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随着近年来我国游泳运动的发展,竞技游泳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通过观看游泳比赛和训练的相关视频及资料、查阅相关文献,从游泳运动的体能特征、心理特征、技术、战术等方面进行论述。研究游泳运动员的体能现状特点、训练方法及其规律,为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提供理论依据,为我国游泳运动项目的训练水平和竞技水平的提高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一、从训练意图的角度设计"补偿"训练计划1.补充专项体能不足在田径、游泳等体能主导型的运动项目中,专项体能的增强就意味着运动水平的提高。以江苏体育高考生的训练为例,一名百米成绩在12秒左右的男生,依据考试分值分配可得22分(满分为25分),预选200m跑作为专项,但其200m跑成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体能类项目运动员心脏形态及功能的特点和规律,对山东省田径、游泳、举重、摔跤、柔道、自行车等体能项目运动员进行心脏超声学检查.发现耐力项目男女运动员左室后壁及室间隔厚度均高于力量项目运动员,心腔的增大也以耐力项目运动员的变化更为明显,体能项目(耐力、力量)女运动员心脏功能均显著好于本项目男运动员,但左室、左房或右室等扩大的情况也较男运动员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血尿素氮在射击运动员机能评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尿素氮在射击运动员机能评定中的应用郭明方(湖南省体科所长沙41D005)1前言血尿素氮作为监控运动训练负荷和评定运动员机能状态指标,已广泛用于田径、游泳、举重等体能项目中。射击是一项静力性为主的灵敏耐力运动项目,运动动作多次重复且精度高,运动员需长...  相似文献   

5.
2002年11月24 -29日 ,由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主办 ,北京体育大学承办的“备战2008年奥运会田径、游泳、水上项目教练员体能训练研修班”在北京体育大学举行。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第一次举办田径、游泳、水上项目教练员体能训练研修班 ,其目的在于让2004、2008年奥运会骨干教练员通过研修班的各项活动 ,了解体能训练的发展趋势 ,掌握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探讨体能训练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报名参加研讨班的学员共87人 ,有10位体能方面的专家从营养、恢复、预防伤病、竞技能力等方面对教练员进行了授课。教练员普遍…  相似文献   

6.
依据我国撑竿跳高项目现有的训练水平,将撑竿跳高与其他田径跳跃及体操项目特征进行比较,认为撑竿跳高不仅反映体能类项群的特征,且更多反映出技能类项目的本质属性,并提出借鉴技能类项群的训练理论和方法,重新规划我国撑竿跳高项目的训练方向。  相似文献   

7.
游泳运动员大强度训练恢复重要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范 《游泳季刊》2007,(4):31-32
游泳训练的历史从游泳竞赛出现后发展到今天已有100余年的历史。在此期间,游泳训练从无到有;从简单的技术改进,到多种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从单纯追求运动量到注重强度与量的结合;从注重发展运动员的体能到强调技术和专项能力并重发展。也就说,游泳训练的发展同人们对于游泳训练规律的认识水平是分不开的。随着人们对于游泳运动训练规律的深入研究,对游泳运动训练内在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人们开始重视大强度训练后恢复的研究。运动生理学理论指出有氧代谢是无氧代谢的基础,高水平的无氧代谢是建立在高水平的有氧能力基础之上的。这为大…  相似文献   

8.
李跃 《游泳》2001,(3):8-9
一、技术训练的理念游泳成绩取决于技术和体能。体能是掌握技术的物质基础 ,而先进合理的技术才能充分发挥运动员的体能。优秀选手出自既讲究技术 ,又注重体能训练的教练员之手。最好的游泳运动员具有最好的技术。著名运动生理学家克利斯托尼克夫指出 :“运动训练是由掌握运动动作和训练人体机能适应最紧张的心理和体力活动这一统一过程的两方面所组成的。”技术训练与体能训练相辅相成 ,构成了现代运动训练的两大基本要素。陈运鹏前总教练十分重视现代游泳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游泳技术训练。他提出 :“要尽快提高我国游泳水准 ,不仅需要研究和…  相似文献   

9.
马炎华 《体育师友》2011,34(2):32-33
体能是决定田径比赛成绩的两大因素之一,重视体能与技术的训练是现代田径运动的发展趋势。偏重技术训练,忽视体能训练的指导思想不利于提高田径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对于青少年运动员来说,不加强现代田径对高体能要求的训练,必将会影响其日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对撑竿跳高项目特征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依据我国撑竿跳高运动员现有能力和水平,对撑竿跳高与其它田径跳跃及体操项目特征进行分析比较,认为撑竿跳高是田径跳跃和体操高度结合的竞技项目,本项目不仅反映出体能类项群的特征,而更多反映出技能类项目的本质属性。并提出借鉴技能类项群的训练理论和方法,重新规划我国撑竿跳高项目的训练。  相似文献   

11.
王健 《中华武术》2021,(2):27-28
对于高中阶段的田径训练来说,既是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魅力,更是想要依托田径训练来强化学生的体能水平。但现阶段高中阶段的田径训练效果有限,枯燥性、重复性的训练内容导致学生对田径训练的理解不充分。为解决这一问题,要突出体能本身所展现出的核心价值,在田径训练中强调体能模块的重要性,做好优化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2.
1 田径运动员体能、技能训练的重要性 田径运动对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和身体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在体能方面,中国人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只有针对项目,充分发掘潜能,才能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与项目特征的成功之路.高水平田径运动成绩既取决于运动员的体能,也取决于技能.  相似文献   

13.
《少年体育训练》2013,(2):22-24
一、站在建设体育强国的高度,用大田径的视角来审视和构建田径青少年训练工作田径作为体育基础大项和金牌第一大项,在发展体育运动、建设体育强国方面承担着基础性作用,而田径青少年训练工作更是这一基础的柱脚。田径走、跑、跳、投等运动形式和体能与速度等训练内容是所有体育项目的基本技能;我国约三分之二的少体校运动员是从练习田径开始的;田径青少年基础训练不仅为本项目培养人才,还为其他兄弟项目输送了大量具备基础运动能力的优质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14.
杜鹏  陈庆国 《健与美》2023,(1):105-107
田径是体能主导类项目,体能是田径的基础,也是田径的关键所在,因此在田径运动中加强体能训练非常重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案例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基于功能诉求的条件对高中田径体能训练的目标、特点、内容本质、价值遵循进行探讨,并构建体能训练内容体系。四大功能诉求是构建田径体能训练内容的遵循原则,主要目的是为实现体能训练目标,而构建田径体能训练是为了满足某一特定诉求,保证各方面稳定协调发展;对田径体能训练内容的构建应从不同训练视角给予体现:田径基础体能训练把握体能常识及一般素质,田径专项体能训练把握针对性体能及环境适应,田径综合体能训练把握体、智、心、战综合运用能力。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也有利于田径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5.
陈龙 《中华武术》2023,(6):34-35
田径训练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体能水平的提高,是以日常训练为基础的。体育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日常训练游戏化的要求。对此,为了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训练活动,逐渐提高体能水平,笔者实施田径训练活动的时候,应用多样的游戏。  相似文献   

16.
任何竞技体育比赛项目,其优异成绩的取得都要依靠运动员的身体训练发展水平。体能成为决定运动成绩好坏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重竞技体育项目,因此良好的体能是一名优秀柔道运动员所必需具备的能力。由于青少年是处在身体发育的特殊阶段,因此必须遵循人体的发育规律进行科学化训练,特别是在素质发展敏感期抓住时机,合理地组织运动训练,采取有效的手段,将会取得显著的效果。常规的田径运动员的一般体能训练方法有很多也适合柔道运动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训练经验,对此浅谈自己的心得。  相似文献   

17.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体能类项群指田径、游泳、举重、自行车、赛艇等,主要是以衡量身体运动能力为主的,有定量计量的运动成绩的竞技项目。对体能类项群的研究,如同其实践意义一样,同样具有战略和基础地位。预测是决策的基础。没有科学的预测,没有对未来情况的研究和把握,就不可能  相似文献   

18.
原媛  原涛 《游泳季刊》2006,(1):33-34
1前言 游泳作为一项以体能主导的竞技项目,在教练员追求科学训练时,运动员身体会出现疲劳。训练规律本身就是不断重复着训练疲劳恢复的循环过程,如何把握好疲劳和恢复程度,并对其实行严格的科学监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原训练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训练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提高训练质量、运动员能力和成绩的训练方法.我国田径、游泳等项目在70年代以后也逐步采用了高原训练的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在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对高原训练的理论研究,探索高原训练的规律,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竞技体育运动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为形成中国竞技体育的训练理论体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优秀运动员大负荷训练的认知评价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法调查了田径、游泳、自行车、乒乓球、网球、武术套路等6个运动项目101名国家一级以上运动员对大负荷训练的认知评价,旨在为研究优秀运动员大负荷训练中的心理疲劳提供心理依据。研究结果显示:优秀运动员大负荷训练认知评价特征表现为意义性评价为主要评价,情绪性评价反映了运动员对大负荷训练的矛盾心理。运动项目特征表现为体能类运动员较技能类运动员更倾向于积极性评价;性别特征表现为男运动员较女运动员更倾向于积极性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