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莺歌海盆地某区由于目的层HL组发育超压异常,导致识别储层的敏感属性随着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区分储层与非储层的门限值也随之变化,文章将敏感属性消除背景趋势后,将各井之间的横向背景差异消除,将各井的泥岩校正到统一的范围,而砂泥岩的相对关系不变,从而在不同压力背景下采用统一的刻度刻画储层。在运用叠前同步反演技术反演密度体识别储层的孔隙度时,常规的井外推插值建模难以准确的反映地层的低频速度和密度趋势。文章采取了在井的约束控制下按照地震速度谱趋势建模的手段,准确的获得了地层的低频速度和密度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密度体反演的精度,进而提高了储层预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与埕岛油田主体相比,埕北245井区油层厚度相对较薄,横向变化快,使用单一的反演技术很难对储层进行精细的预测。采用Jason稀疏脉冲反演技术和EPS地震约束反演技术联合可以有效提高储层预测精度。横向上,稀疏脉冲反演结果比较忠实于地震,可以用来描砂体边界;纵向上,EPS地震约束反演分辨率比较高,可以描述薄层,二者相互结合,可以实现储层的精细描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滚动开发工作的深入,分析工作遇到瓶颈,影响着开发方案的进一步部署。现阶段对于储层预测的精度越高,常规的储层预测砂体描述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开发工作的需要,本文首次在该区利用基于波形驱动算法的反演方法对储层进行反演,结果与井吻合程度达80%;在平面上井震结合利用实钻井统计数据对属性进行约束,落实了储层厚度的平面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4.
冯瑞 《今日科苑》2007,(8):86-86
本文介绍了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方法,在解释地震剖面时,要以盆地构造样式和盆地的充填模式为指导,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平衡剖面技术,以人机联作解释系统为手段,综合利用钻井、野外地质资料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地质解释.本文着重从地震的相干体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地震属性分析及储层预测技术、变速成图技术、测井处理和解释技术、多井约束反演技术和汕藏地质建模等技术的应用,来阐述这些技术所能解决的汕田实际地质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杨强 《内江科技》2013,(8):39-40,38
本文从潜江凹陷蚌湖地区岩性油藏勘探现状出发,总结当前勘探的瓶颈为储层预测。针对这一问题,结合相应沉积相特征,通过沉积古地貌分析和地震属性分析、地震相分析、频谱成像等方法,将地质小层对比预测结果与地震储层预测结果相结合,精细刻画潜江组主要目的层的储层展布特征;应用地震属性约束建模法进行叠后波阻抗反演,并和叠前密度反演结果结合,应用法线距离方法来识别渗透性砂岩和盐岩,进而解决储层预测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地震数据的生成是建立在褶积原理上,但地震剖面绝不能直接用来当作地质剖面,直接将地震剖面当地质剖面来解释会产生许多错误,基于模型的测井约束反演就是建立在褶积模型基础上,应用波动理论进行地质建模运算,结合测井资料所具有的视高频以及甚低频信息,大幅提高地震资料频带宽度,通过不同的内插外推方法进行运算,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取地震剖面里蕴含的地质细节,直接用于反映地下地层分布和岩相类型。精确的基于模型测井约束地震反演可以有效的结合地震横向高分辨率、测井详细的纵向分辨率以及丰富完整的地质模型信息,在储层预测与地震资料综合解释上具有非常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合研究区地质、地震、测井等各类信息,以Jason软件为地震反演的平台,从测井约束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技术的基本原理出发,探讨反演过程中测井资料的标准化处理、地震子波的提取、时深关系的转化以及初始波阻抗模型的建立等关键技术环节并运用该反演技术对霸县凹陷文安城东地区进行了储层预测,其预测结果与实际资料吻合的很好。  相似文献   

8.
泌阳凹陷深凹区多发育薄储层,预测难度较大。通过对研究区内井的测井曲线进行交汇分析,确定能够区分储层的参数;综合利用地震资料和井数据,对获得的参数进行正演模拟,分析储层的特征响应,从而确定能够区分储层的最优参数;然后进行储层参数反演,最终确定合理的地震储层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9.
赵忠泉 《内江科技》2012,(8):106+93
井约束地震反演和频谱成像的综合应用能很好地解决复杂地区的储层预测与成像任务,其不但能很好地预测出储层,而且能很好地预测出有利储层的分布范围。从属性剖面图(反演及频谱成像)和平面图(目标构造图及目标储层反演厚度图)上可以分析砂体在纵向和空间的分布与发育情况以及与构造的关系,综合平面和剖面的分析结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勘探风险、提高勘探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在井资料较少的油田早期评价阶段,仅以井资料为基础的传统地质建模技术难以满足地质研究的精度要求。本次建模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地质、开发动态等多种条件数据,采用井震结合及相控建模的方法建立地质模型,有效提高了模型的精度,对开发早期油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针对砂岩储层,其最有效、应用最为广泛的预测方法是井震联合反演。而井震联合反演除了要求地震资料要有较好的品质外,还要求研究区内测井资料能准确可靠地区分出岩性。本文以GF区块常规测井资料为基础,对研究区各测井曲线岩性敏感性进行研究对比,并分析了砂泥岩的最优门槛值、最佳识别率以及岩性敏感曲线与声波时差AC曲线的相关性,寻找出最能反映砂岩特征的数据,进而为储层的准确预测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吴倩  方小宇  王玉 《内江科技》2015,36(6):24-25
厚层底水油藏的储层具有隔夹层发育的特征,一般传统基于目标体地质建模方法难以描述隔夹层厚度、延伸长度及其在井间的连通情况,本文通过引入地震约束波阻抗反演,综合运用地质研究、生产动态特征及地球物理反演的成果,设置井间隔夹层连通概率的方法来建立隔夹层模型,解决了层内隔夹层建模的难点问题。通过对井间连通概率研究后建立的模型能较好的反映隔夹层的分布,油藏数值历史拟合模拟效果较好,预测效果与后期挖潜生产井的效果一致。井间连通概率设置的隔夹层建模方法是研究隔夹层空间分布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井间三维对比等新技术为依托,结合传统建模方法,从储层构型和沉积相分析入手,对杜84块兴隆台油层一注多采试验区进行了精细构型建模研究,并与生产动态结合,对一注多采初期井组受效情况进行了分析。井震结合,量化了实验井组间的连通性,对一注多采井组产量进行了预测,估算了其长期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赵振东 《中国科技纵横》2011,(18):262-262,258
苏里格气田苏53区块已有足够数量的控制气田储层分布的高分辨率常规二维地震资料,但有测井资料的完钻井较少,且井点分布不均匀性。二维反演结果的精度主要取决于井点分布情况以及地震资料的利用率,针对该块的实际情况,挑选其中质量较好的地震测线,利用成熟的井约束反演技术,选取对目的层含气性敏感的多个地球物理参数,进行了含气砂岩反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岩性预测结果与井点的吻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飞雁津油田主要舍油层系为馆陶组河流相砂岩地层,运用以地震信息为主的相分析、地震属性参数分析、洲井约束反演、三雏可视化、聚类分析等新技术开展勘探和滚动勘探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实验和应用表明,地震属性参般提取和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在谊类砂体的描述中最为成熟,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贾玉茹 《内江科技》2012,(11):119-120
分频属性反演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地震反演技术,运用Marr小波模拟Ricker子波将地震记录分为由低到高不同的频率体。运用神经网络或者支持向量机对提取的分频体属性和能有效反应储层特征的井曲线建立非线性映射关系,将这种映射关系作用于地震,从而得到反映储层特征的反演体。  相似文献   

17.
赵刚  谢军  文静  张中劲 《内江科技》2012,(6):91+105
针对牛圈湖油田特低渗透油藏开发现状及地质特征,结合取心井岩心相和所有井测井相综合研究,通过划分井的沉积微相来对目的区块沉积相进行研究。利用沉积微相的研究成果来约束岩相模型的储层参数的空间分布,建立储层岩相模型。采用相控建模技术,分小层分岩性统计各种物性参数分布特征;利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分别进行模拟,建立研究区域的渗透率、孔隙度模型。  相似文献   

18.
地震勘探技术是油气资源,地球深部探测及工程勘察等重要的物探方法之一,而地震反演技术是地震勘探的核心技术。地震反演技术是利用采集到的地震资料反推地下介质的波阻抗或速度分布,并估算储层参数进行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的一种技术方法,对储层预测,内陆深部探测及隐伏油气藏等勘探过程中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简述了近年来的几种地震反演技术理论,并对地震反演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
冯洪升 《内江科技》2014,(3):119-120
本文应用多点地质统计方法综合地震信息进行了河流相储层模拟。首先,基于测井解释和对研究储层的整体地质认识,使用基于对象的非条件模拟算法建立了反映砂体分布特征的训练图像。随后使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方法从地震数据中提取了砂体,同时使用主成分临近变换制作了砂岩概率体,并从砂岩概率体提出了方位角体。在将砂岩概率体、方位角体作为软数据约束的情况下结合先验地质模型进行了河流相储层建模,模拟结果不仅再现了储层的真实特征,还大大降低了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0.
宋胜男 《内江科技》2014,35(11):29-29
<正>胜利油田滩海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完钻井少,资料获取难度大,给油田开发尤其是滩海新区开发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自Petrel软件引进以来,我们依靠软件良好的一体化平台,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地质、油藏等信息进行地质建模及储层预测,并利用三维地质模型对油藏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终通过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指导复杂结构井的钻探,大大降低了滩海地区开发的风险。本文从地震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