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8 毫秒
1.
当前的语文教学,无论是异彩纷呈、旁征博引的课堂,还是沉寂有序、条分缕析的课堂,都颇受指责,门外汉叫嚣着“人人都能教语文”,而行家却正困惑于“语文越来越不会教了”。反思这些现象,不能不让我们再次回到“语文教什么”和“语文怎样教”这两个根源性的问题上。许多一线老师以及理论工作者对这两个问题作了大量探讨,但其回答大都还是比较概括性的,不甚明了。笔者认为,“怎样教”是建立在“教什么”之上的,因而“教什么”是更富有本源性的问题,要弄清这个问题,根本在于理解语文的基本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教什么和怎么教,是语文老师每天面对的问题。教什么,是第一位的问题,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作者认为教的应该是文本内部的矛盾。怎样教,就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课的整体框架,可以用活动课型和球形;课的细节处理,可以借助引读和细磨;课堂的教师姿态,教师要"贴"着学生教。  相似文献   

3.
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把研究聚焦于"怎么教",忽视了对"教什么"的思考,造成了"非语文与泛语文"现象的普遍存在,导致了课堂虽然热闹,但学生的语文素养却提高缓慢,学生学了几年的语文,仍然是"书读不好,文章写不通"。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的效率低下,我认为是教学内容选择不当造成的。语文教学内容还没有着落、还稀里糊涂、还有扭曲...  相似文献   

4.
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是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以有效教学理念为出发点,从"教什么"和"怎么教"两方面研究语文课堂有效教学。通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孔雀东南飞》、《离骚》等教学案例,论证语文有效教学的重要性。"教什么",即从学生需求角度和凸显语文核心价值角度设置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内容,这是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怎么教",即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科学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持续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和创新,这是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和保证。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我国母语教学的生成目标都是不甚明确的。然而,"生成什么样的语言"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文"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也可以这么说,正是因为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才导致了语文教学中"非语文"或"泛语文"现象的频频出现。  相似文献   

6.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既获取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真正做到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自我校开展高效课堂多样化探究的课题研究以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想,如果在高一的课堂上就能形成某种语文教学的模式,养成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语文的某种习惯,是不是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中"教什么"是远比"怎么教"更重要、更须先行解决的问题。对语文文本"师本化"、"生本化"的思考,就是在探讨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教什么、怎样教,怎样才算是一堂名副其实的语文课?这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其《教语文其实很简单》一文中说得好:"实践使我知道了教语文其实并不那么复杂,就是教学生识字、写字、读书、作文。我就是这么教语文的,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想,这也许就是"本色语文、简单语文"的真谛吧。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语文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一直为语文教学界堪忧。单一的语文教法、枯燥的课文分析……语文渴盼走出低谷,回归本原。一、树立大语文观,突出一个"博"字教语文,到底是教些什么。这问题长期困扰着教者。语文既有工具性、思想性的一面,更讲究人文性。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材处理指的是在准确理解语文教材的基础上选择教学内容、利用教学资源的教材组合过程,它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教材处理艺术指的是科学地、动态地、高效地从课文中提炼与组合最佳教学内容的艺术,它解决"教什么最好"的问题。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因此说,处理好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刘新巧 《宁夏教育》2011,(7):140-140
站上三尺讲台,教师就是一道风景。这道风景吸引着学生步入知识的殿堂,去领略"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的意趣。语文是什么?新课程标准说: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窦桂梅说:"站在学生面前,我就是语文。"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教好语文?  相似文献   

12.
彭跃为 《学语文》2014,(4):9-10
如何确定散文教学的内容?我想,有两点应该是至关重要的,一是学生的课堂需要;二是散文的文本体式。下面我将针对这两点来探讨真散文课堂到底应该教什么。 一、满足学生的课堂需要 教学,顾名思义,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不能只着眼于自己的教,而不关注学生的学。教师在上课前总是在思考"我如何教",而忽略了"学生应该学什么"。  相似文献   

13.
李晓菊 《教师》2011,(2):85-86
"教"与"不教",一直都是各级教师们讨论的热门话题。而在教学实践中,"教"什么,如何"教","不教"什么,如何"不教",这些都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教"与"不教"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各有所长,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它们。  相似文献   

14.
陈莉烨 《现代语文》2010,(10):55-56
语文教学历来重视"怎么教",忽视"教什么"。在许多语文教师的心目中,"教什么""容易"确定,而"怎么教"似乎难度重重。正因为如此,语文教学中这个"法"那个"模式"层出不穷,至于"教什么"却少有人问津。其实,"教什么"远比"怎么教"来得重要。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5.
"教什么"和"怎么教"是语文教学两个常言常新的基本问题。《语文课程标准》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状况下,广大语文教师如何重新审视"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两个基本问题?本刊邀请了两位教研员和两位一线的教师对这两个问题从多角度进行了阐述,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你发现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这是我经常在课堂上用的导入语。语文新课程标准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提出了"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应由教学的主导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而学生则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创造性地教,学生要创造性地学。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应给学生带走什么?本文从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出发,提出语文课堂在研究如何教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教什么的问题,努力构造本位课堂,让语文成为学生带得走的工具;构筑文化课堂,让阅读成为学生带得走的能力;构建童真课堂,让语文成为学生心灵的港湾。  相似文献   

18.
田俊萍 《学语文》2013,(1):27-28
一提到初中语文教学,家长、学生甚至老师都说过语文这门课没有什么可学的,也没什么可教的,教不教、学不学区别不大。笔者甚至在某段时间也产生了这样一种困惑,日常教学中偶开玩笑说:"谁要我的语文课,反正多一节少一节也无所谓。"实际我心里很明白语文教学的地位很重要,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要突出语文的本色。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一直苦苦探寻,怎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乐趣,提升语文素养,进而爱上语文呢?唐山市教研员田贺书老师在文章中说:"初中语文课堂上要‘教有意义的语文’‘有意思地教语文’,当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教什么’,而不仅仅是‘怎样教’。‘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一席话点醒梦中人,原来我一直是本末倒置,做了很多无用功啊!通过认真学习田老师的教育理论,我重  相似文献   

20.
袁振国 《上海教育》2014,(31):62-63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教书的。" "教什么?" "教数学(或者化学、语文,等等)。"教师是教数学(或者化学、语文)吗?不是,教师不是教数学(或者化学、语文),而是教人学数学,教人学化学、学语文,归根结底,教书是教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