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来应该在初中就完成的现代汉语语法教学已经淡出了教学领域,而高中大量的语文教学内容和现代汉语语法关系密切。比如病句、句式变换、文言文等等。在高一起始阶段,补充必要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一、文言文的特点和现行的文言课堂教学现状因为我们的先辈知道语言和时代要变,所以他们把文字脱离了语言,文字单独成为一个系统来表达思想。这种文字保留了几千年的思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高职语文教学实践,通过具体词例分析高职文言文教学中古汉语词汇知识在帮助学生掌握文言词汇、赏析文言文语言方面的运用,阐明古汉语词汇知识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初中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学科,语文知识包含了中华数千年文化的精髓,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文言文是汉语文学中的基础语言,初中生可以通过学习文言文,感受中国历史文化独特的魅力,增加文学素养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爱国情怀。本文结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学不断改革,课程标准也在不断改变.自古以来,汉语作为母语,在中国发展上千年,语言体制在改革,语文教学在不断改进.语文发展至今天,形成了众多体系:诗歌、文言文、现代文等等.而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最难学也最不想学的就是诗歌.诗歌浓缩性强,语言精练,理解起来需要语言和阅读技巧.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完善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技巧,而这些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本人就目前小学语文的教学形式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文言文教学是目前改革呼声很大而动静很小的领域。和语文其他领域的改革力度相比,文言文教学的改革力度目前也确实是小了些。然而,这也显示了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独特性:它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教学容易走向两个误区:1.把文气贯通的文章、情思充沛的文学作品和丰赡深邃的文化作品变成古汉语学习资料;2.割裂文章整体圆融感,形成操作上的文义简单串讲。汉语,因秦始皇统一文字而成为一种横跨二千多年时空而从根本上不会阻隔古今交流的语言,这就形成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可以融会贯通的局面。文言文是经历几百年上千年时空的淘洗留存下来的汉语文学文化文章精品,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汉语独特魅力、美感、语感以及中国文化感悟,宋代鸿儒张横渠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先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的读书理想,可以在学习文言文中得…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历史与文化的载体。文言文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要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要学和爱学的热情,就必须重视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应用和阅读教学法与对话教学法的实施,使文言文教学有一个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8.
沈奖材 《语文天地》2013,(11):33-34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因为古今语言习惯的巨大差异,很多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不感兴趣。但是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古代人民智慧的体现。教材中选取的文言文都是历经几千年而不衰的精品文章。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教学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古今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吸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批判地继承祖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文化修养,丰富文学素养,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与现代社会的融合。那么,在文言文教学中,怎样通过有效途径来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呢?一、通过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阅读文言文所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读不懂,由于这些文言文与现代距离比较久远,学生对很多基础知识都不了解,古今语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比较繁琐。  相似文献   

10.
杨军 《中国教师》2013,(20):52-54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逐字逐句的讲解太过琐碎,而讲得太少学生又不能理解课文、达到课标的要求,教学好像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到底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效率,找到合适的教学路子,是中学语文教师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文言文作为古代汉语,在过去几千年中发生了漫长的变化,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应重点讲解汉语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的变化规律,比如汉字字义的变化规律等等。使学生能够"穿越时空",用古人的思维来理解文言文,掌握文言文学习技巧,是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学习文言文,这是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应该给文言文教学引一口活水,让古代的语言活在现代的表达里,用现代的技术激活古代的场景,用现代的观点解读古代的思想,让文言文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从而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李玉慧 《现代语文》2014,(3):105-107
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历久而弥新的课题。新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季羡林先生对汉语言文字特点的分析中也指出,“中国汉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现代汉语的综合性依然存在,多义性依然存在,学习汉语还得重视语感。”这些均可见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重要性,而初中阶段正是语感形成的重要阶段,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也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学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就对语感的认识和培养,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是汉语语言的根源,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得以传承的载体,文言文在高中语文课本中占据很大的比重,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有着多年经验的教育工作者反映,文言文一直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难点。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文言文本身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生涩难懂的语言形式,另一方面授课教师教学方法的落后。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多数是教师字字落实的翻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机械地记忆着一些实词或者虚词的意思,整个教学课堂毫无生气,学生在昏昏欲睡中完成了一节课,要想改变这种不良现象,就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分析了高种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中的一部分,以其语言的古朴典雅、思想的博大精深、风格的异彩纷呈而成为文学殿堂里一笔宝贵的财富。在文化的承继与发展中,焕发出不竭的生命力,闪耀着古人智慧的光芒。因此,文言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非凡。但是,由于每年高考文言文部分主要是考词义和翻译,所以,当前的文言文教学基本上仍停留在落实字词句的层面上,采取的仍旧是逐字逐句读读译译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文言文教学把那些流传了几千年的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弃置不顾,只注重文字教学,岂非璀璨的民族文化之不幸,当前语文教育之悲哀?再看当今经济浪潮下,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而文言文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有机载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分析解读能力的培养,这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弘扬中国历史文明。本文中,笔者立足于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分析目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现状,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开拓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未来迈向社会的资本。尤其语文文言文阅读中蕴含着很多文化,是我国几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精神,能够改变学生的心态,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性,带动学生不断进步、发展。然而,由于文言文教学存在一定难度,加上现代教学方式没有改变,使得学生对  相似文献   

17.
初中文言文课文传承着古代文明与文化,且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课文虽都是脍炙人口、"文不甚深"的名篇佳作,但学生因缺少文言文使用环境,学习时多无从下手。而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课堂偏重文言文字、词、句的翻译与理解,学习气氛沉闷,学生缺少兴趣与热情。那么,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呢?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和载体,是我国古人人生价值和情感世界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源泉。可是在文言文教学又问题重重:现代社会中中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应用很少,课堂上文言文学习枯燥无味,需要花大力气记  相似文献   

19.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言。由于社会的发展变化,语言也随之而发展变化,历经数千年之久,文言文与现代的语体文已有了相当大的距离。这正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点所在。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学生学习文言文,常常由于一个词弄不通,整个句子就无法理解。“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一个“全”字不通,整句就无法翻译。研究语言的变异,词的变异的研究,占居重要位置。但文言词汇和现代词汇究竟有何异同呢?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呢?语言学界的前辈,通过辛勤的劳动,研究了词的变异,指出了两条规律:一、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全国55个少数民族使用着80多种语言,双语和多语现象在我国民族地区是普遍存在的。何为双语教学?在我国,双语教学就是特指民族教育中运用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为教学用语,借助民族语文学习汉语文,以实现民汉语文兼通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既包括有语言而无文字的民族以母语为辅助手段,以学懂汉语文为目的的初级形式;也包括采用民族语言文字进行与汉语文对比教学的高级形式。1.双语教学顺应母语与思维发展的规律。双语教学符合少数民族儿童语言、思维发展规律和现代教育学原理。任何民族的第一语言———母语,都是思维和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