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日常语言哲学的产生促进了语用学研究的发展与繁荣。日常语言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后期的语言游戏说重新定位了语言的性质和功能,使用语用分析的方法来理解语言使用的多样性,使对语言的分析转向语用层面;奥斯汀从行为角度阐释人类语言交流活动,其开创的言语行为理论成为现代语用学理论的基石;塞尔继承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意向性理论;格赖斯对意义的区分及会话含意理论的提出使"语用推理"和"语用逻辑"成为当代语用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2.
语言测试是对语言教学的评价。评价针对语言知识或语言技能,还有语言能力,反映语言教学观点和教学行为方式,决定教学成效。针对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和教学与测试的研究具语用学重构意义。本文作者拟运用语用观阐述语言测试对语用能力培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哈贝马斯以其交往行为理论在更大程度上完善了语言哲学尤其是语用学的理论.他在总结分析哲学的三种意义理论,即格莱斯的意向主义语义学、弗雷格的真值语义学、维特根斯坦到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对当前的语言哲学作出批判,认为这三种意义理论的前提是把有效性加以普遍化.他认为,语言行为不仅能行事,而且可以作为其它行为协调机制,而言说者是提出怎样的有效性要求、如何提出的有效性要求以及为什么会提出有效性要求的,是其交往行为理论的核心内容.他提出,有效性要求应包括真实性、正确性和真诚性三个方面,而上述的有效性要求的三个方面就是他对言语行为理论进行完善而提出的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4.
作为二语习得与语用学的交叉学科,二语语用发展研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问题,而二语语用教学也引起广大研究者和语言教师的关注.二语习得理论和语言社会化的理论指导了二语语用课堂教学,文中就文献中两种理论指导下的语用教学方法进行了回顾和评述,指出语言教师应当在两种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语用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语用学的语用失误理论,分析了中国新闻发言人语言中存在的各类语用失误,即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还分析了语用失误产生的背景和原因,说明了失误可能造成的负面交际效果,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语言预设理论是语用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其目的是通过预设推测,正确理解会话者的含义.英语听力是大学英语教育一个重要板块,也是英语语用能力的体现,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帮助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该文主要介绍语言预设的概念内容,及其在听力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操作,探索语言预设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语言符号一直是语言学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语言学家们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加以详细阐述和论证。本文在认知语用学框架下,从关联理论的交际原则出发,详细剖析语言符号产生及使用过程中所具有的认知语用基础和特点,进一步说明关联理论为探讨语言符号的本质特征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路径,更为深刻地揭示人类认知与语言符号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在言语交际中导致交际者本人未能取得圆满交际效果的差错统称为语用失误。作为现实生活中最普遍、最活跃、最具创新的一种语言表现手段,广告语言就是试图通过语言使用来影响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表现形式。本文从语用学的视角,在文化心理、面子威胁、洋化效果等方面研究广告语言中的语用失误,并探讨其对策。  相似文献   

9.
语用制约是语言使用的限制条件,这些限制条件来自社会、文化和有关政策法规。社会语用学研究语言在社会当中的使用情况,广告语言作为一种社会表现形式,与经济、社会息息相关。论文从社会语用学的视角,通过大量实例,在语言规范问题和洋化现象方面探讨了广告语言的社会语用制约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语用制约是语言使用的限制条件,这些限制条件来自社会、文化和有关政策法规。社会语用学研究语言在社会当中的使用情况,广告语言作为一种社会表现形式,与经济、社会息息相关。论文从社会语用学的视角,通过大量实例,在语言规范问题和洋化现象方面探讨了广告语言的社会语用制约问题。  相似文献   

11.
哈贝马斯以其交往行为理论在更大程度上完善了语言哲学尤其是语用学的理论。他在总结分析哲学的三种意义理论,即格莱斯的意向主义语义学、弗雷格的真值语义学、维特根斯坦到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对当前的语言哲学作出批叛,认为这三种意义理论的前提是把有效性加以普遍化。他认为,语言行为不仅能行事,而且可以作为其它行为协调机制,而言说者是提出怎样的有效性要求、如何提出的有效性要求以及为什么会提出有效性要求的,是其交往行为理论的核心内容。他提出,有效性要求应包括真实性、正确性和真诚性三个方面,而上述的有效性要求的三个方面就是他对言语行为理论进行完善而提出的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12.
广告语言求新求异,突破常规的语言模式,从形式上给受众以陌生化的心理刺激.但不能违背语言交际的基本原则.从语用上看必须是正常的、有效的。广告语言变异主要有语音变异、词汇变异、语法变异等表现形式.结合语用学理论对广告语言变异现象进行例证分析,认为广告语言必须顺应受众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语境,广告创作中利用认知语境化语言超常为语用正常。利用语用预设化语言超常为语用正常,有效地传达广告意图。  相似文献   

13.
语言测试是语言教学和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回顾语言测试发展历程和传盟的语言能力观的基础上,以认知语用学理论为指导,对测试效度的本质进行了初步探讨。文章指出,语言测试的最终目的是考察受试者的认知语用能力并为语言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4.
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不仅成功促进了哲学研究的语言转向,同时也使得语言学研究进入了语用研究阶段。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语言研究的核心理论都可以在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中找到思想的源头,这些理论都与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中的语言观,如"语言游戏理论""生活形式""家族相似性""私人语言"等有密切的关系。其实仔细研究发现,其实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是一个语言生态系统,可以很好地解释语言。  相似文献   

15.
语言歧义性的跨学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歧义性可从语用、语境和语义等跨学科领域进行研究分析。语言的使用是一个复杂的语用心理认知过程,这一过程受人们的语用意识和语境等因素的制约和调整。语言歧义的产生是一种特殊的语境语用化现象,它不受语用交际策略使用等因素的制约。本文在语用学、语境论和语义学等理论基础上,探讨语言歧义的跨学科研究,试图用这些理论来分析研究话语的歧义及其消除,也证明了它们和语言歧义性研究之间存在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语用学的发展,人们提出了语用能力的概念,而发展语用能力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目标.语用能力、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众多语言学家关注的对象.本文就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就语言逻辑研究的一些热点问题,两位采访者和王维贤教授之间展开了一系列对话和讨论.涉及语言逻辑的关系、语用逻辑的内涵、语言的三个平面和句法的三个平面、生成语法理论在汉语中的应用以及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等具体问题的探讨.对此,王先生都提出了一些独到的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18.
文章先借助语料库研究教师语言的形式和特征,再以言语行为等理论为指导,分析教师语言的语言形式和语用功能,然后提出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帮助教师调节和规范自己的语言,使教学事半功倍,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讨论了语用学研究范畴内礼貌的定义、本质、功能等内容,是语言礼貌现象研究中尚未完全明确的问题,旨在探索语言礼貌的本体属性,为建立全方位语言礼貌及语用原则理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模糊语言的客观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它具有非凡的语用价值和活力。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模糊语言并集中探究出现在我们日常交际用语中的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先说明了模糊语言语用功能的理论基础,既而指出它具有三大言语交际功能:提供适量的信息,自我保护功能,为了使话语更礼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