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60、1862、1863年太平军石达开部曾三次进入贵州,其中1863年进入贵州的一支太平军同贵州各族起义军结成一体,并肩战斗,直到1872年最后失败。太平军在贵州的战斗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一部分,目前对它介绍的还不多,本文就此作一概述。一 1857年,石达开率数万太平军从天京出走后,转战江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南等省,想从湖南经鄂西入四川。可是1859年在湖南遭到湖南巡抚骆秉章的阻击,被迫退到广西。8月,石达开与国宗石镇吉包围桂林,在这里他们制订了“假道黔境,以窥蜀疆”的新进军路线。贵州从1854年以来,在太平天国革命的鼓舞下,就不断爆发各族人民反抗清政府的斗争,到1859年已遍及全省。清政府在贵州的军事力量本来就很薄弱,饷粮又不能自  相似文献   

2.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巨大的农民革命,它席卷中国十八省,坚持斗争十四年,显示出无比的威力.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虽然标志着革命的失败,但其余部,仍然高举太平天国的旗帜,与清朝封建势力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继续谱写着可歌可泣的农民革命史诗.曾经在广东坚持斗争的康王汪海洋部,就是太平军余部的重要一支.现根据清朝部分档案、方志及有关资料,将他们的战斗情况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农民革命运动。太平天国以革命的最高斗争形式——武装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统治者和外国侵略者。从金田起义起,太平天国的命运就是和武装斗争相始终的。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艺术达到了历代农民革命中的新高峰,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珍贵的遗产。为了总结太平天国在军事斗争方面的经验教训,对太平军在革命战争中的有关战略问题,有进一步加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中叶,太平天国农民革命似惊雷震天,如疾风扫地,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清王朝,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新篇。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太平天国内部始终存在着投降与反投降、分裂与团结的两条路线的尖锐斗争。以洪秀全为代表的领导核心坚持农民起义的正确路线,而石达开一伙却走上叛变投敌的可耻道路。苏修御用文人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胡说什么石达开是“太平军中最孚众望的领袖”。然而,历史事实粉碎了修正主义者的无耻谰言。  相似文献   

5.
洪秀全领导和发动的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它把历史上农民同地主的阶级斗争发展到了最高水平,这次革命规模之大、坚持时间之久、对封建势力打击之重、对后世影响之大,在中国农民革命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作为这次革命的领袖洪秀全的思想,同太平天国革命的发生、发展和失败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因此,研究认识洪秀全反封建思想及其局限性,对总结太平天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一、洪秀全反封建思想的产生洪秀全,(1814.1.1—1864.6.1)广东省花县官  相似文献   

6.
民间歌谣作为语言媒介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太平军将领立志、述怀、宣传、鼓劲的一种方式;表现了革命将士顽强的革命斗志及将革命进行斗争到底的决心;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太平天国革命的赞颂之情以及对太平军将领的爱戴之情,民间歌谣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发挥了政治传播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巨片《太平天国》即将上映之际,回顾这场伟大的农民革命战争,它给后人提供的历史经验既丰富又深刻;它以殷红的鲜血给后人留下了不少刻骨铭心的教训.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同封建主义交相为恶,使本来就尖锐的国内阶级矛盾迅速激化,汇集成以太平天国为中心的革命洪流.太平军高举义旗,从广西一隅出发,所向披靡,迅速席卷大半个中国,仅用两年又两个月的时间就建立了同清王朝相对立的农民革命政权,并维持了十四年.它建立和实行了一系列完整的制度和政策,是历史上历次农民起义所不可比拟的.特别是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更把历代农民起义“平均”、“平等”的要求系统化和制度化.1859年洪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革命是十九世纪中叶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它所体现的革命思想,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起义的最高峰。然而,这场农民革命终于以失败而告结束。究其原因固然有种种,但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中的大分裂则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天王洪秀全与东王杨秀清这两位最高领导人之间的尖锐矛盾又首当其冲。洪秀全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缔造者和领导者,杨秀清的地位仅次于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实际执政  相似文献   

9.
论明代广西各族农民的夺田夺盐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明统治者在广西大搞武装占田,并对少数民族人民实行食盐的封锁政策,引起广西各族农民普遍开展夺田夺盐斗争,其中又以大藤峡和府江农民起义军的斗争最为激烈。广西农民的这种斗争与其他省区的农民起义相比较,既有时代特征又有自己的特点。它有力地堆动了广西山区的开发和山区经济的发展,对清代农民革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与中国历代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规模是空前宏大的。但是,这场农民革命却未能取得应有的胜利,最后被中外反动派凶残地绞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失败有诸多因素,缺少知识分子人才就是重要的一点。在中国农民革命斗争史上,知识分子问题始终是一个重要问题。当农民起义由绿林好汉式的队伍发展成为有组织、有制度、以夺取政权为斗争目标的革命大军时,队伍中有无知识分子及其是否参与决策谋划,成为敌我强弱的一大关键,对于农民革命的成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秦末农民大起义中,刘邦礼贤下士、克己待人,得到了肖何、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它组织了强大的武装,建立了天京农民政权,颁布了革命斗争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是几千年来农民革命斗争的最高峰,坚持斗争了14年,势力发展到18个省,给中外反动派以沉重打击.在农民革命发展的各个阶段,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对这次农民革命运动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实行了不同的政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851年金田起义爆发后,太平军所打击的主要目标是反动后朽的封建王朝。太平天国作为农民阶级的政权对资本主义列强的本质还缺乏认识,“对外国侵略者缺…  相似文献   

12.
段建新 《考试周刊》2012,(79):24-24
气势磅礴的太平天国革命,坚持十四年,纵横十八省,严重地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沉重地打击了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显示出中国农民阶级的强大力量。这场农民革命,以自己的奋发精神和战斗榜样,启迪了人们的觉悟和智慧,成为后来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声召唤者和英勇先驱。太平天国革命的火种和它的历史教训,深刻地影响后代。其失败的教训是深刻的、惨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3.
1851年在金田村所暴发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总结,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太平天国起义前后,革命的农民在斗争中形成了自己的领导集团。“这个集团的结合与分裂,决定太平革命的胜利与失败。”本文试图对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分裂的背景、性质与后果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①清朝咸丰元年(1851)至同治十三年(1874)的二十三年间,以苗族为主体的贵州各族农民在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和推动下,爆发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反清大起义,史称“咸同大起义”。在这一期间,贵州全省先后有五十支农民起义队伍参加了大起义,其中黔东南台供张秀眉领导的苗族农民起义(1855-1872),历时十八年,几乎席卷全省,声威远及湘、桂、ig、滇诸省,参加这次起义的除百万苗民外,还有以汉族为主的教军、号军,响应这次起义的有布依、侗、水、回、彝、瑶…  相似文献   

15.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在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但究其主观原因还在于“由宗派性、保守性、安乐性而引起的腐败,腐败延滞了太平天国革命形势发展的大好时机;腐败使太平洋天内部充满了矛盾,争权利、互相残杀、;腐败使其乱封“王”引起派别斗争,严重削弱了太平军的军事力量;腐败在太平天国的高层领导中表现为生活奢侈、追求享乐、严重脱离群众,使之失去革命斗志,这些是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如火如荼。以太平天国为首的农民革命运动,席卷了整个中国,猛烈地冲击着腐朽的封建统治。清政府依靠汉族地主阶级和外国侵略者的力量,才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但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大旗,却由捻军高高举起了。捻军是北方农民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它勇敢、顽强地坚持斗争了十六年,势力横扫鲁、豫、皖、陕、甘、鄂、晋及直隶等八省。它使清政府四易统帅,又击毙了凶悍的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震撼中外,从而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再度起用  相似文献   

17.
太平天国革命是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在中国爆发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革命军的足迹遍及国内十八个省,先后克服六百多个城市。武装斗争坚持了十八年之久。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次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革命运动,并且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任何一次农民战争无法比拟的。湖州,在历史上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它地处苏、浙、皖边区,是南京、杭州、上海三角地区的中枢,同时,它北滨太湖,西靠天目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太平军前期,进军南京时,湖州的战斗非常激烈,清政府曾多次从苏州、嘉兴等地清营中  相似文献   

18.
太平天国军事制度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太平军的编制与统兵体制1、太平军的兵源和编制。太平军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军事组织,产生于1850年11月的“金田团营”。前期兵源的基本成份是来自广东、广西一带的汉、壮、瑶族的贫苦农民,矿工和烧炭的山民。史载“从者俱是农夫之家,寒苦之家”。他们是为了反抗封建剥削和压迫而从军的,也有少量的地主或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参加。太平军团营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太平天国革命,是近代中国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共同发动的革命运动。在这次革命运动中,少数民族的劳动人民不仅直接参加了太平军的革命行列,而且在它的鼓舞和推动下,在我国边疆地区也先后发动了如火如荼的反清斗争,形成中国近代史上各族人民波澜壮阔的革命高潮。  相似文献   

20.
列宁指出:“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太平军从金田武装起义到攻克永安州的全过程,就是革命农民紧握枪杆子,大张旗鼓地向封建地主阶级实行武装夺权,进而创建农民自己的革命政权的战斗过程.太平军进驻永安州以后,城南永定门的谯(音瞧,qiáo)楼上,高悬着一副“黄纸硃书”、光耀夺目的对联,上面写着:诛灭胡虏开天国,斩尽妖魔定太平.这副对联;提出“太平天国”这个伟大、光辉的名字,反映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决心以革命的暴力,推翻清王朝,消灭反动派,建立一个代表农民利益的革命政权,开创“太平一统”的新“天朝”的革命主张,而且决心在永安州把它付诸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