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写好作文首先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但是写作不能照搬生活,而必须通过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将生活的原样变成写作的材料。同样的道理,写作也不能照抄阅读的作品,只有通过对所读作品的感悟思考,才能吸取作品中的各种精华,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王岩 《学语文》2007,(6):51
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在为《现代写作报》题词时写道:感悟生活,锤炼文字。感悟是连接生活、阅读和写作之间的一座重要的桥梁,也是写作这项活动的决定性因素,没有感悟就不会有写作。所以说,感悟是写作的源头,是写作的基石,是写作的生命。培养学生感悟能力是语文与作文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写作离不开生活,没有生活,写作就会成为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写作的本源是生活,因而,写作者要学习写作就必须学会体验生活,感悟生活。阅读是借助文字来看世界,实际上也是阅读者间接感悟生活的方式。人的一生短暂,世上的事不可能一一去亲历,这就需要阅读。阅读能洞悉生活,是提高写作的重要前提。笔者尝试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中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4.
早在30年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就曾言:“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识字,都要练习写作,并不是为了给自己捐上一个‘读书人’或是‘文学家’的头衔,只是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能写文章算不得可以夸耀的事儿,不能写文章却是一种缺陷,这种缺陷跟瞎了眼睛聋了耳朵差不多,在生活上有相当大的不利影响。”(《文章例话》)确实,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需要。但谁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要写出好文章离不开对生活的感悟。因为写作是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表述,而人的思想感情有缘于对生活的感悟,可以说,感悟是写作的生命。因此,只有切切实实地感悟生活,才能走出“克隆”式作文的窠臼。  相似文献   

5.
生活是一切知识和情感的最初源泉,写作也同样依赖于生活。体会生活、了解生活、感悟生活中蕴含的丰富哲理,才能给写作以无限的生机。感悟生活是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石,对写作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感悟就不会有写作。所以说,感悟是写作的源头,是写作的基石,是写作的生命。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语文与作文创新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作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6.
生活是学生写作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学生要善于从生活中选取写作的内容和写作的素材,把生活素材融入写作中,使自己的写作清新而密切联系实际。本文主要探究了学生如何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以及倾听生活等方式来获取写作素材,确保自己的写作朴实而新颖,使读者久久不忘。  相似文献   

7.
写作要重视生活积累。生活积累包括直接积累和间接积累:直接积累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生活的真实,从而不断地搜集、积累写作素材;间接积累即扩大学生课外阅读进行积累。  相似文献   

8.
崔文杰 《现代语文》2006,(12):121-121
“又写作文,烦死人了。”每当作文课时,相当多的同学露出了无奈的神色。“这节课我们不写作文了。”当我这样宣布时,班级总是一片欢呼。每次上初一的作文课,我都深感不安,但这也的确相当真实地反映了不少中学生的写作心理。从心理学上看,写作动机源于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而这感悟和思考的前提是生活中的如海潮般奔涌的素材;或者倒过来说,是生活打动了我们的心,使我们忍不住有一种要表达的冲动,因此,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应该是写作的规律,也是我们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方向。对此,王蒙曾说过:“当你拿起笔时,你激动,你…  相似文献   

9.
"任何平凡的东西只要你用心灵抓住了,它就能现出珍珠般的光辉来."写作也一样,要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要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借它山之石来开启自己的心灵之玉;要坚持不懈地练笔,开展多元化写作.用心灵去感悟生活,浸染文字,从而写出心灵之作.  相似文献   

10.
一、教会学生感悟生活,激发写作欲望。 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或脱离生活,或对生活理解肤浅、片面,甚至偏激,这是当前学生作文的共性。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远离了作文的源泉——生活。“新课标”中的写作教学为此明确指出:“学生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是对学生最好的写作指导,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我们对美的发现。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善于引导并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快乐写作的信念。为此,教师可以采用鼓励学生留心观察、感悟生活,扩充阅读、丰富文库,激励提高等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写作,在写作中感受快乐。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部编教材写作教学内容趋向条理化和序列化。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材资源,从整体上构建单元写作教学框架,把单元作文训练重点进行分解,通过阅读和写作的融合,分散写作难点;设计与写作相关的观察活动,使学生养成观察、感悟生活的习惯,把生活与写作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把“表达与交流”作为高中写作的教学目标,这是极具指导意义的。它不仅要求学生要增强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而且要在感悟的过程中去发现、体会并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应用于写作中。它对学生作文的限制束缚减少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写作态度及其抒发的真情,强调个人自由的表达。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有个性、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下面我就新课程实施三年以来所发现的高中生写作现状提出几点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李新颜 《考试》2009,(1):30-30
高中作文教学要打消学生写作的畏惧心理,使学生通过感悟生活而进行写作,并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指导学生多吸收有益身心健康的知识。  相似文献   

15.
写作是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是一个人一生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如何进行写作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呢?至此,我想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体会。一、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写作首先要解决有物可写的问题。据我调查,当前中学生写作最感困难的是缺乏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作家创作要靠生活,学生写作文也要靠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只有认真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写作水平才会不断提高。平时,我经常要求学生处处做个有…  相似文献   

16.
写作离不开对生活的感悟,大凡好文章好作品,皆来源于生活。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无不充满了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体悟。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从而让学生有话要说、有话可说、有话想  相似文献   

17.
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一直以来,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效率都不高,因为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对学生开展生活化教学,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乏对生活的感悟,从而使得学生的写作变成一种应付,在学生的文章中,我们无法真切地感受到学生对于生活的感悟和认识。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效率,初中语文老师就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写作生活化教学。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教学》2008,(2):F0002
写作要回到人的生活本身和心灵本身,语言表达仅仅是写作过程中抵达彼岸的一座桥梁。阅读应该是"心"的感悟,当心和心相遇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中语会“十五”重点研究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组的领导下,开展“开发写作教学的资源”的研究,引导学生亲近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到比他们自身更宽广更深入更真实更缤纷的生活大舞台上放飞心灵,天马行空,自由飞翔。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一定程  相似文献   

20.
要培养中学生能够写出"文以载道""文如其人"脍炙人口的美丽佳作来,就要提高中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他们写作思维的发散性、创新性,积累人物形象,透视人生真谛;积累自然小景,提高审美情趣;积累精词美句,学会语言修辞。要求他们多读书、读好书,积累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引导他们用心细致观察并感悟生活,在写作中流露出真情实感;启发他们捕捉写作的灵感,掌握写作审题立意的技能技巧,最终写出引人入胜的美文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