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王炳寰 《武当》2010,(9):22-23
八卦掌,是游身八卦连环掌的简称。八卦掌与太极拳、形意拳同为三大内家名拳。其拳理深奥,练法独特,技击巧妙。在技击中用掌不用拳,在器械使用中“以掌为母悟刀枪”,充分体现了八卦掌的武功特点。  相似文献   

2.
《武当》2008,(11):8-9
中华武林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武当武术又称武当内家拳法,它产生于武当道门,以老庄哲学为理论基础,具有注重内炼修为,以武演道,以柔克刚等特点。武当武术的主体内容就是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传统称此三大拳种为武当内家拳派三大支柱。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一大流派,是内家拳派的总代表。  相似文献   

3.
黎大志 《武当》2003,(1):16-19
众所周知,武当内家拳以“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等为其主流,都与道家道教之阴阳太极五行八卦九宫之学密不可分。特别是内家太极拳,运用我国古代道家哲理阴阳学五行八卦演变之法,结合人体内外运行规律,形成  相似文献   

4.
《中华武术》2008,(3):30-31
形意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优秀拳种,它与太极拳、八卦掌一起,并称为中国武术三大著名内家拳。太极拳主柔,柔中寓刚;八卦掌变化多端,刚柔相济;形意拳则是硬打硬进,如电闪雷鸣,刚猛沉实,在内家拳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5.
以太极拳、形意拳和八卦掌为代表的内家拳为例来探求内家拳拳法所蕴含的道教思想及道教养生文化,探求中国传统武术内家拳及道教养生文化之间的关系,启发和树立现代人正确的养生观、人生观。  相似文献   

6.
以太极拳、形意拳和八卦掌为代表的内家拳为例来探求内家拳拳法所蕴含的道教思想及道教养生文化,探求中国传统武术内家拳及道教养生文化之间的关系,启发和树立现代人正确的养生观、人生观.  相似文献   

7.
我于1974年从师学习刘凤春刘氏八卦掌。八卦掌为内家拳之一,练习内家拳有这么一种说法:形意拳的手,八卦掌的脚,太极拳的腰。八卦掌的脚的关键是走圈,为了保证八卦掌走圈练习正确、无误,少走弯路,给练习者一个明确的练习方法、规范的动作要求和严格的训练标准是十分重要的。我记得年轻时从师学习八卦掌时,如果在练习上有一点未能达到师傅的要求,师傅会说“挨打了”,并马上告诉我为什么挨打,并纠正我的错误。师傅经常说:差之分毫,谬以千里。  相似文献   

8.
拳式三尖相对 技击攻防兼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黎标 《武当》2010,(6):23-24
形意拳是著名的内家三拳之一,在武林中有着独树一帜的拳论和拳法。“三尖相对”是“形意拳八要”之一,它是指导形意拳套路演练和散手技击的重要拳术理论。所谓“三尖相对”,就是指手指尖(拳架的前手)、鼻尖、脚尖(拳架的前脚趾),在拳式动作演练过程的定式时,使它们三者的位置保持在同一个垂直面上。  相似文献   

9.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是华夏文明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形意拳,是我国众多武术门派中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优秀拳种,与太极、八卦掌、少林拳并称为中国北方四大名拳。形意拳最早曾名"心意拳",亦称"心意六合拳",它扎根于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其形成与发展均受到传统文化的极深影响。在拳理拳法、功法技法、演练方法、套路编排、武德修养以及养生技击等方面,都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哲学思想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又因本身所具的独特运动风格和深厚文化内涵,所以愈来愈受到海内外广大形意拳爱好者的青睐与瞩目。  相似文献   

10.
罗明福 《武当》2008,(1):4-6
武当武术又称武当拳、武当内家拳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她以道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具有内外兼修、以柔克刚的独特风格。武当武术博大精深,是传统武术内家拳派的总代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在有关部门不懈努力下,现已挖整出武当派功法达29个门派280多个功法套路,其主体内容涵盖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其中尤以太极拳为秀。目前,太极拳已风靡世界,习练者以亿数计。练太极拳不仅成为一种特殊的健身方式,它还附加有许多政治、经济、文化内涵,还成了人们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说武当武术不仅是武当山的、湖北的,她更是中国的、世界的。新时代;弘扬武当武术,服务和谐社会的构建,服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精武》2010,(11):52-55
张占魁大师(字兆东,1865-1938年,河北省河间人),是天津卫中华武士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其由始至终的重要领导人。他少年时,师从河北省形意拳第二世传人刘奇兰大师习武。后受郭云深大师提出的“形意与八卦拳路不同,但拳理一样”的影响,又拜八卦掌宗师董海川为师习练八卦。他还经常演练自创的太极拳。他是清末时期内家拳的佼佼者,誉满天津卫。  相似文献   

12.
正著名武术家王锦泉(1914-2007),河北省通县人,毕生从事中学体育教学工作。1930年参加山西省国术促进会,拜促进会教练赵思杰为师,学练长拳,三皇炮捶等。后由赵师介绍,拜王新午为师,学练岳氏八翻手,太极拳等拳法。约在1942年拜李洛能之嫡孙李振邦为师,学练形意拳,又从武友、河北省邢台曹柯先生,交流研学杨氏太极拳。在良师益友的指导下,研学了八卦掌,八卦撩阴刀等拳法,深得形意、太极、八卦等内家拳之真髓,造诣很深。  相似文献   

13.
形意拳同太极拳、八卦掌一样,皆属内家拳种。要求练者内外兼修,内练气血,外练筋骨皮形体。但形意拳同太极拳、八卦掌相比较,又突出刚力明劲,使初学者颇难掌握。 且此拳练时需刚柔相济,明劲浮而暗劲实。伤人于无形。因此,要求初练者须不疾不缓,不骄不躁,循序而渐进。遗憾的是,现代大多数练拳者只知练形,而不知练意,形似而神离,从而走上岐途、弯路。甚至刻意追求,最终会越拔越僵。以致全失内家拳之根本,而趋之于拳击、散打之风流矣。 大凡练内家拳者都认为:刚开始练时,应先练形而后生意,最后达到形神兼备、心神合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牛胜先 《武当》2010,(3):19-21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历史悠久,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极为深远。太极拳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是道家思想的产物。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武当剑,古称武当派,又称内家拳。与此相对应,少林拳等武术属于佛教思想的产物,古称少林派,又称外家拳。在研究太极拳的著述中,由于《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详细刊载了关于太极拳的一系列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正张静(1964-),女,汉族,山西省太原市人。体育高级教师,国家一级武术裁判、中国武术六段;省形意拳协会副主席。自幼随父(张希贵)学习武术,三十余年基本上掌握了多种传统武术套路:长拳、短拳、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鞭杆、刀、剑等浑元武术拳法;多次参加全国、全省武术比赛,均获佳绩。2007年参加首届国际传统武术邀请赛获得浑元形意拳、浑元太极拳和散手拳三项第一名;多次参加省武术比赛的竞赛及裁判工作,五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太极拳发源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张三丰不是太极拳发源的代表人物,武当内家拳的形成年代不在宋元明时期,而是在清代初年;太极拳拳路传承和拳法要领与武当内家拳有明显区别,不是武当内家拳大屋顶下产生的拳种.  相似文献   

17.
传统武术各流派,其核心部分都有一些基本训练套路,譬如查拳的十路弹腿、八卦掌的老八掌、形意拳的五行拳、陈氏太极拳的一路大架等。就是这些基本训练方式,形成了该武术流派的风格。  相似文献   

18.
马原年 《武当》2007,(7):35-37
作为内家拳的形意、太极、八卦,都主张发整劲。这在三种拳的拳谱中都能体现出来,形意拳谱中的“腰挺则四梢一统”,太极拳谱中  相似文献   

19.
车星辰 《武当》2008,(2):23-25
形意拳,曾名心意拳,亦称心意六合拳,由山西永济县尊村“神枪”姬龙峰所创,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了,与少林拳、太极拳、八卦掌并称为我国四大名拳,百余年来薪火相传,蓬勃发展,已形成多种独具风格的不同流派,备受海内外广大武术爱好者的青睐与瞩目。  相似文献   

20.
雷世泰 《武当》2007,(11):10-12
三拳合一孙式太极拳是综合了孙式三拳——太极、形意、八卦的精华而成的,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本来是孙式拳的特点和优点,是应该好好理解和继承发扬的,但是却被人有意地淡化,似乎一提三拳合一就是破坏了太极拳的统一性与完整性,就是要把太极拳练得忽刚忽柔、忽快忽慢、忽高忽低,就是破坏了太极拳的恬淡虚无、纯以神行的优良风格。这实在是一种误解。不仅是对孙氏太极拳的误解,也是对形意拳和八卦掌的误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