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鸽子》是一篇托物寓意的抒情散文。作者屠格涅夫(1818—1883),全名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俄罗斯19世纪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罗亭》《前夜》《父与子》等。散文描述了这样一个生活场景:在暴风雨将来临,各种鸟类都躲藏起来,“愁云”“越来越墨黑”的恶劣气候条件下,一只“像一块白色手帕或一团雪”一样的白鸽,从树林那边飞来,飞到树林外面去,找回另一只白鸽,最后,两只白鸽并翅飞回家去。暴风雨来了,它们并翅依偎在屋檐下。通过这感人场面的描绘,作品颂扬了鸽  相似文献   

2.
《雪儿》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第六册第五课课文。课文主要讲了小作者的腿跌伤了,独自在家养伤,她非常向往外面的生活。有一天,爸爸给她带回一只受伤的白鸽,这只白鸽叫“雪儿”。在小作者的照料下,雪儿的伤好了,展开双翅飞向了蓝天。课文旨在通过小作者从受伤的白鸽重新飞上蓝天中得到启示和鼓舞,告诉人们  相似文献   

3.
救命树     
……听老人们讲,这是一棵救命树!那一年不知怎么的,这儿发了旱灾。庄稼都死了,只有这棵古树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白鸽》这首歌曲是一首轮唱歌曲,共有三个乐句组成。歌曲采用音阶级进的方式,上升、下降,旋律清晰明了,但同音反复处等地方,音准还是有一定难度。学生分析:《白鸽》是一首二声部的轮唱歌曲,单声部旋律活泼、流畅、朗朗上口,但二声部轮唱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习起来会有点吃力。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演唱单声部歌曲《白鸽》;学会看"轮唱"的歌谱:初步掌握"轮唱"的演唱方法,做到层次清晰。2、能通过二声部的轮唱学习,主动和他人合作,具有良  相似文献   

5.
她他     
<正>她是烛光里的妈妈,他是晨光里的爸爸。一四岁,她陪我去白鸽广场喂鸽子,三次。六岁,学会了第一首英文歌《take me to you heart》,献宝般地大声唱给她听。她微带笑意,静静地听着,不置可否。我觉得无趣,没唱完就走了。这一年,白鸽广场被改成了楼盘。八岁,学电子琴。会了几首名曲,煞有其事地让她"点曲"。她想了想,说《烛光里的妈妈》,我从来没听说过这首歌,悻悻然走了。这一年,那首英文歌忘得差不多了。十岁,学长笛。庆生致词时,我  相似文献   

6.
白鸽夫人的新房子造好了。房子既美观,又大方,白鸽夫人很高兴。但是兔大嫂却对白鸽夫人说:“你这房子好是好,但是没有一扇窗户,不透风,真是美中不足。”白鸽夫人听了这话,心中有些不悦。到了夏天,白鸽夫人的房子里又闷热又潮湿,小白鸽们都生了病。白鸽夫人这才想起兔大嫂的劝告,就在墙上开了一个小巧玲珑的窗户。空气流通了,小白鸽的病也好了。这时,白鸽夫人认为只要听别人的话,就是对的。  相似文献   

7.
释鹿     
鲁迅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这样介绍三味书屋的: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这一句既写实,又涵盖旧式教育“学而优则仕”的教育目的。鹿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在古代有着深远的文化渊源和丰富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乐意 《高中生》2014,(10):13
正至今仍然记得他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那一声"石破天惊":"百灵鸟从蓝天飞过……"这一缕天籁之音,让电视机前的我顿时石化,那一刹那好似神魂俱灭。在我的眼前,一排排的白色信鸽在心里放飞,我随着这群白鸽飞上九霄云外。不止我一个人,我有好多朋友都说,每次听平安一亮嗓子,就起一层鸡皮疙瘩。他的声音里自带温暖  相似文献   

9.
两地书     
《世界中学生文摘》编辑部: 前年十月,我刚上中学的女儿,不知从哪得知有《世界中学生文摘》这本杂志,她很喜欢,要我去给她订阅,这一订就是两年。  相似文献   

10.
为白鸽疗伤     
那只美丽的白鸽昏昏沉沉已睡了好长时间。生死的分界线上,这边是喜爱白鸽的人们的祈祷,那边是残忍的炮火,一次又一次轰向这只美丽的白鸽。好多人彷徨,无数人呐喊:“不要夺走属于我们的白鸽!”可是为什么,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人想夺去这只白鸽?无情的战火又一次残忍地袭向了无辜的人们,多少孩子流落大街,多少家庭支离破碎。战火中多少儿童喊着妈妈,多少哭喊的父母企盼着和平。我生活在拥有白鸽的国家中,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战争中的人们。他们当中有年过半百的老人,还有与我们同龄的儿童,然而他们却与我们生活在两个世界。当我们在宽敞的教室中…  相似文献   

11.
什么叫“大衍求一术”呢?这要从我国古代的《孙子算经》谈起。《孙子算经》中记载“有物不知其数”这个数学问题。算题的原文是:“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相似文献   

1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有这样一段话: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学生提出了问题:作者写三味书屋时为什么要特别介绍这幅画?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探究了学生提出的问题。画中有鹿,有古树,"鹿"与"禄"谐音,"伏"与"福"谐音,鹿之肥大则预兆福禄满盈,"古树"含有常青之意。那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当寓意家人世代将受福禄的庇荫。匾下的画含蓄地为孩子们提出  相似文献   

13.
由果溯因想象根据《守株待兔》这一寓言故事中“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不知怎的,它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这一情节,想象兔子为什么会撞到树上。  相似文献   

14.
一本好的杂志如同一个好的朋友,一日不见,非常想念。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接触了《教育科学论坛》,也不知从哪一天开始,《教育科学论坛》成了我的朋友,影响着我的生活和工作。如今,她像一个  相似文献   

15.
白鸽     
每逢见到窗外飞在天上的白鸽,脑海里都会荡漾起一层层涟漪,那个下着雨的月夜又沥沥在目。曾为一段“兄弟”情而泣泪、而惋惜,然而,留在我心里的只能是令人感伤的回忆。夕阳的熊熊燃烧蒸发了我心中的泪水,降低了苦涩浓度残留于心,耳畔回响着伍佰的那首《白鸽》,附合着的,是真正的白鸽那种凄楚的声音。朦胧的细雨下刮着刺骨的风,一个洁白的身影划过夜空,坠落到那散发出泥土香气的草丛里,我跺着脚下的泥土,走过那条雨水缠绵的小路,扒开草丛,看到一只鸽子,一只浑身雪白,昏死过去,翅膀里渗出了大量血的白鸽,我轻轻地将它拾起,…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记载了一段趣事:"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  相似文献   

17.
《西厢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著,“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最成功的戏剧。  相似文献   

18.
你见过放飞白鸽吗?我见过。有一天,我带着孩子来到休闲广场,看到鸽棚里一只只展翅欲飞的鸽子,孩子拍着小手说:“妈妈,快放吧,快放了它们吧。”不一会儿,放飞的时间到了,一群鸽子冲出鸽棚,毫不犹豫地飞向天空。孩子高兴地说:“飞了,它们飞得真高,我要能飞就好了。”看着蓝天白云下自由翱翔的白鸽,看着满脸稚气、充满幻想的孩子,我的心为之一震。谁没有充满幻想的童年?谁不想“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的学生不正是这一群群待飞的白鸽吗?前不久,我上了一堂《清平乐·村居》,上得并不如我预先设想的那样好,只是完成…  相似文献   

19.
徐志摩的《黄鹂》登在1930年2月10日的《新月刊》上。具体的写作时间不详,但诗中反映的思想比较成熟,可能是1930年前后的作品。这首诗从表面上看很简单:写一只黄鹂,不知从哪里飞来,掠上树梢,伫立在那里,默不  相似文献   

20.
一首凄美的《葬花词》,不知成了多少人阅读《红楼梦》的原动力;一篇哀婉的《芙蓉诔》也不知给多少红楼爱好者留下疑问。当学生追问我红楼中才子佳人为什么都那么有才华时,当学生和我探讨贾宝玉不喜欢读书为何他的诗空灵娟逸,而且还有几次得到贾政的赞许时……捧起这厚厚的《红楼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