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课程。文章从农村青少年犯罪依据入手,分析了农村青少年犯罪心理原因,叙述了农村学校心理学开展情况,对我国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和特点,并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探讨了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和特点,并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探讨了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心理健康同身体健康一样重要,光有身体健康而没有心理健康,那不是真正的健康。青少年的心理不健康或存在障碍,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正常成长,而且还会导致犯罪,酿成悲剧。因此,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及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素质低、心理不成熟、压力大、不良同伴的影响、性无知、无正确的是非观等心理问题是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内因.为了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社会各方面应该密切配合,认真做好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犯罪,一般是指已满14周岁而不满25周岁的人实施的犯罪.近年来愈演愈烈的高校学生犯罪问题不容忽视,已经成为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我看来主要问题出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调节的失误。要遏制住高校学生犯罪的源头,必须从心理健康抓起,提高在校青少年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能真正起到控制青少年学生犯罪案件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犯罪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研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特点,原因,从心理健康教育角度探索,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祖国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王铁民 《德育信息》2002,(6):32-34,19
青少年犯罪在近几年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势头并出现了低龄化。犯罪活动出现团伙化,智能化,“好学生”、女学生犯罪呈现出增长的趋势。青少年犯罪活动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原因。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和措施,从社会方面讲:1、要尽快建立起全社会的预防机制。2、重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外部环境。3、努力做好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帮教工作;从家庭方面讲:1、重视家庭教育,讲究教育方法。2、强化防范意识,承担家庭义务和责任。3、维护家庭的团结与和睦;从学校教育方面讲:1、实施素质教育,加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是学校中的经常任务。2、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根本措施。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我国广大的农村,由于存在父母进城打工子女缺乏亲人关怀、学校的监管又不到位及社会环境不良等原因,农村青少年的犯罪率有上升的趋势,留守青少年犯罪人数大幅增加、伤亲案件增多、团伙盗窃的案子增多、团伙盗窃的案子增多、作案方式越来越成人化.对农村青少年犯罪进行探讨很有意义,在分析农村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其中包括:开设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课、加强法制教育、为农村青少年提供课外活动场所、家长应该把孩子的教育放在首位、通过提高农民创收能力完成农村劳动力就地转化以减少未成年人父母为经济收入而双双外出的现象等等.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和教育的迅速发展,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党中央和政府非常关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制定并下发了专门的文件,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都建立了专门的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在我国蓬勃发展。然而,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许多地方至今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不断攀升,青少年犯罪的低龄化日趋明显。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很多,包括社会因素、家庭教育及中国的人口现状等。其中学校教育存在误区也是重要因素。 误区一:心理教育在教育结构中缺失,是现行教育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十三四岁到十七八岁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断乳期,这一危险年龄段的孩子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增强,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但同时辨别是非能力和控制能力较差,对于毒品, 暴力、色情等丑恶现象容易兼收并蓄,甚至进行尝试。在封闭、僵化的应试教育环境中,青少年本身固有的创新意识和…  相似文献   

12.
一、心理健康: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需要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社会现代化使人们在拥有发达的现代文明的同时,也给心理造成了巨大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调查表明:近几年我国大、中、小学生中均存在令人担忧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少学生程度不同地患有焦虑、恐惧、抑郁、强迫症、情绪危机等心理障碍。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也表明: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少数青少年学生情感冷漠、行为异化,甚至重大犯罪事件一次次震惊着社会。作为教育,我们总是不断地问自己也问同行:今天我们怎样教育孩子?承载了太多美好期望的教育在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围绕着这些事件,公众的讨论焦点有的在痛惜和谴责,有的呼叶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有的指出家庭、学校和卒十会要高度重视尊重生命的教育。无疑,这些都是对的。但我认为,问题的核心应该归结到:这是我们的教育体系、是人的素质形成的环境缺失情感教育所致。  相似文献   

14.
孙宏载 《教育探索》2000,(11):73-74
从“大教育”的角度,认真分析了青少年犯罪与教育之间的关联性,提出了优化教育,实施青少年犯罪的早期预防和根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略论加强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洁 《教育探索》2006,(7):97-98
农村青少年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存在着若干心理障碍,如神经紧张与压力过大障碍、生活环境与情绪恶劣障碍、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障碍、学习障碍等。造成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的原因,也有学校的和社会的原因,但农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力和失当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应当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和改进农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文立足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及素质的整体提升,以素质教育的视角,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意义,现代青少年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等方面,逐一做了比较深入系统地分析和探索,努力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某些理论和操作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管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教育实践上,当前心理健康教育都基本沿袭了以往的病理心理学或消极心理学模式,把重点放在预防和矫正青少年的各类心理问题上,其结果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既不能从根本上预防各种问题的出现,也不能发展心理的积极层面,促进青少年真正的成人成才。要改变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必须打破消极心理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岳峻 《甘肃教育》2001,(10):8-8
现在许多家庭和学校偏重学生智力发展,只关心身体的健康,忽视了心理健康,导致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轻生现象、攻击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据统计,全国有心理疾病病人约1600万,而其中1/3是儿童、青少年。因此,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一、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心理发生转变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正处于半独立半依赖、半幼稚半成熟状态,被称之为“心理断乳期”“青春躁动期”或“成长关键期”,而学习的压力、价值的取向、不良风气的影响等最易使青少年在认识上出现一片“真空”…  相似文献   

19.
刘志明 《教书育人》2001,(17):34-35
当前,针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科学的心理作指导,采取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根据当前青少年心理状况及其表现特点,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心理健康是青少年教育的大课题。健康的心理既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又是防止心理疾患的重要法宝。纵观一些品德欠佳和具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其心理特点多表现为精神空虚,是非观念不清,缺乏自制力,动机水平低下,……这些心理失衡现象,都是在心理健康问题上遭到不良影…  相似文献   

20.
当前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个严重且复杂的社会现象,其原因是多重的,但心理问题是青少年犯罪的起点,青少年犯罪从心理角度而言,主要产生于不平衡心理、逆反性心理和孤独及空虚心理。基于此,作为“三位一体”教育模式中的学校教育应真正的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强化德育、法制教育及挫折教育,以达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