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毅民 《收藏》2006,(4):29-29
近些年.中国的民间收藏活动和文物艺术品市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盛况空前,在总体蓬勃发展的同时.新的问题、新的困惑亦不断袭来。一时间.收藏圈热衷捡漏.仿造者各显其能.拍卖会越做越大.收藏家重新洗牌.媒体持续热播.藏界不断反思。诸如现代收藏品的文化价值、民营企业家的收藏投资行为.收藏市场的赝品充斥、鉴定家的道德良知、艺术品拍卖的行业规范等等,都成为收藏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收藏》2009,(3):187-187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金融危机在2008年下半年开始波及中国艺术品市场,各大拍卖公司’08秋拍普遍成绩不佳。如何重振艺术品市场,如何在当前的环境下收藏,成为业界关注的话题。艺术品收藏博览会历来是艺术品市场的一线市场,在各地艺术品博览会纷纷推迟和取消的情况下,第二届中国西安国际艺术品收藏博览会逆势登场,将于2009年4月30日至5月3日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如期举行。  相似文献   

3.
李毅民 《收藏》2007,(3):22-22
新年伊始,2006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烽烟仍在人们心头挥之不去。为厘清当前艺术品市场复杂的脉络走向,我们约请了四位对艺术品的收藏、投资深有研究的专家,请他们对画廊业、拍卖业和艺术品收藏领域的症结进行梳理,考量其宏观前景,希望对读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收藏》2001,(2):84-84
由《收藏》编辑部发起组织的2000年中国内地收藏界十大新闻评选活动,在继续得到各地收藏组织和广大收藏爱好者参与支持的同时,又吸纳了中国中央电视二台商务电视节目组织全国十家媒体进行艺术品市场投资热点评选的积极成果,因而更加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0,(12):21-27
10月23日,主题为“人文北京.典藏世界”的高峰论坛与北京文物博览会同期进行。论坛以“北京在全球艺术品收藏市场中的定位”“收藏的境界与视野:如何引导成熟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收藏理念”诠融资本如何分享艺术品盛宴”“在北京迈向世界艺术品交易之都的进程中,博物馆的定位与思考”4个板块展开。  相似文献   

6.
杨敏 《收藏》2007,(8):173-173
北京文珍缘文物鉴定咨询有限公司由全国工商联古玩业商会中国古玉器研究会于2004年创办。该公司宗旨是以权威的实力为客户服务。目前,鉴于艺术品收藏和投资市场的迅猛发展,真伪鉴定已成为阻碍艺术品收藏投资最突出的问题。为此,本公司诚聘多位国家权威级的鉴定专家为藏友提供鉴定服务,  相似文献   

7.
《收藏界》2014,(8):1-1
如今.只要打开与艺术品收藏市场相关的媒体,你会发现,各种各样相互矛盾的观点充斥其中。有说艺术收藏市场将陷入长期低迷的,有说艺术收藏市场正在复苏的,也有说艺术品收藏正当时的,很多人对此感到迷惑,那么作为一个普通的收藏爱好者,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艺术市场的这种迷局呢?笔者以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艺术品市场的行情走势是跌是涨其实并非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收藏这种文化活动,看待你的藏品。  相似文献   

8.
季英伦  李忠斌 《收藏》2008,(9):18-19
自2003年以来.国内艺术品市场一直处于上升通道.中国艺术品开始受到全球的追捧。根据最新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资料,2007年度全球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总成交额约236.9亿元.2006年度全球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总成交额是168亿元,较2006年增长29.10%。热钱往哪里去7大部分行内人士持续看好2008年的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与此佐证的是.经济发展催生了国内新富豪和中产阶层的形成.而消费和收藏艺术品,正成为这个群体新的时尚和主张。  相似文献   

9.
董凡 《收藏界》2011,(2):26-31
对于艺术品收藏行业来说,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收藏投资大潮一浪高过一浪、艺术品拍卖市场捷报频传、收藏活动此起彼伏,收藏组织更加活跃,每一个收藏者、每一个关注艺术品收藏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个行业在这一年强劲的发展势头。……回顾2010年,有哪些行业大事应当留存在公众记忆之中?本刊的盘点将为读者深入解读艺术品收藏行业的精彩2010。  相似文献   

10.
《收藏界》2015,(3):16-17
当今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兴旺势头,是历史上所罕见的。这自然是由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与国人生活富裕度的大幅提升所催生的,也与信息化的媒体和公司规模化炒作不无关系。尤其各种公司的大规模资金投入艺术品市场,加上各个阶层的人怀着各种动机和目的,介入艺术品收藏市场。有人纯粹是出于个人爱好,为收藏而收藏;有人是想通过艺术品收藏,使艺术品能得到保护和文化传承;有的艺术家为了通过收藏艺术品的过程,品赏艺术品的  相似文献   

11.
杨敏 《收藏》2013,(1):17-17
季节轮转,云卷云舒,《收藏》已走过20个春秋。 20年,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一个团体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一段生命历程。20年前是历史的巧合,也是历史的必然,中国艺术品收藏传媒、民间收藏组织和艺术品市场在改革开放后所积聚的经济能量和文化能量的推动下同时发轫,“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古物在人们的心目中呈现出全新的面貌,艺术创作加速...  相似文献   

12.
岳岩 《收藏》2009,(8):14-16
台湾寒舍艺术中心第一任总经理、大学教授、纵横全球各大华人艺术品收藏市场的台湾地区最大收藏团体“清玩雅集”发起人,经手圆明园兽首文物、帮助内地建立起艺术品拍卖市场.  相似文献   

13.
胡月明 《收藏》2006,(4):152-152
2月21日,中国国际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博览会组委会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首届中国国际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博览会暨第六届中国艺术产业(电视)论坛将于9月25~29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文化部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主任梁钢、副主任陈兴保,文化部市场司综合处处长孙秋霞及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主任助理胡月明等组委会相关成员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14.
王志军 《收藏》2011,(4):52-58
在2010年的中国艺术品秋拍中,有更多的中国书画迈进了"亿元门"。更多的富人因通货膨胀而焦虑、痛苦,匆忙涌进了文物艺术品市场,艰苦跋涉在收藏和投资路上,他们让自己并不钟情的文物艺术品的价格飞了起来。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01,(5):22-22
徐湖平芒编,章义平编著的国内首都大型综合性收藏资料汇编——《民间收藏大观》,近日已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为大16开本.400余页,73万余字。内容立足江苏,涉及全国,收录了以江苏地区为主的收藏家、收藏爱好者3000杂人,并注明其主要的收藏品种及通讯地址。书中系统地收辑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主要的收藏组织,收藏刊物、收藏品市场、个人收藏馆、古玩店、画廊、艺术品公司、  相似文献   

16.
胡晓曼 《收藏》2008,(1):192-193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艺术品收藏投资成为金融证券、房地产之外的另一个热门投资种类。根据中国收藏家协会资料,目前中国的藏友人数有7000万之多,而且每年以10%-20%的速度递增。放眼各地,收藏市场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大江南北。打开电视,翻开报纸,与收藏有关的节目、栏目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17.
网上淘宝记     
周意杰 《收藏》2006,(1):74-74
网络时代的急速发展和艺术品市场的空前火爆,使得网上收藏和拍卖日益受到广大收藏爱好者的推崇和喜爱。收藏网友足不出户就可在网上练摊,选择自己中意的藏品。  相似文献   

18.
牟建平 《收藏界》2011,(10):34-38
由于艺术品的稀缺性和不可复制性决定了其具有较大的保值和升值的优势,近年来.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古董珍玩、油画、家具、古籍善本等艺术门类高价拍品层出不穷.屡屡打破成交纪录.尤其是书画板块.亿元拍品迭出.成为投资的新热点,来自各种社会游资更助推了艺术品市场的全面通胀.也助长了泡沫的出现急功近利、盲目投资等现象使风险加速累积,也滋生了赝品泛滥等乱象.艺术品资本化成为眼下的一个发展趋势。这些严重阻碍了艺术品市场的良性发展.已经让中国的文物艺术品在海外市场受损.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将对中国的收藏市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该如何规避风险?如何做到理性投资?以下这篇文章作者谈了一些个人观点.为购藏者提供了一些指导.也希望对热衷收藏书画门类的投资者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冯飞龙 《收藏》2007,(3):25-25
回顾中国艺术品市场所走过了的十多个年头,我们看到了艺术品拍卖公司的蒸蒸日上,看到了艺术品古玩商人的发达。然而,在大好形势下,我们也看到,高雅的艺术品有时只不过是一个被炒作的筹码,而有些价值低下的,只要能靠上艺术品之名,买进卖出只要能盈利,就被认为是最好的艺术品。由于评定艺术品的价值标准错误,而导致艺术品收藏的现状更为复杂,这正是艺术品市场初级阶段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20.
巩天伟 《收藏》2006,(11):153-153
2006年9月25日下午,由文化部主办、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承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开幕。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高洪波,中国美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大为,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司长刘玉珠,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钱林祥,文化市场发展中心主任梁钢等出席了开幕式。《收藏》杂志作为支持媒体单位应邀参加了博览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