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我认识了一位朋友,他说他的心情就跟这天气似的,冰冰凉,他很想借助我们的"直播间"和更多的人交流一下。不过,他不太想透露自己的真实名字,那我们就叫他"冷峻"吧。另外一位嘉宾是我们的热心读者陈薇同学。  相似文献   

2.
我读五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姓葛。他给我们讲苏东坡轶事的时候,在黑板上写下了苏小妹的诗:"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流到腮边。"我们一致认为这句诗用在他脸上最合适。每天早晨他总是比我们来得早,花白的头发三七开,一丝不乱。爸爸说他以前是"右派",现在平反了。这个"右派"很"坏",逼我们把课本上每一篇文章都背下来,尤其是古诗,必须背诵,打一个结,罚抄一  相似文献   

3.
我们班有一位男生,名叫钱隽煌。他个子不高,戴着一副眼镜,能说会道。他真不愧是姓钱的,还真会在钱上下工夫。在我们班,他可是一位很有名的"理财专家"。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班有一条"大黄瓜",瘦瘦的,高高的。他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黄华老师。他喜欢穿一套淡绿色的西装,远远看去,你会大吃一惊,那儿怎么会有那么大的一条黄瓜,所以我们偷偷地送了他一个"黄瓜"的雅号。  相似文献   

5.
徐志摩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诗人,他的诗我们几乎耳熟能详。由于徐诗大部分都是歌咏爱恋之作,让我们虽然对他极其熟悉,却并不愿意认真地去了解他,仅仅为他戴上"唯美"、"浪漫"、"为艺术而艺术"等等帽子草草了事,似乎他并不值得研究。但是事实上他却并不是像我们想象中的仅溺于风月无法自拔之人。他的思想之驳杂,不下于任何一位当时的一流学者,我们有义务让其真正人格白于大众。  相似文献   

6.
有时我们赚点小钱,但更经常的是毫无进账。有时父亲有工作——那是最快乐的日子。但我更清晰记得的是他多次失业的日子,我们没有钱,还得躲避"收数人"。如果母亲看到理事会负责征税的人,我们便会躲到大街的树后面去。当我们怎样都无法避开他的时候,母亲会对他说:"我会一周给你一英镑的。"他咕哝着同意后说:"那试一试吧。"不过,我们都晓得,这每周的一英镑  相似文献   

7.
我的同桌其貌不扬,不善言辞。可他有句口头禅却被我们全班同学熟知,那就是"小事一桩"。他的这句口头禅在我们班是出了名的。不管是谁有了困难,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前去,竭尽全力地帮忙到底。人家感谢他,他总是嘿嘿一笑,两手一摆说"小事一桩,小事一桩。"  相似文献   

8.
<正>师:"上课,朋友们好!"——生:"朋友,您好!"在每年的苏州市吴中区名师课堂展示活动中,我们总能听到一位老师和学生以朋友的关系互相问候,这独特的方式一下子拉近了他和学生的距离,他就是江苏省特级教师孟晓庆,一位富有强烈事业心的实干型校长。也是这样的机会让我们走进了名师的课堂,开始了解他"灵动生成"的课堂教学。如今,他成为了我们碧波实验小学的校长,我们幸运地深入走进他"灵动生成"的课堂,跟随着他开展"灵动生成"的实践研究,让我们尽情地领略了他的教学风采,看到了他不凡的教学智慧,真正理解、领悟他  相似文献   

9.
陈盼 《初中生》2012,(Z5):51-53
正开学后,听同学说万老调走了,我呆了呆,心里有股莫名的惆怅。万老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他还是学校的副校长。有一次上语文课时,他告诉我们,他以前工作的那所学校的学生都叫他"万老",他还说"万老"两个字既亲切,又符合自己当前的岁数,他很喜欢同学们这样叫他。于是我们班的同学也叫起了他"万老"。  相似文献   

10.
你知道我们班的"辣"组长是谁吗?他就是我们组的小组长——陆野。瞧,他来了。一对浓眉大眼,对同学"又凶又狠",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巴,说起话来既快又辣,所以我们送给他一个绰号——"辣"组长。陆野对组员可"辣"啦。一  相似文献   

11.
leyuntian@126.com问:我的孩子4岁2个月大,很机灵也很调皮。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他经常和我们唱反调。比如,刚看了电影,明明他看得很开心,但是当我们问他"电影好看吗"时,他会说"不好看";给他吃好吃的东西,如果我们问"这个好吃吗",他就会马上说"不好吃"。我们观察了许多与他同龄的孩子,都没有这样的情况出现。请问,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性格问题呢?如何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12.
鬼斧神工     
正高手亮相——王炳尧学习成绩:一般爱好:陶艺热爱程度:狂热陶艺技术:一流在我们班,有一位同学,虽然成绩一般,但大家都称他高手。是什么高手呢?别急,听我慢慢道来。上一年级时,他就经常逃课,每次我们去寻找他时,发现他不是在学校的"动物园"里逗兔子玩、看鸽子飞,就是在"桃李园"里捉昆虫、看蚂蚁上树。开始,我们对他很不理解,后来发现他特别喜欢陶艺,才明白了他逃课的原因,原来他是在观察小动物。到四年级时,我们班来了一位"超级无敌"的黄老师,治住了他逃课的毛病。他虽然不逃课了,但并没影响他对陶艺的热爱,有时即使上课,他也会坐在教室的  相似文献   

13.
永远的逗号     
余雷 《课外阅读》2014,(22):24-27
<正>高二上学期,我们班换了一位语文老师。消息灵通的同学说,他姓周。周老师第一次走上我们班的讲台时,还没说话,一抬手,就把一盒粉笔碰到了地上。他连忙弯下腰,一根一根捡起来。这时,隔壁的音乐教室传来一阵歌声:"半个月亮爬上来,咿呀呀,爬上来……",几乎是和着歌曲的节拍,我们看到他半秃的头从讲台后面慢慢地浮上来。从这一节课起,我们在背后都叫他"半个月亮"。"半个月亮"是借调来的,中等偏胖的身材,常穿一件灰绿色的夹克,脑  相似文献   

14.
尹小华 《生活教育》2013,(10):123-124
罗恩·克拉克,美国当代著名优秀教师,其教学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曾经是他最不想从事的职业,但一次迫于父母压力而"误入歧途"成为了一名教师。从此以后,他征服了一群又一群调皮捣蛋的"问题学生",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把他们调教成品学兼优的学生。他究竟有什么魔力呢?他究竟用了什么"邪门怪招"呢?带着这种疑问,我阅读了他的著作《优秀是教出来的》。我从开始的不屑一顾,不以为然,到最后对这位"降魔高手"肃然起敬,不是因为他有什么奇思妙招,而是因为很多我们感到似曾相识的"工夫"被他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我们好像总差那么一  相似文献   

15.
咸秀斌,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质朴"是他的性格,"平凡"是他的生活。当我们走进他心灵时却感到一种启迪和震撼,因为他用"质朴和平凡"谱写着一曲曲爱的颂歌。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2012年)的五月十六日,是父亲离开我们十五周年的忌日。一年一年,他走得越久,我们越觉得他亲。凑在一起,总想对他——我们家的"老头儿"说点什么。老头儿,是汪曾祺在家中的"别号"。妈妈这样叫,我们三个儿女这样叫,就连他的小孙女也这样叫。有时外人来了,我们在言谈话语之间,一不留神也常把"老头儿"冒了出来,弄得人家直纳闷:这家人怎么回事,没大没小。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5,(79):48-49
为了让学生把探求知识作为一种快乐,让课堂成为学生追求、享受快乐的场所,让我们放弃不必要的"师说"。别"告诉"他,给他一个机会,让他绽放智慧的花蕊;送他一把"钥匙",让他创造串串的惊喜;搭设一个舞台,让他演绎一段精彩。  相似文献   

18.
<正>"站住!"我们半夜翻墙到校外吃面,回到学校时,突然从墙角响起一声暴喝,我心里闪过"完了"这样的念头时,一个高大的黑影已经蹿到了我们面前。站在我们前面的老师,是我们的训导主任兼舍监,也是我就读的学校里最残酷、冷漠、无情的人,他的名字叫郑人贵,但是我们在背后都叫他"死人面"。因为从来没有学生见过他笑,甚至也没有人见过他生气,他只是冷冷地站在那里,永远没有表情地等待学生犯错,然后没有表情地处罚我们。他的可怕是难以形容的,他是每一个学生的噩梦,在你成功时他不会给你掌声,在你快乐时他不会与你分享,他总是在我们犯错误、失败、  相似文献   

19.
小气的同桌     
正2月30日晴我的同桌,小小的个子,有一对大大的门牙,总是露在外面,感觉有点像小兔子,但由于他是一位男生,所以,我们不能用"小白兔"来形容他,于是我们叫他"小老鼠"。他有一个特点:就是十分小气。他如何小气的呢?让我来告诉你:如果有人向  相似文献   

20.
"以前他从我们面前走过,每个人都熟视无睹;现在,每个人都热切盼望他能从我们面前走过。"周杰伦,一个曾经被人说成"智力迟钝"和"愚笨"的男孩,因为音乐,让全世界认识了他,因为他,让人们更加认识了音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