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项目负责人郝京华博士的邀请,美国学者梁玲女士于2001年7月在南京讲学,本刊从今年第7期开始连载的是她在《美国小学科学教育改革讲习班》上所作的学术交流报告。 美国最近一次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梁玲女士用丰富的材料,生动地阐释了建构主义在美国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体现,这是一份帮助我们了解现代科学教育的难得的材料,相信大家会从中受益。 文字材料是根据武昌水果湖二小刘晋斌老师摄制的录像资料整理的,文中的标题,是由我们加的,未经梁玲女士审阅。受摄像设备和条件的限制,有内容脱落和声音分辨不清之处,文字整理难免有误,恭候指正。 文字材料由武汉第二师范自然大专班李莉、沈玉婷、肖静、王岚、王茜、丁燕丽、孙丹灵等同学整理。谨向他们致谢意。——本刊特约编辑 张之仁  相似文献   

2.
应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项目负责人都京华博士的邀请,美国学者梁玲女士于2001年7月在南京讲学,本刊从今年第7期开始连载的是她在《美国小学科学教育改革讲习班》上所作的学术交流报告。 美国最近一次课程改革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梁玲女士用丰富的材料,生动地阐释了建构主义在美国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体现,这是一份帮助我们了解现代科学教育的难得的材料,相信大家会从中受益。 文字材料是根据武昌水果湖二小刘晋斌老师摄制的录相资料整理的,文中的标题,是由我们加的,未经梁玲女士审阅。受摄像设备和条件的限制,有内容脱落和声音分辨不清之处,文字整理难免有误,恭候指正。 文字材料由武汉第二师范自然大专班李莉、沈玉婷、肖静、王岚、王茜、丁燕丽、孙丹灵等同学整理。谨向他们致谢意。——本刊特约编辑 张之仁  相似文献   

3.
应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项目负责人郝京华博士的邀请,美国学者梁玲女士于2001年7月在南京讲学,本刊从今年第7期开始连载的是她在《美国小学科学教育改革讲习班》上所作的学术交流报告。 美国最近一次课程改革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梁玲女士用丰富的材料,生动地阐释了建构主义在美国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体现,这是一份帮助我们了解现代科学教育的难得的材料,相信大家会从中受益。 文字材料是根据武昌水果湖二小刘晋斌老师摄制的录相资料整理的,文中的标题,是由我们加的,未经梁玲女士审阅。受摄像设备和条件的限制,有内容脱落和声音分辨不清之处,文字整理难免有误,恭候指正。 文字材料由武汉第二师范自然大专班李莉、沈玉婷、肖静、王岚、王茜、丁燕丽、孙丹灵等同学整理。谨向他们致谢意。——本刊特约编辑 张之仁  相似文献   

4.
应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项目负责人郝京华博士的邀请,美国学者梁玲女士于2001年7月在南京讲学,以下是她在《关国小学科学教育改革讲习班》上所作的学术交流报告。 美国最近一次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梁玲女士用丰富的材料,生动地阐释了建构主义在美国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体现,这是一份帮助我们了解现代科学教育的难得的材料,相信大家会从中受益。 文字材料是根据武昌水果湖二小刘晋斌老师摄制的录像资料整理的,文中的标题是由我们加的,未经梁玲女士审阅。受摄像设备和条件的限制,有内容脱落和声音分辨不清之处,文字整理难免有误,恭请指正。 文字材料由武汉第二师范自然大专班李莉、沈玉婷、肖静、王岚、王茜、丁燕丽、孙丹灵等同学整理。谨向他们致谢意。——本刊特约编辑张之仁  相似文献   

5.
应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项目负责人郝京华博士的邀请,美国学者梁玲女士于2001年7月在南京讲学,本刊从2003年第7期到本期为止连载的是她在《美国小学科学教育改革讲习班》上所作的学术交流报告。美国最近一次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梁玲女士用丰富的教学案例,生动地阐释了建构主义在美国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体现,这是一份帮助我们了解现代科学教育的难得的材料,相信大家会从中受益。文字材料是根据武昌水果湖二小刘晋斌老师摄制的录像资料熏由武汉第二师范自然大专班李莉、沈玉婷、肖静、王岚、王茜、丁燕丽、孙丹灵等同学整理的熏(未经梁玲女士审阅),特向他们致谢。———本刊特约编辑张之仁  相似文献   

6.
应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项目负责人郝京华博士的邀请,美国学者梁玲女士于2001年7月在南京讲学,以下是她在《美国小学科学教育改革讲习班》上所作的学术交流报告。 美国最近一次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粱玲女士用丰富的材料,生动地阐释了建构主义在美国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体现,这是一份帮助我们了解现代科学教育的难得的材料,相信大家会从中受益。 文字材料是根据武昌水果湖二小刘晋斌老师摄制的录像资料整理的,文中的标题是由我们加的,未经梁玲女士审阅。受摄像设备和条件的限制,有内容脱落和声音分辨不清之处,文字整理难免有误,恭请指正。 文字材料由武汉第二师范自然大专班李莉、沈玉婷、肖静、王岚、王茜、丁燕丽、孙丹灵等同学整理。谨向他们致谢意。——本刊特约编辑 张之仁  相似文献   

7.
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南京师范大学研究中心、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和江苏教育出版社联合组织的“小学科学教育国际高级研修班”于2004年5月22日—25日在南京师范大学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70余名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参加了本次研修班的培训。研修班由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项目负责人郝京华博士主持,邀请美国Wayne州立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EbenelerJazlin女士主讲,留美学者梁玲博士协助讲学并担任翻译。Jazlin教授着重讲解了经她多年研究提出的“一般知识的建构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探究与分类、建构与交流、解释与…  相似文献   

8.
美国小学科学教材《科学启蒙》丛书由美国最大的教育书籍出版集团McGraw-Hill的Glencoe公司出版,并于2010年由浙江省教育出版社引进并翻译,分为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和物质科学3大系列。美国基础教育的各门课程都由各州制定课程标准,唯有科学这门课的课程标准是国家统一。美国的小学科学教材是由美国的科学家、教育家共同编著的,具有高度前瞻性和启蒙性。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  相似文献   

9.
研读2021年《人民教育》第21期《从小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思维——小学科学课程育人价值开发》一文后,我深切感受到发挥小学科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重要意义.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课程,我们在挖掘和发挥科学课程的育人价值时,要做到"形""神"兼备.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对教育心理学、人工智能、脑科学的深入研究以及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在世界的影响也日益扩大。1996年,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全国科学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就是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的。除美国之外德国、新西兰、英国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以及相应的教师教育改革也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我国正在兴起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也是以建构主义为重要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影响到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包括课程观、知识观、教学观、评价…  相似文献   

11.
一、南朝鲜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课程设置 (一) 小学阶段 小学一至二年级科学教育的课程是《对周围生活的调查》。小学三至六年级科学教育的课程是《自然》。 小学阶段科学教育的课时分配  相似文献   

12.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小学科学教育国际研讨会透露,明年秋季,浙江慈溪市实验小学等10所实验小学一年级新生将试用美国版本的科学教材。被试用的美国版科学教材课程叫《面向儿童的科学和技术》,简称STC课程。该课程是一套小学科学教材系列,为1-6年级的学生设计了24个单元,  相似文献   

13.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和方向,就学习过程、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一个组成部分的小学科学教学(现行的“自然学科”,课改后的“科学课程”)在此次课改中亦有了较大的变革。一、小学《科学》课程的设置《纲要》规定,小学科学教育的学科课程由原“小学自然”更名为“科学”;由小学1-6年级开设,改为在小学3-6年级开设。科学(3-6年级)(以下简称小学《科学》)…  相似文献   

14.
《世界教育信息》2006,(1):17-17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小学科学教育国际研讨会决定,2006年秋季起我国10所小学的一年级新生要试用美国版本的科学教材。全国10所试用该教材的实验小学分布在深圳、北京、武汉、吴江、重庆、天津等地,目前,10所学校分别派出两名教师接受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专业培训。试用的美国版科学教材课程叫《面向儿童的科学和技术》。该课程为1年级至6年级的学生设计了24个单元,每个单元由若干活动组成,覆盖了四大主题领域: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物质科学和技术设计。这套课程由美国国家科学资源中心开发,课程内容经过了专业评估、审查,已经在美国全国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教育专业必考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小学科学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掌握水平以及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技进步,父母陪伴孩子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本文以手机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为出发点,结合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标准》的通知,介绍了一套由美国科学家、教育家共同编撰的《科学启蒙》,这套丛书是根据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要求编写的美国小学科学主流教材。希望在父母陪伴下,每个孩子能通过阅读《科学启蒙》而找到快乐的自己,进而成为小小科学迷。  相似文献   

17.
美国全国教育协会于1876年发布《从小学到大学课程研究报告》,其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应该在多大年龄进入学校学习;幼儿园应先开展关于阅读、写作和算术的课程;如何让学校开设工业类的课程数量占多数;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争论问题;如何考虑古典文化课程的问题;为什么一般的语言课程占据了学校课程的大部分时间;课程学习的自然秩序和合适的次序是什么。《从小学到大学课程研究报告》与1828年《耶鲁报告》的相同之处是:都认为古典教育非常重要。相异之处是:《耶鲁报告》在肯定古代文学、古代语言的价值的同时,并没有提倡要在大学中加强科学课程、实用课程;而《从小学到大学课程研究报告》在肯定需要学习古代语言的同时,也认识到要增加一些实用的课程,例如科学课程。《从小学到大学课程研究报告》发布后,对美国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获得了比较高的评价。该报告是布鲁纳的螺旋课程思想的滥觞,在推动美国教育发展方面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其摇摆于理想主义和传统主义的指导思想导致了其失败。  相似文献   

18.
《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第9期刊发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童海云的《美国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解读》,摘编如下。《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有一段精细的描述,"要使可以利用的科学设备、学习材料、视听媒体和教学技术为学生所用。有效的科学教学取决于学习材料、科学设备、视听媒体以及  相似文献   

19.
美国Insights项目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旨在推进国家科学教育的三大科学教育项目之一,该项目开发的Insights课程是美国现行的一种小学科学课程。本文对Insights项目的出台背景、课程理念和课程体系和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生活即教育",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我们的实际生活即是我们全部的课程"。《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小学阶段科学概念的建构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在方法上强调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