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得是”问句是关中方言中的是非问句,在语义上,“得是”问句分为三种情形:第一,表示反诘,语义居中,没有明显的肯定或否定趋势。第二,表示说话人故意曲解对方的语义,语义倾向于否定。第三,表示主观推断,语义倾向于肯定。语用上,“得是”问句有四种类型,分别是求证式、推断式、求同式、反预期式,不同的类型分别对应着不同的语用目的。  相似文献   

2.
付敏 《文教资料》2010,(32):24-25
本文通过对“那个”在日常会话中出现的语境。以及其所表示的意义进行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语义与语用的角度再次进行分析,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李茜 《现代语文》2006,(4):75-77
“并”作为副词没有丰富的语义,句法意义也较为单纯,三个平面理论中最有创新意义的“语用”理论在对语气副词“并”的描写中得到彰显。语气副词“并”最重要的语用功能是预设否定,语气副词“并”的预设否定功能使语言所表达的意义更丰富。  相似文献   

4.
名词和名词组合是现代汉语里常见的一种组合体,从句法平面分析,有四种结构类型:偏正结构、复指结构、并列结构和主谓结构。从语义平面来看,这种组合体所蕴含的语义关系纷繁复杂。就偏正结构而言,n1可以表示领属,表示构成n2的材料,表示n2的使用范围,表示n2的形象特征等。就复指结构而言,或n1用来比喻n2,或n1用来说明n2的特征,或n1指明n2所属的类别,或n1和n2之间具有包含关系,或n1和n2具有等同关系等。有些“名+名”组合体一体含有多种句法关系,因此它们也存在歧义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对作语气副词的“都”从语义、语用等方面进行探讨,指出:“都”强调的是某种情况的非寻常性,在句中有一定的强调范围和强调重心,其中强调重心总是在特定的语用层级中处于高层级上。“都”句带有预设,并使之常常有另一层隐含义。“都”作强调副词的语义是由作范围副词的意义逐渐虚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6.
副词“都”有两个语用特征:表总括和强调;前者可以用“都1”来表示,后者可以用“都2”来表示。表总括的“都1”,其语义通常指向“都1”前面的成分。也有极少数指向后面的成分。表强调的“都2”,其语义指向或前或后。副词“都”的语用特征直接影响其语义指向。本文将讨论:一、“都1”“都2”的鉴别。二、“都1”“都2”的语义指向关系。三、“都”的语义指向歧义。  相似文献   

7.
“比”字句典型式和变体式的功能具有相同的一面,然而又各有独特的语义和语用价值:典型式有两种特殊情况,分别表示比拟夸张和周遍、逐级渐进比较意义;变体式具有灵活多样的语义表达、信息结构调适以及语篇衔接等语用功能。文章从语义、信息、语篇和认知等方面描写和解释了其间的差异,并建议对外汉语教材充实“比”字句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8.
"给我"动词短语句的多角度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词短语“给我”加上动词短语用于祈使句有两种意义。表示加强语气、表达说话人意志的一种,我们称之为“给我”动词短语。“给我”动词短语句无论在句法语义上,还是在语用上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为正确使用介词短语“给我”,有必要对其语法性质、语法意义、句法语义限制和语用类型作分析描写和解释。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来分析介词“对”和“对于”的异同:在语法上,“对”后接名词、代词较多,“对于”后接词组多,且多位于句首;在语义上,介词“对”的意义表示谓语是指向介词宾语的,有很强的指向性,它的语义重心应该在谓语上,介词“对于”的宾语由于“于”的存在得到了加强,这时句子的语义重心就向介词的宾语有所偏移;在语用方面,由“对于”组成的介词结构位于句首时就具有一种话题性。  相似文献   

10.
陈玉红 《文教资料》2009,(13):17-19
“P什么P”作为现代汉语口语中的特殊句式,在其句法、语义、语用方面自有其特征。“什么”表示否定,语义指向谓语。在不同的动词或形容词充当谓语构成的“P什么P”中,“什么”对应的否定词也相应不同。无论从语义上看,还是从构句条件上看,P1都是不可或缺的。作为语义羡余的P2其价值主要体现在语用方面。  相似文献   

11.
“S1+P1,造成S2+P2”,指的是一种在一定范围内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相应内容的句式,这种句式在结构上同一般的主谓句不同;在语义上,1.其主语和宾语的意义范畴具有双重对应性;2.都是指称性主语和指称性宾语;3.句式中的施事与结果分别是由“S1+P1”和S2+P2”这两个整体承担;从语用角度分析,“S1+P1”具有话题性质,是述题(P0)表述信息的基点,因为S0是指称性的。  相似文献   

12.
张苗苗 《学语文》2013,(3):64-65
在现代汉语中,“始终”和“一直”都能表示持续意义。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在表示持续意义时,“用‘始终’的句子都可换用‘一直’”。(《现代汉语八百词》,1980年)本文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进行探索研究,认为“始终”和“一直”虽共同点多于不同点,但用“始终”的句子并不是都可以用“一直”来替换,两者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程度副词“很”与“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德熙先生指出:“不同的程度副词除了语义上表示的程度有差别外,语法功能也不完全一样。”本文根据朱先生的观点对运用得比较广泛的程度副词“很”与“最”进行一番考察,从而概括出它们在语义、语用和语法方面的特点。 一、语义和语用方面的特点 “很”与“最”在语义上都表达了程度加深的意思,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在表示深的程度上存在着不同之点。如:  相似文献   

14.
句中语气词“嘛”在句法结构上起着停顿标记的作用,在语义上表示“显而易见”,在语用上则起着划分话题和述题、调节人际关系和加强语篇衔接的功能。“嘛”同“呀”“吧”“呢”“啊”等句中语气词一样,其语义和语用特点都与相应的句末语气词相关。但在语义上表示“显而易见”则是“嘛”独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X什么X”句式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表示否定的反问句式。该句式形式上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句式中“什么”两端的词语相同,主谓结构是其基本的句法结构;该句式的基本语义特征是表示否定,具体的句子中有一些具体的语义特点;该句式否定语气强烈,主观感情色彩强,具有表达不满与谦逊、客气的双重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6.
句子分析可以分为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静态分析就是对句子进行句法分析,这是基础。动态分析就是对句子进行语义和语用分析,语义和语用只有通过句法结构才能体现出来。但句法分析不是自足的,它必须依靠语义、语用的分析才能自足。“只有抽象的句法关系,而无语义语用的句法结构,不可能成句;只进行句法分析而不进行语义和语用的分析,也不是缤密的句子分析。”①语法分析的目的是说明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之间的关系,因此,语法必然会涉及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在折句时,我们要使三者科学地结合起来。“使语法分析做到形式和意义相…  相似文献   

17.
副词“一下子”在一般词典和教材中的解释是“表示短暂的时间,很快、立刻、突然”可是在留学生的话语中出现的有关“一下子”的病句,却难以用上面的定义解释,因此本文把“一下子”和“一时、立刻、忽然”等表示短暂时间的词在语义,语法,语用3个层面上的差别进行对比,认为“一下子”的基本意义是强调动作状态的瞬间变化,带有一次性和不可持续性。文章最后分析了留学生病句中的偏误。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数学竞赛中,常常会碰到带“…”的计算题.有些同学不清楚符号“…”表示的意义,就无法解答这类题.其实,在数学中,“…”表示省略号(数学中的省略号一般不用“……”表示).它表示题目中省略了若干个带有某种规律性的数字、字母或文字.如“1+2+…+100”,这里的“…”表示“3到99的自然数”.解答这类..、3问题,首先要弄清楚“…”表示的具体意义,然后根据题目特点,采取相应的解法.现以竞赛题为例,介绍几种常用的解题技巧.一、反序相加例1所有个位数与十位数都是奇数的两位数的和是_______.(1…  相似文献   

19.
“X是X”句式以“是”为轴心,前后成分完全相同,表层形式简单而内在意义丰富,是一种特殊的句式。从“语义——语用”互补原则的角度出发,对“X是X”句式进行比较细致的语义分析可以发现,“X是X”句式并不像许多研究者认为的那样,毫无语义学上的意义。它具有非常丰富的显性语义和无限的潜在语义内容。  相似文献   

20.
“都”字特指问句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有其特定的使用条件,“都”前带有或者隐含表示范围的词语,询问的内容一般是判断、领属或存在的主体或对象、某一特定事件及其所涉及的语义角色、惯常性动作行为及其所涉及的语义角色。语用含义分为询问、查问或埋怨、责备两类。常见的答句形式有四种:否定预设、一一列举、避而不答、事物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