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代大学自治精神来源于中世纪大学自治。中世纪大学自治权的确立过程揭示了中世纪大学的生存之道:中立的政治立场为大学提供了生存的价值取向;社会服务职能赢得大学赖以生存的社会支持;大学的社团性结构奠定其生存基石,为其提供精神的引领。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大学继承或借鉴修道院的建筑元素,发扬了修道院的自治文化,其组织结构和运行也深受修道院文化的影响。相比修道院,中世纪大学拥有更多的特权和自治权,这使得其享有更大的自主和自由。在论证和传播基督信仰的同时,中世纪大学维护了学者追求"为知识而知识"的理想和自由,推广了新的价值观念。对于现代大学来说,自治仍是必要的,为此大学需坚守其自治的根基——忠实于真理;大学还需有永恒的精神追求和普世主义情怀,推行伟大的价值和观念;大学作为精神圣地,需要提供与其理念相符合的场所。  相似文献   

3.
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一直是大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和中心命题。自中世纪大学产生之日起,大学就享有高度的自治和自由。几经沧桑,“大学自治、学术自由”依然作为是大学宝贵的精神和气质传承至今。但是社会的发展,使得现代的大学已陷入错综复杂的社会力量的网络之中,要求大学走出封闭的“象牙塔”步入社会的呼声越来越高,怎样使得这一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大学理念在传承、发展的同时又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这对于现代大学寻求在体现社会的要求和遵循大学发展的内部逻辑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世纪大学与中国书院:一个政治学的观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世纪大学之所以成为近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源头,是因为它具有不同于以前高等教育的学术自治制度。我国书院由于没有形成自治制度也就失去了成为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条件。所以,现代大学的首要本质特征就是大学的自治。  相似文献   

5.
中世纪大学若干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国庆 《教育学报》2008,4(6):44-48
中世纪大学是现代大学的源头,从历史的角度对中世纪大学的自治与外部干预、国际性和区域性、职业性和非功利性、民主性和等级性、一致性和多样性、保守性和进步性等特征加以重新审视,不仅有助于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认识中世纪大学,而且也将为现代大学的发展提供有益参照。  相似文献   

6.
在学术界,中世纪大学及其自治往往被视为大学的典范,这主要源于中世纪大学拥有的社团法人身份、特许状以及特权。但中世纪大学只是中世纪社会环境的产物,社团是中世纪特有的法律形式,其实质是特许法人。中世纪大学的特许状不是近现代意义上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契约,而是身份的认同协议,其权利的实质是特许权。研究中世纪大学,其意义不在于回到中世纪大学,而是为了更加客观而清晰地认识中西方大学的传统,从而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7.
迁移是中世纪大学为争取自治而采取的有效手段之一,有着多种方式和特点。争取良好的学术环境是大学迁移的主导因素。大学迁移衍生了新大学,促进了知识在欧洲的传播;大学通过迁移形成着自身的制度性力量;大学通过迁移践行了大学自治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重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从大学章程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任何一种大学制度的形成,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和时代的烙印;任何一种大学制度能够得以延续,都有其内在的合理性。现代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是学者为自由探讨学术、保护学者团体利益而建立的学者自治组织。到了现代,大学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最终得以形成,围绕这些职能建立起来的现代大学制度也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9.
民众对大学的向往与行政当局对非产出单位--大学的漠视,让现代大学进入了发展的困境,大学主体性未能得到全面的提升.欧洲中世纪大学对学术自由精神和自治权力的追寻与获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典范,由此,我们只有在健全法制的同时充分发挥大学内部各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让学术自由精神得以实现,大学主体性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0.
学位制度是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大学的直接源头--中世纪大学,其学位制度仿照骑士制度和行会制度,伴随着大学成长而形成,是大学自治的一个重要标志,成为中世纪大学的重要制度,为当时教师的选拔提供了一套标准,也为建立起近、现代高等教育质量及学术水平的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科学精神的核心是一种逻辑实证的理性精神,它触及的是现象界,而宗教是一种特殊的信仰,它涉及的是超验领域,科学与宗教所探索的对象、采用的方式和涉及的领域皆有根本差异,二者并不能真正相互否定;信仰的形态是多样性的,它既可以是科学经验思维之上的理性信仰,也可以是一种宗教体验之上的非理性信仰,还可以是非科学的理性信仰,故它不能与宗教等同混用,也不与科学完全排斥,但科学最多只能推演出“世俗信仰”,而不能推演出“超验信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执政党的合法性并不在于执政党的地位本身,而在于执政党广泛的、坚固的群众基础。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血与肉、鱼与水的关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党群关系的状况良好,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否则,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甚至遭受失败。党群关系关乎中国共产党的兴衰。面对新世纪,党要把党群关系作为党的建设的晴雨表,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要求处理好党群关系,保证党的事业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3.
研究新形势下,贫富差距呈加剧的趋势;公众面对贫富差距的心态;提出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就业和“三农”问题等有利于加强社会稳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王艳  郭鑫 《海外英语》2014,(20):223-224
Based on the narrative theory of Shlomith Rimmon-Kenan,the present paper will analyze the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hoice and order of the focalizers and the themes of the novel to show that they are chosen and arranged deliberately and accorded to its themes.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在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在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例如:中国)尤其如此。目前,我国现代化进程加快,但贫富差距问题日益突出,这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党和国家正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规范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16.
历史教学要日已师生之间的互动和统一落实在课堂上,贯穿于教学中。需要教师彻底更新观念,建立师生活动的课堂氛围;民主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积极性;转换教师角色,尊重学生个性,以培养课堂的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与检察机关应当互相配合,同时规定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侦查活动进行监督。然而,警检配合与侦查监督具有矛盾性:加强警检配合会削弱侦查监督;加强侦查监督则会使警检难以相互配合。我国应以提高对犯罪的有效追诉为目标构建相互配合与协作的警检关系。同时,应当完善侦查权制约机制以防止侦查权的滥用。  相似文献   

18.
邵力子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民主人士。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他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了各种正确主张,积极促进国共合作关系的建立,在西安事变和国共谈判等事件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他的所作所为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国家权力结构的演进,基本上是越来越集权于最高端,而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方向则与此相背;西周已经发展出比较完整的(早期)国家结构和功能,春秋王室与列国之间在权力结构、功能形态上反有诸多纠结缠绕,仿佛历史一度呈显某种倒退的特征。这基源于早期国家阶段政治控御手段的内在缺陷。春秋战国时期国家权力的重组、下移,实为抟聚更成熟的巨型国家的新起点。这一时期政治中心控御形态的变化,国家结构中地缘(地域)因素的成长,都表现出在高频度战争环境中,国家地理空间(主要由于交通建设)、政治空间(主要由于官僚行政)、社会空间(主要由于宗姓氏族解体)的致密化倾向,只是这个"国家化"过程终春秋战国之世仍然处于一种"未完成体"的过渡状态。  相似文献   

20.
1900年是为旧历庚子年,义和团运动兴起、八国联军入侵、自立军起义、中国议会的召开及“东南互保”等重大事件的发生,使这一年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关节点”。在这一年中,汪康年派、东南督抚及帝国主义势力都与“东南互保”发生着多多少少的联系,在这几种政治势力的作用下,“东南互保”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