,这种说法的确是有道理的。你瞧,公开课的执教者在正式开课之前,认真地撰写着、仔细地修改着、苦苦地背诵着每一句“台词”;精心地谋划着哪个问题该让哪位学生发言,并再三叮嘱他该怎么说,话该讲到什么程度;并不止一次地在其他班级,有的干脆就在开课班级模拟演示着;并且还刻意地设计着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形体动作,包括人该咋站,手该咋放等等。而在正式开课时,公开课的执教者又是多么地期盼着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能完全按照其预设的轨道顺利地运行,千万不…  相似文献   

20.
近日观摩了四节公开课,其中一节课给与会教师耳目一新的感觉,也引发了笔者对数学公开课观课视角的一些浅表层次的思索.一、以教学预设为视角,吃透执教者的设计理念执教者要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理解、整合、挖掘等形式的加工,故对公开课的教案一般都要几易其稿,最终将磨课后的最完美的呈现给听课者,所以观课时要关注预设.片断1温故知新,激活经验1.用简便方法计算(-2/3)×(-6/5)+(17)/3×(-6/5)2.小结上述运算的规律【剖析】这一环节足可以看出执教老师为揭示数式通性本质作了很好的铺垫,从宏观角度帮助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