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技术化生存的"自然"迷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使人类逐渐地远离自然状态,从而使人类的生存从"自然"地生存走向"技术化生存".技术,从其本质上讲,是作为自然的对立概念而出现的.当技术的风险,特别是技术进程无逻辑的风险展现时,人们为了各种目的开始诉诸"自然",用"自然"来对抗"技术".然而,"自然"是一个充满了模糊性和矛盾的概念,"自然"就是"变化".从人类生存的历史看,新石器时代人类脱离四处寻找食物的生存方式,开始从事农业或者畜牧业,发展出全新的工具和技术来维持生活,并建立社会.而工业革命则引起了"机械文化"的产生,人类的生活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这种变化至今仍在持续着.人以技术为中介获得自己的生存,这与其他动物只基本本能地适应以求生存的生存方式形成了本质的区别,技术已成为人类生活世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的技术生存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海氏的技术生存论通过比较技术对人类生存状况的不同影响,揭示了现代技术的本质——“座架”统治下人类生存的全面异化,并提出了解救人类的生存之道;海氏的技术生存论给技术时代的人类生存敲了警钟,但没有看到技术异化背后所隐藏的深刻社会根源,也没有正确地找到解救人类的生存之道;当前我国的技术水平还很落后,但我国已经消除了技术异化的社会根源,只要我们大力发展科技,同时加强人文关怀,保持“忧患意识”,人类终会走向自在、自为生存的“澄明之境”。  相似文献   

3.
技术化生存与人性化生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化生存的确给人类带来许多实惠和便利。但是,技术化生存也面临着许多矛盾和现实困惑。论文反思了技术化生存的种种困境,透视了人性化生存的现实诉求,提出了技术的发展应该实现技术化生存和人性化生存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王炜 《情报科学》2001,19(10):1017-1021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着外部自然世界,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人类生存空间-网络空间。本文暂不探讨它所引的一系列道德和法律上的现实问题,而是试图从哲学角度,论述本身作为客体对于主体存在可能造成的影响,由此说明无论从单纯个体,还是个体的联合体的角度来看,单纯的网络社会本身都远非人类生存的理想王国。  相似文献   

5.
唐启亮 《内江科技》2010,31(11):28-29,57
人类生存是多种维度的统一,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统一,人与自己关系的统一。人的存在现实上是自然、社会及精神存在的复合体。人类生存困境的根源是机械自然观的误区、价值观的误区、社会发展观的误区,要走出人类的生存困境,必须走生态文明的道路,才能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实践生存论作为哲学自觉关注人类生存、强调实践创生性的积极成果,它表征的是人类通过历史性的实践活动不断实现和超越自我的生命流程,是对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深层解构后的理论成果.实践唯人所独有的,它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实践生存就是人的生存,或者说就是生活.实践生存论就是有关人类生存的理论,以它作为切入点来分析人类生存方式的根本变迁有其内在的逻辑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渗透 ,使”数字化”生存成为我们时代不可回避的生存选择 ,它给我们带来的便捷和舒适是显而易见的。但是 ,当我们从人文视角审视这一全新的生存方式时 ,我们不得不承认 ,数字化生存不过是一种建构于技术平台之上的、不自由的生存方式 ,而且由于数字化技术向人类心灵领域的延伸 ,人机界限趋于模糊 ,使人沦为技术奴隶的可能性和隐蔽性日益增强。因此 ,在数字化技术的生存平台上 ,如何高扬人的主体性、保持人的精神独立将始终是我们不可忽视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8.
向阳 《百科知识》2007,(2X):43-45
人类生存的重要问题之一是人与其他生物的关系,其中,人与生物,主要是致病微生物如何相处是人类生存问题中的一个核心,同样这种关系也构成了健康与疾病、人类与自然、进化与退化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9.
《青海科技》2013,(3):52-53
创新并未改变人类生存固有的限制。创新在这些限制中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树立一个超越人类目前能力和知识的更高目标,确定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并组织工作将其完成。创新有两大主要领域: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有技术创新,即发现对自然的新认识并将这种认识转变为人类新的控制能力,预防能力和生产能力。还有社会创新,即分析社会需求和机遇以及发展出观念和制度来满足它们。创新给了我们新的能力,它使技术变得没有局限,超越了社会中的改革和革命。  相似文献   

10.
绿色的技术生存--绿色技术创新的深层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透过理性悖论这一理论背景,绿色技术创新的深层意义在于实现人的生态化的技术生存.仅仅从工程学、经济学、生态学意义上谈论绿色技术创新是工具理性思想盛行的表现,它将导致新的形式的技术决定论.无论从技术创新过程还是结果来看,绿色技术创新都呼唤绿色文明的回归.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并诉诸于人类的历史实践活动,人类绿色的技术生存最终能够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隐私权既是人类尊严的基础,又是人权的基础.然而现代技术成果的运用却对人的隐私权构成了可怕的威胁,使技术化生存变成了透明化生存,不仅损害了人的尊严,也会危及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技术成果的运用必须以尊重和维护人的尊严为前提,以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2.
13.
技术的存在与非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种人学的、生存论的或实践哲学的视野上看 ,技术的存在与非存在是一个与主体的认知与感受相关涉的问题 ,追求技术的非存在性或非存在感构成技术人性化和生态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 ,后现代技术日益呈现出这一特征。通过突显技术的非存在性来改善技术 ,是一种不同于简单的技术批判的否定性思路 ,是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众多关于科学技术反思的潮流中,海德格尔的技术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到的视角,即从存在论上探讨技术的本质.海氏的存在之思乃至由存在之思所引发出来的真理之思构成其技术之思的出发点和主题.无论思维路数还是内容本身,我们都可见出海氏技术之思与存在和真理之思有着密切的关联.这种关联不仅决定了海氏技术理论的独到性,亦决定了其技术理论的深刻性.探讨这种关联,对于理解海氏技术理论具有奠基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我国现行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从小学、中学、大学三个不同层次对其成因进行分析.从而使人们在讨论我国现行教育管理发展、吸收西方教育管理理论之前对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亨伯特对性感少女的审美不仅停留在感官层面,也囊括精神层面,他对这种审美存在有着清醒的自我认知,却在与时间的博弈中无法自拔,最终沦陷。当《洛丽塔》的感官审美遭遇道德考量,不论是从作者创作意图还是文本内容,都并不属于"色情文学"的范畴。  相似文献   

17.
树立精品意识 编好科技期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科技出版工作要实现以规模数量的主要特征向以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阶段转移.编辑出版人员必须树立精品意识,一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另一方面要加强岗位责任制,实现以精品目标为中心的目标管理,采取精选来稿、精审、精编、精印等措施,为促进一批在我国科技界有影响的精品科技期刊的形成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