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学生的课堂沉默,即学生在课堂提问或讨论中的沉默,是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从学生的视角来分析重庆市某所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堂沉默现象、影响因素、分类及相关对策,以帮助师生正确理解学生的课堂沉默,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沉默,促进课堂师生、生生互动.  相似文献   

2.
一、学生课堂沉默:日益严重的教育问题学生课堂沉默,从理论上讲可以分为积极的课堂沉默和消极的课堂沉默。积极的课堂沉默可以使学生拥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自我发展。消极的课堂沉默则恰恰相反,不但不会活跃课  相似文献   

3.
正课堂沉默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无声的非言语交际的行为。沉默分为广义沉默和狭义沉默两个概念,广义上的沉默是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切沉默现象,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而狭义的沉默仅指教师提问或者课堂讨论时学生表现出来的静默不语的现象。按照沉默在课堂中的功能的不同,又可以将课堂沉默划分为积极沉默和消极沉默。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在回答之前积极思考时所表现的沉默是一种积极的沉默,而学生不愿参与课堂互动或者  相似文献   

4.
课堂观察发现,大多数地方高校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堂沉默习以为常,教师很少予以处理,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堂沉默也往往给予负面评价,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在当前外语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课堂参与的大背景下,学生的课堂沉默不应被忽视,理应受到重视,师生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的课堂沉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提高语言水平.  相似文献   

5.
现在高职数学课堂学习中,学生一直都是沉默、被动的学习,要改变这种课堂沉默现象,就要对沉默现象重新认识。通过对湖南四所高职院校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高职大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沉默现象可能是过去和现在的学习环境所造成的课堂学习习惯,研究还发现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持积极态度,因此高职大学生数学课堂沉默现象的改变有赖于课堂学习环境和气氛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浅析成人英语学生的课堂沉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英语学生的课堂沉默是成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本文通过调查成人学生的课堂沉默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激发成人学生的课堂沉默。  相似文献   

7.
钟志华 《考试周刊》2012,(66):85-86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英语口语课堂的沉默现象较本科院校的学生更为突出和普遍,而英语口语课堂沉默会导致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发展的停滞。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高专学生在英语口语课堂保持沉默的原因,研究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中对英语口语沉默的影响,结果表明项目教学法的引入能很好地解决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沉默问题,有效缩短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口语的沉默期。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课堂学生沉默现象较为常见,积极的课堂沉默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消极的课堂沉默不利于学生素养的形成。本文分析消极沉默形成的原因,针对语文课堂中的消极沉默问题,从营造课堂氛围、构建“驱动·支架·共学”的学习活动、运用多元评价巩固干预等角度,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干预策略,旨在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基于合作学习的实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极的课堂沉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合作学习以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为打破课堂沉默提供可能。把合作学习引入实验班级,通过对比实验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沉默度,探讨合作学习和传统教学模式跟课堂沉默的关系。统计数据表明,"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学习对打破大学英语课堂沉默有明显效果,"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仅会导致课堂沉默,而且在一定程上会加重课堂沉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课堂氛围、教师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课堂沉默是因为教师个人魅力缺乏、教学方法陈旧,也有部分学生是因为自身性格因素。课题组认为,提高教师综合素养,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解决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  相似文献   

11.
教改以来,我们一直强调课堂上师生的对话、交流与讨论,对课堂沉默的研究也主要侧重于探索消除课堂沉默的方法、途径、策略等,表现得尤为突出的是对学生课堂沉默的非难。本研究倡导摆脱传统教育理论对现代教育探索的束缚,重新认识沉默的本质及其意义,运用积极的课堂沉默来满足学生课堂心理的各种需要,促进师生沟通交流的和谐与顺畅。  相似文献   

12.
作为学习参与的课堂沉默指学生在课堂上虽以沉默的形式存在,却以积极的认知加工、思维建构和情感投入参与课堂学习.从学习参与视角检视学生的课堂沉默,将以沉默逃避学习和在沉默中积极参与学习的学生予以区别,对于课堂教学从肤浅对话走向深度理解、将学生学习从浅表化参与引向深度参与、丰富学习参与研究的论题,均有一定价值.提升教师自身对逃避型沉默者和参与型沉默者的区分力,加强对学生在沉默中的认知加工、思维构建和情感深化方面的指导,是引导学生在沉默中走向更加深入的课堂学习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3.
课堂沉默是学生规避风险的必备手段,是参与课堂的一种方式,是体悟课堂的行为习惯,是对抗权威的自我保护。从教师层面分析,学生出现课堂沉默的原因在于教师对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忽视,对课堂沉默视而不见,惯常思维的限制以及主观意识的压迫。对课堂沉默现象进行思考,教师要体会人性本质,时刻尊重学生;善于运用语言,引导学生表达;衡量言说沉默,把握深切适度;注重情感交融,促进师生交往;预留时间空间,还原教育意义;养成反思意识,生成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14.
研究"课堂沉默"现象是提高课堂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具体课例,从课堂沉默的类型、典型特征入手,细致剖析了课堂中的沉默现象;并结合课后师生交流、学生访谈以及问卷调查,深层探究课堂沉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课堂沉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课堂沉默现象普遍存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课堂沉默极大地挫伤了教师上课热情和积极性,也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解决课堂沉默现象对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有着极为重要意义.文章从学生、教师和文化三个方面分析得出高职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6.
日语精读课堂沉默现象非常普遍,学生的沉默妨碍了他们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使得教学活动无法正常进行。文章以话轮沉默理论为基础,运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以及访谈等方法,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探讨,找出学生在日语精读课堂上保持沉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索打破课堂沉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课堂沉默现象为我国独有的"教育事实",且作为课堂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日益为教育工作者所关注。通过对课堂沉默的内涵、表征及影响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课程沉默的认知。分析其成因的多元性,从课堂沉默的根源、课堂沉默的主导者及课堂沉默的主体等方面探讨课堂沉默的背后成因,并从文化因素、教师因素和学生因素三方面出发寻找其消解路径,从而促进课堂消极沉默的转变、激发课堂活力。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课堂沉默具有复杂性和离散性的特点,直接降低了教学整体质量,影响教师和学生的高质量发展,规避课堂沉默是极具能动价值的学习过程。在对小学课堂沉默进行内涵挖掘的基础上,可以探究小学课堂教师沉默与学生沉默的生态逻辑,并依循逃离文化、连续性理论等视角对小学课堂沉默的内生与外生机理进行解构。基于此,优化教学评价的顶层设计、建构多元立体的物理技术环境、厚植回归课堂的互动文化,在构筑小学课堂互动新样态中促进小学课堂整体效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课堂沉默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积极的课堂沉默可以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而消极的课堂沉默却常常被看做是教学失败的标志。沉默与否本应是学生的权利,但由于课堂本来就是一个充满多重权力和资本的不平衡的场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课堂沉默也是被教师精心规训过的,沉默权出现了失衡。  相似文献   

20.
任禹如 《海外英语》2014,(11):51-52
目前,我国中学英语课堂普遍存在着消极沉默现象,这造成了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结果。而教师的提问策略与学生课堂中的沉默有着直接的关系。该文将从教师提问的角度分析和探讨中学英语课堂学生沉默现象,通过改变教师的提问策略来打破学生的沉默,活跃课堂气氛,克服学生的"哑巴"英语现象,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英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