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来自正在东京举行的日本农艺化学会年会的消息,日本科学家在海水中发现了能够完全分解环境激素类物质的细菌。 取得这一科研成果的是大阪市立工业研究所的酒井清文等人。他们把化学物质双酚滴入从附近的濑户内海中取出的海水里,希望从中培养出能够分解这种物质的细菌,结果如愿以偿。他们发现,有一种细菌在20到30天的时间内百分之百地分解了双酚。 环境激素是指环境中存在的一些能够象激素一样影响人体内分泌功能的物质。它不直接作为有毒物质给生物体带来影响,而是以激素的形式对生物体起作用。即使数量极少,也会使生物体的内分泌失衡,出现生殖器畸形、精子数量减少、乳腺癌发病率上升等现象。双酚是一种化学物质,是制造食品容器等塑料的原料,它有打乱动物内分泌功能的危害性,因此被日本政府指定为环境激素物质之一。  相似文献   

2.
环境激素,英文叫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 cals或endocrine disruptors,直译叫做“扰乱内分泌化学物质”。环境激素是指人类生产、生活释放到环境中的,一些能够像激素一样影响人体内分泌功能的物质。  相似文献   

3.
对于激素,大家并不陌生,从人体生理学的角度看,激素是人体内分泌器官分泌的对人体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微量物质。例如,性激素可刺激生长发育和生殖系统的成熟。那么,什么是“环境激素”呢?科学家认为,“环境激素”是指释放到环境中能导致内分泌障碍的化学物质。它包...  相似文献   

4.
环境激素是指从环境中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内并干扰其正常内分泌机能的化学物质,它们具有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能对生物体内的正常激素功能施加影响,导致人类和动物的生殖功能下降、生殖器肿瘤、免疫力降低,并引起各种生理异常。绝大部分环境激素都是由人类活动释放到环境中,使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受到威胁,现已成为继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之后的又一全球性环境问题。目前全世界大约有8万种化学物质直接为人类所用,许多有害化学物质在使用过程中进入环境并引起环境污染,但这些有害物质并非都是环境激素。  相似文献   

5.
①英国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生长在受污染水域中的大部分雄性鱼会变成两性鱼或雌性鱼;鸟类吃了含有杀虫剂的食物产卵减少,蛋壳变薄,很难孵出小鸟,一些鸟类甚至濒临灭绝。专家们指出,罪魁祸首是环境激素。②环境激素是指那些干扰人体正常激素功能的外因性化学物质,具有与人和生物内分泌激素类似的作用,有时能引起生物内分泌紊乱,又称环境荷尔蒙。环境激素通过环境介质和食物链进入人体或野生动物体内,干扰其内分泌系统和生殖功能系统,影响后代的生存和繁衍。专家们已经筛选出70种化学品为环境激素类物质,其中有7种最危险的多用来制造人们…  相似文献   

6.
李克 《语文新圃》2007,(12):19-21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人造化学物质大约有10万种,每年会产生出大约1000种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当中,有一些能够像激素一样影响人体内分泌功能的物质,它并不直接作为有毒物质给生物体带来任何异常影响,而是以激素的面貌对生物体起作用,即使数量极少,也会使生物体内的内分泌失衡,出现生殖器畸形、精子数量减少、乳腺癌发病率上升等现象.……  相似文献   

7.
徐利红 《科学教育》2006,12(4):52-54
在正常情况下,人和其他生物能根据自身各个生长阶段的需要合成各种代谢调节物质,即内分泌激素,使自然界中的生物得以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然而,近些年来,人类不断发现一些存在于生物机体之外的、具有与人和生物内分泌激素作用类似的物质,有时能引起生物内分泌紊乱,就将之称为环境激素,又称环境荷尔蒙。环境激素已成为继臭氧层、地球气候变暖之后的第三大环境问题。1“环境激素”的由来和产生日本早在1977年就提出过“环境激素”这一概念,但是,“环境激索”一词是1996年由美国《波士顿环境》报记者安·达玛诺斯基所著的《被夺去的未来》一书…  相似文献   

8.
根据英国近年来的一项调查报告证实,由于“环境激素”的影响,雄性动物有发生雌性化的严重趋势。生活在工厂排放污水河流中的石斑鱼,有60%发生了变性现象,不少雄性石斑鱼竟然能排卵,并且出现了两性鱼。所谓“环境激素”,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释放到环境中的一类有害物质,它在动物和人类的体内起着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从而导致这些动物的内分泌紊乱,生殖机能失常。  相似文献   

9.
佟玉洁 《学语文》2005,(7):45-47
激素是指生物体内分泌的、调节其生长发育的物质。环境激素则指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而释放到周围环境中,对生物体内正常的激素功能产生影响,在体内主要起雌激素和抗雄激素作用(也有起雄激素作用的),从而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也称为“外因性扰乱内分泌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10.
环境激素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环境激素由环境进入食物链,在动物和人体中蓄积,通过激素样作用干扰内分泌系统,对人类健康和动物造成巨大影响。本文主要对环境激素的概念、主要类别、对人类健康和野生生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环境激素是人类继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之后面临的又一全球性问题。环境激素干扰生物正常的生理代谢、内分泌、生殖机能,引起种种负面的生物学效应。本文综述了环境激素的来源及其特征,揭示其严重的危害性,强调了控制环境激素污染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2.
横滨市立大学理学部的井口泰泉教授介绍自己的研究时,第一次将亲和性差的‘科因性内分泌干扰物质”定义为“环境激素”。具体地讲“环境激素”是指废弃物浓药及食品向环境释放的化学物质,它们聚集在人体内或加速雌激素分泌或阻止雄激素分泌,致使体内分泌紊乱,影响生殖功能。早在1962年雷切尔·卡索所就在其《沉默的春天》一书中指出,野生动物的繁殖能力下降,其原因是撒播的大量农药所致。1970年,美国医生为预防流产给孕妇注射合成雌激素DES(乙烯雌酚),导致出生女婴患子宫癌的恶性事件。此后人们开始担心向环境释放的大量PCB(…  相似文献   

13.
下丘脑又称丘脑下部,是问脑的一部分.下丘脑的体积很小,但它却控制着机体多种重要机能活动.其中有一些神经元不仅能传导兴奋,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而且能分泌激素由下丘脑流向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激素.特点有二:一是神经细胞不多,但联系复杂而广泛;二是除了一般神经元外,还含有内分泌神经元,它具有普通神经元的特点,又具有内分泌细胞合成激素的功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温妍 《成才之路》2013,(25):62-62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正常机能活动的一门科学,主要探索各种生命活动发生的机制、条件及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生命活动的影响。在医学教学中,历来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且医学中关于疾病问题的理论研究是以生理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通过生理学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正常的人体机能活动及加深对疾病的认识,而且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  相似文献   

15.
生物体的机能状态,一般认为可以表现为“健康”和“疾病”两种状态。但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在生理、心理与外界环境等复杂因素的影响下,机体有时还会表现出一种介乎这两者之间的“第三种健康状态”。这种健康状态,常常周期性地表现为机体的疲惫无力、反应迟钝、情绪低落和食欲不振等。但是,它又严格地区别于疾病状态下机体机能的紊乱、功能的减退,而且症状与体征都不明显。因而,有  相似文献   

16.
本对传统内分泌腺之外的一些细胞和组织的内分泌功能作一概述,其中包括神经内分泌,胃肠道内分泌,血循环系统内分泌,免疫细胞内分泌及排泄系统内分泌,研究表明,人体所有的细胞事实上都具有产生激素的共同基因,都有合成和分泌激素的能力,只是他们在不同细胞表达的方式和数量不同而已。人们预言,内分泌功能是一切生命细胞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所有的细胞都具有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7.
锌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金属元素之一,它影响多种酶的活性,促进核酸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酵解和氧化磷酸化过程,促进胶原纤维的生成,促进生长发育,增强机体的免疫机能,促进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和精子的生成,具有多种生物功能.人体内锌失衡会导致出现多种疾病,科学调剂日常膳食,有针对性的合理补锌是维护体内锌元素水平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苏燕 《科技文萃》2001,1(1):103
在法国环境部和国家卫生总局的要求下,法国国家卫生与医学研究所进行了一项名为“环境中二恶英对人体危害”的研究。在让娜·埃蒂安布勒的组织协调下,该所15位专家阅读了大量科技文献,并对近年来有关二恶英污染的各类资料进行了细致分析。结果发现,长期生活在二恶英含量严重超标环境下的人,不但容易罹患各类癌症,而且容易发生心血管病、免疫功能受损、内分泌失调、流产或精子异常等。  相似文献   

19.
环境激素及其危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阐述了全球范围内存在的环境激素致使许多物种个体减少、雄性动物雌性化,它们积蓄在生物体内后,通过与激素受体结合、阻碍神经系统的传输、毒害生殖腺、影响肝脏、肾脏内的酶系统和降低机体的免疫机能等多种途径造成生物体内的激素失调、生殖器官畸形甚至癌变。  相似文献   

20.
胃肠道激素     
胃肠道不仅是人体内重要的消化器官,也是人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到目前为止,已被完全确认的胃肠道激素有:胃泌素、促胰激素、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和抑胃肽。它们有调节消化器官活动的作用以及促激素和促生长的机能。 早在1902年,Baliss和Starling就发现了第一个胃肠激素—一促胰液素(secretin),并提出了“激素”这一术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