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原名叫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少年的玛丽,虽然家境贫寒,但十分好学,15岁那年,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华沙女子中学,并获得金质奖章。1891年的冬天,玛丽只身踏上去巴黎求学的旅途。进入巴黎大学理学院之后,这位贫穷的波兰姑娘非常刻苦。很快,她便成为全班最优秀的学生,备受老师的重视和同学的尊敬。玛丽过着艰苦的生活。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又小又矮的阁楼,忍受着夏天的闷热和冬天的寒冷。由于长期劳累加上营养不良,玛丽得了贫血症。有一天,她突然晕倒在地。玛丽的姐夫是一位医生,当他闻知此事赶来时,玛丽已…  相似文献   

2.
玛丽·居里     
一九一一年获奖 玛丽·居里是举世闻名的女科学家、两次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她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和她那崇高的思想品质,赢得了世界人民的普遍赞誉。 一八六七年十一月七日,玛丽·居里出生于波兰华沙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原名玛丽·斯克洛道夫斯卡,是家里的第五个孩子。父亲乌拉狄斯拉夫·斯克洛道夫斯卡曾在圣  相似文献   

3.
1 居里夫人(1867-1934),原来姓名是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人。她16岁时,以优异成绩在华沙女子中学毕业。 2 那时波兰破俄,普、奥三国瓜分,波兰女子不能上大学,玛丽家境又贫困,便到乡下当了5年家庭教师,准备积钱到巴黎上大学。  相似文献   

4.
居里夫人     
玛丽·居里降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一所中学的数学和物理老师,母亲是一所女子学校的校长。童年的玛丽身体瘦弱,可是她记忆力超凡,5岁时,她的母亲就发现她有过目不忘的本领。6岁那一年,玛丽背起书包去上学读书。可是那个时候,她的祖国波兰已经被奥、俄等几个国家瓜分了,华沙当时被并入了俄国的领土。在学校,学生们只能学俄语,但是学校为了反抗俄国的统治,仍然偷偷地教学生们波兰语。学校有一个俄国督学,常常耀武扬威地监视师生们的行动,学校为了防备督学的突然到来,在每一个教室里,都安装了一个秘密的电铃,只要一有情况这个…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MarieCurie,1867-1934)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一、靠自学走进巴黎大学玛丽·居里于1876年出生于波兰华沙。玛丽的童年是不幸的,在她不满10岁时妈妈和大姐就相继病逝,这样的生活环境培养了她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从小就磨炼出了非常坚强的性格。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但…  相似文献   

6.
居里夫人是世界科学史和人类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她传奇式的一生创造了非凡的成就。她在科学上的发现曾经震动世界 ,她的顽强毅力和高尚品德也无与伦比。她的小女儿艾芙·居里在《居里夫人传》一书中对她作了中肯、精彩的评述 :“她是一个女子 ,隶属当时一个被压迫的国家。她家境贫寒 ,姿容美丽。一种有力量的使命要她离开祖国波兰到巴黎求学。她在巴黎过了好几年艰苦孤寂的生活。好在在那里她遇到一个像她一样有天才的人 ,和她结了婚。他们的幸福 ,在性质上 ,是与一般人的幸福不同的。玛丽和皮埃尔·居里以最奋勉、枯燥的努力 ,发现了…  相似文献   

7.
梅吉·克利里出生在新西兰一个职业剪羊毛工的家庭里。梅吉有五个哥哥和一对双胞胎弟弟,父亲帕迪每年靠为人帮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母亲菲则在家默默承受着繁重家务的重压,一家人在贫困中艰难度日。小梅吉9岁的一天,帕迪失业了。就在全家人为生计而烦恼时,帕迪收到断绝联系几十年的嫡亲姐姐玛丽·卡森的来信。玛丽比帕迪大11岁,年轻时嫁给了富有的迈克尔·卡森,33岁就守了寡,独生子幼年就夭折了。玛丽拥有全澳大利亚最大的德罗海达牧场和盈利颇丰的迈克尔公司。孀居几十年后,就在她65岁的时候,她突然想起了她的弟弟,于是写信给他,让他带着全…  相似文献   

8.
美国姑娘玛丽·托德出身显赫,祖父当过将军和州长,父亲是银行行长. 因为先天性头疼病,玛丽从小就冲动、易怒,脾气坏到没朋友.7岁,母亲去世,玛丽的心上多了道伤痕,而继母的到来,又将伤痕生生撕裂.无法忍受父亲的爱被继母和继母的孩子分去,她的坏脾气愈演愈烈,总把家里搞得鸡飞狗跳.父亲没办法,便把她送去外祖母家.  相似文献   

9.
居里夫人是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者,190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她原籍波兰,名字叫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因为她的丈夫叫比埃尔·居里,所以人们习惯称她为居里夫人。  相似文献   

10.
居里夫人(1867—1934)是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者,190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她原籍波兰,名字叫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只是因为她的丈夫叫比埃尔·居里,所以人们习惯称她为居里夫人。  相似文献   

11.
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评价一位女性 :“我对她人格的居里夫人 (MarieCurie,186 7~ 1934)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 .她的坚强 ,她的意志纯洁 ,她的律己之严 ,她的客观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她一个人的身上 .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 ,她极为的谦虚 ,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 .”她就是法国籍波兰科学家 ,现代原子物理学奠基人之一 ,世界上第一位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 ,2 0世纪最有声望的女性——居里夫人 .一、艰难的求学历程居里夫人本名叫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 ,186 7年11月 7日出生于波兰华沙 .父亲是一所中学…  相似文献   

12.
玛丽·居里是波兰化学家,1891年赴法国留学,学习成绩优异,具有高超的实验技能,毕业后留在巴黎做实验员工作.1893年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刚刚发现铀化合物能放出一种射线,建议她做此项科学实验.她终于在1898年发现了新的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这一发现轰动了科学技术界,它明确地证明了原子核是可以分裂成它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原子核是复杂的内部结构,从此打开了科学家认识物质世界的大门,推动了原子核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据报载,美国宾州朱利亚塔大学日前专门为该校左撇子的学生设立了一项奖学金。这项奖学金的赞助人玛丽·帕特莱早年毕业于该校。据她本人称,她当年在学校读书时因为是个左撇子而吃尽苦头。正因为如此,她特地在母校为左撇子学生设立一项数额为 24000美元的奖学金。  初读这则消息,觉得很有意思,心想,这可真应了“天下之大,无奇不有”那句老话;读罢细细思量,又觉得很有意味——“左撇子奖学金”的赞助人玛丽·帕特莱真可谓用心良苦,她是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世人:不要总是试图匡正别人的非正常行为方式,给左手保留一份创造的权…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一三年十一月五日期三的傍晚,在印度大吉岭,费雯丽出生于父母家中,取名为斐雯·玛丽·哈特丽。一九二零年,她六岁时,随家迁往英格兰。一九三二年一月,她认识了李·荷尔曼,并结婚。但她的目标并不是长期住家,所以,一九三四年八月二十一日,她来到莱姆格鲁富制片厂开始拍摄她的第一部影片《欣欣向荣》。  相似文献   

15.
28岁的波兰女青年玛丽与36岁的法国物理学家彼埃尔·居里是一对受人尊敬的青年学者。他们共同努力,发现了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1903年,他们双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提起这对科学家的婚礼,就像他们对人类科学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一样,令人称道。结婚前,邻居德卢斯基太太打算赠送一件结婚礼服给新娘玛丽。玛丽知道了,赶紧到邻居家。她说:“我每天穿的只有这一件衣服,如果你真心诚意,要送一件给我,那么颜色要深些,我可以穿着上实验室。”德卢斯基太太就请裁缝为玛丽缝制了一套海军蓝毛料服装和一件浅蓝色条纹的上衣。结婚这一天,许多亲朋…  相似文献   

16.
达·芬奇的父亲著名的画家达·芬奇的父亲彼特罗是一位令人称道的好父亲,他培养孩子的信条就是:给孩子最大的自由,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6岁那年,达·芬奇上学了,他对绘画最感兴趣。一天,他上课时给老师画了一幅速写。回家后,达·芬奇把速写给父亲看,父亲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夸奖他画得很好。正因为父亲的开明,达·芬奇才能全身投入到他喜爱的绘画中。16岁那年,父亲把达·芬奇带到画家维罗奇奥那里学画画。在维罗奇奥的指导下,达·芬奇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画家。安徙生的父亲丹麦童话作家安徙生出生在富恩岛上一个叫奥塞登的小城镇,那里…  相似文献   

17.
玛丽·居里是波兰化学家 ,1891年赴法国留学 ,学习成绩优异 ,具有高超的实验技能 ,毕业后留在巴黎做实验员工作 .1893年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刚刚发现铀化合物能放出一种射线 ,建议她做此项科学实验 .她终于在 1898年发现了新的放射性元素“钋 (po)”和“镭 (R浕)” ,这一发现轰动了科学技术界 ,它明确地证明了原子核是可以分裂成它的组成部分 ,也就是说原子核是复杂的内部结构 ,从此打开了科学家认识物质世界的大门 ,推动了原子核科学的发展 .  相似文献   

18.
泰斯尼·玛丽居住在美国的萨拉多,今年11岁,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她不爱说话,有些腼腆,看上去和别的同学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可是她发明的“如意拐杖”却赢得了美国国家科学教师协会举办的发明大赛的一等奖,并获得了赞助单位给予的两张5000美元的储蓄支票,一张来自美国未来股份公司,另一张来自美国技术协会。2003年2月的一天,自然老师给玛丽所在的四年级的学生们布置了一个创造发明的作业,要求学生发明一个小项目,并动手制作,完成后再写一个总结报告。傍晚,放学回到家里,玛丽对她的作业还是一筹莫展。玛丽开始纠缠爸爸大卫:“爸爸,我们老…  相似文献   

19.
伏尼契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是爱尔兰女作家,一八六四年五月十一日,她出生在爱尔兰(当时属英国)的科克市。艾捷尔的父亲乔治·蒲尔,是个著名的数学家和哲学家,他在作家出生的那年去世。母亲玛丽·埃佛勒斯是一个学院院长的女儿,文化修养很高。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艾捷尔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一八八五年,她毕业于柏林音乐院。她在柏林大学听过斯拉夫学的课,因而能熟练地掌握俄语。一八八七年,她到俄国首都彼得堡。艾捷尔同  相似文献   

20.
普里斯佩·梅里美(1803—1870)生于巴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教美术的教师,母亲是画家,以绘画儿童肖像闻名。她给5岁的独生子画的肖像,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小男孩的美的风韵。1812年梅里美进入父亲任教的拿破仑中学,勤奋学习也醉心于绘画。1819年他入巴黎大学学习法律,但他真正的兴趣却在语言学。几年内,他掌握了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英语、古希腊语和拉丁语。1825年大学毕业,到商业部任职。这一年,他和几个朋友假西班牙女演员之名发表了《克拉拉·加苏尔戏剧集》,这是一组充满幽默和异国情调的短剧。1826年,梅里美和著名画家德拉克洛瓦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