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慧娟 《中国广播》2012,(11):67-69
目前我国广播剧已有长足发展,但在产量、质量、剧创作单位及专门的创作人员数量等方面与其他形式的艺术产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现阶段还明显存在种类单一、缺乏新意,题材陈旧、缺乏创意,播出时间有限等瓶颈。今后还需要加强广播剧专业机构及人才队伍建设,开发新的广播剧作品,注重广播剧品牌建设,联合新媒体,拓宽传播途径等.  相似文献   

2.
广播剧作为广播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平台日渐多样化的今天,凭借其强伴随性及可听性,受到诸多受众喜爱。那么,面对海量的文学作品,如何打造一部优秀的广播剧?本文从广播剧主体及其独特的创作要求入手,对广播剧内容创作的社会性、地域性、典型性等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代表作品的举例解读,阐述一部优秀广播剧作品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3.
易虹 《记者摇篮》2007,(6):41-41
广播剧是广播事业独有的艺术形式,而儿童广播剧是整个广播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社会对儿童成长教育的关注,儿童广播剧的制作越来越受到各地广播电台的重视。近年来,随着一些好的儿童广播剧的诞生,大家对儿童广播剧创作的艺术标准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广播剧与著作权法规定的9类作品的比对,揭示出广播剧在我国著作权法律中“缺位”的不争事实。并进而从权利的主体、客体、内容和范围等不同维度,分析了著作权与邻接权的差异及“缺位”给广播剧创作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根据我国的立法和修改法律的途径和形式,提出了弥补广播剧“缺位”的法学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晓梅 《新闻窗》2007,(3):34-35
广播剧作为一种依靠听觉来欣赏的戏剧,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都曾经产生过非常大的影响,至今也仍然是广播电台最具广播特征的节目。近些年来,贵州人民广播电台获奖的广播剧都是以新闻元素为题材创作的。这些作品的成功,也使广播剧创作中的新闻元素,越来越多地得到了  相似文献   

6.
祁鹏 《新闻世界》2013,(7):48-49
【摘要】广播剧是广播文艺的“龙头”品种,是广播文艺大餐的一道“主菜”,它的发展如何不仅关乎广播文艺的节目质量,还直接关系到广播剧的市场走向。然而,在现代传媒高度发展的今天,广播剧作为传统媒体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艺术品种,正在逐渐失去自己曾经有过的光芒,市场份额不断萎缩。本文从剧作创作角度入手,探讨广播剧的发展现状及振兴之道。  相似文献   

7.
深圳宝安电台的广播剧创作,应该说是发展到了一个鼎盛阶段,三度获得广播剧大奖。这其中可能有如下几点经验:一是领导重视,特别是一把手重视。二是它的创作多为儿童广播剧,避开了竞争的锋芒。三是重视作为儿童剧外沿产品的开发,如做动画片、连环画等。四是在广播剧的发展中,宝安台体现出了一种不停步往前冲的深圳精神,在强手如林的广播界,作为一个区县级台,它敢于冲在广播剧发展的前端。  相似文献   

8.
自从中宣部把广播剧列为精神明“五个一工程”奖以后,我省每届都有作品获奖,一届也没有落下过。这和在省委宣传部领导下成立广播剧创作中心不无关系,同时,也是全省广大从业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与省电台的创作辉煌相比,省内各市级电台也积极尝试,录制了一批广播剧,而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对广播剧创作一直比较重视并有相当创作实力的石家庄人民广播电台,继前些年成功地推出了《心中的太阳》、《大山人》等作品之后,新作、力作频出,《热血英魂》、《菊坛雅韵》、《北风吹》三件作品,连续三届获得了中宣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这在广播剧普遍受到不应有的冷遇的状况下更显得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9.
广播剧的创作生产,是淮北市广播电视台较早开展的文艺创作项目,1999年起,曾3次获得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广播剧专家奖银奖等奖项。今年,以"中国梦"为主题的两集广播剧《榴圆梦》获安徽文化强省专项资金扶持。作为地市级电台在广播剧的创作方面有哪些体会,本文从作品的时代性、可听性、艺术性三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广播剧导演需对作品进行再创作,还要对剧本进行能动诠释,为此需对广播剧的表现风格进行准确把握,用声音创造丰富多彩的广播剧目。本文先对广播剧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充分发挥广播剧导演的作用,创造多彩的世界,谈一下个人的观点和认识。  相似文献   

11.
从2003年至今,短短数年中,深圳市宝安广播电视中心作为一个区县级媒体,在儿童广播剧创作中,年年有荣获省级和国家级奖的精品佳作。在弘扬主旋律,歌颂真善美的艺术追求方面,孜孜不倦;在开掘广播剧的衍生产品和开发文化市场方面,成效显著;领导重视,团队敬业,丰攻儿童广播剧的方向明确。从而形成广播剧界公认的“宝安现象”。  相似文献   

12.
钟聚 《中国广播》2017,(2):33-35
本文从广播剧品牌效应、精品战略阐述中国广播剧坚守创作导向、坚持融媒体思路。同时集中盘点了微剧发展趋势和态势,提出了广播剧发展必须精品和市场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3.
当前,广播剧的发展已经大不如前,因此广播剧创作人员比较注重内容和风格的创新,此次研究主要是分析广播剧创作的本土化,重点分析了广播剧实行本土化创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广播剧的生命,但在具体的广播剧作品中,却常常有各种各样的语言失误.本文在通过对某些具代表性的语言失误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广播剧语言的本身特色及规定性.  相似文献   

15.
朱岑郁 《视听界》2013,(5):95-96
网络广播剧作为一个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网络文学的兴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新的广播剧艺术形式,其与传统广播剧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本文介绍了网络广播剧的起源与发展现状,以及其独有的制作流程,通过与传统广播剧对比,分析网络广播剧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罗诗 《声屏世界》2011,(10):26-26
目前.不少电台制作广播剧把评奖作为首要目标,其结果是,广播剧质量上乘,但在题材和内容上却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相去甚远。如何使广播剧创作更贴近于现实生活呢?在广播剧创作中注入新闻报道理念,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方法。首先。广播剧可以将具有新闻影响力的人物和时间作为创作题材,发现、寻找和利用新闻事件中的信息点.并通过广播剧的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宝安现象”给我们很多启示:如,在广播剧发展中,相关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广播剧发展的强大后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广播队伍是办好广播的智力支持;建立一个贴近现实生活的先进创作理念是媒体建设的先导等。《小天使》、《小米》、《好人丛飞》等作品的成功充分说明了这点,但是还有一点更要重的就是宝安台抓住了并面向市场进行广播剧创作。  相似文献   

18.
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说:一个写儿童读物的作者,应该考虑到读者的年龄特征,不然,他们写的作品就会没有对象,无论是儿童或成年人都不会需要它。这句话对于儿童广播剧来说,更是一语中的。在儿童广播剧参差不齐、市场疲软的今天,找准儿童广播剧的受众定位日益显出其重要性。一、儿童审美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王玮 《中国广播》2007,(8):22-23
广播剧创作很长一段时间处于低谷,难有起色。业内人员在探讨其生存、发展时,总是从一些具体的剧目展开讨论,以图达到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的目的。这总不免有“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之嫌,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广播剧年年评奖,年年有几部优秀的作品产生,但广播剧大局难有改观。笔者认为,广播剧生存之难,发展之痛,不在局部而在整体。故广播剧的生存发展之道在于战略上的把握。  相似文献   

20.
江俐 《中国广播》2012,(12):55-58
广播剧的艺术是声音的艺术,广播剧创作要遵循自身的创作规律,要注意主题明确,结构清晰;塑造人物追求精炼;还要强化语言、音响、音乐三位一体的独特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