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余文森教授指出:倡导深度教学,防止学科知识的浅层化和学生思维的表层化,是学科教学走向核心素养的一个突出表现.深度化的具体策略之一就是聚焦核心知识,推进"少而精"的教学——通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势必要求教师精选恰当的内容、设计出利于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不断深入,通透问题的本质,从而构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效课堂.下面以一节利用轴对称思想求最值的专题复习课为例,谈谈自己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通过《乘法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学片断,引起大家关注"问题解决",立足能力培养,以期我们能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层次地思考与研究.1.教材内容解读.本章内容是以"面积→乘法公式"为轴线展开.如果本小节仍然沿着"计算面积——归纳公式——证明公式——简单应用"的思路展开教学,那么笔者以为是不可取的.究其原因,一是教科书应当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和素材,使他们在对内容的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1教学设计的思考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教学设计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楞次定律→讲解例题→课堂训练→课后巩固.按照这样的流程操作,虽然也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楞次定律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但不难看出这种教学模式仍为"师传生受",学生还是被动地接收知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难以得到进一步培养.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营造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本节内容采用"探究式"教学,即: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学生讨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楞次定律、课堂讲练、巩固练习.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动脑思考,引导他们自己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4.
<正>恰当把握好概念教学的"度",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追求.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不能准确地把握概念教学,导致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到位.本文通过案例解析,谈概念教学要把握好概念引入、概念形成及概念辨析的"度".最近,笔者参与一节课题为《定义与命题》的公开课.执教老师花了整整30分钟讲述"定义"、"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等概念,但在接下来的例题讲解中,学生的回答却错误百出.由此,笔者思考一个问题——概念  相似文献   

5.
<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性质表述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本课程,具有基础性、普遍性和发展性".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一堂融入了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能够较好地实现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方面的教学目标."二次三项型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是教材的"阅读与思考"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式的乘法和因式分解一章后的拓展类教学内容,是学生巩固和提高的重要学习内容.本文将通过对这一课的设计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正>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教学.解题就是"解决问题",即求出数学题的答案.而研题不仅仅是求出答案,还要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是一个再创造和再发现的过程.笔者尝试将研究性问题引入数学解题教学——求扇形内接矩形面积的最值,与研究性小组的学生共同研究,收获颇丰.现将过程简述如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笔者先请学生预习苏教版必修4课本第121页的思考题:在一个圆的所有内接矩形  相似文献   

7.
<正>一、"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提出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学应该通过设计一项重大任务或问题以支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景,诱导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提供机会并支持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控.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学的实施就是要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教学过程,这是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主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一、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与应用过程初中数学的内容采用"情景创设——得出结论——应用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9,(21):67-68
教材适当安排了"实验与探究""阅读与思考""信息技术应用""观察与猜想"等选学栏目,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相关延伸内容的认识,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和资源;"实验与探究"是教材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开展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探究能力等都有很好的作用,并从中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普及"优课"——《丰富多彩的正方形》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我对"实验与探究"教材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0.
<正>推理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给出的数学课程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历来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几何教学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发展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笔者以圆中相似问题为例,谈谈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的运用,以期帮助大家提高数学推理能力.一、从"未知"出发,发展学生逆向分析思考能力"分析法"是演绎推理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一个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的高低,往往决  相似文献   

11.
<正>一、问题提出数学教学过程设计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是课堂教学中直接操作的部分,也是师生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化的主要流程[1].问题作为教学过程进行的重要媒介,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问题提出是培养学生批判、质疑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另一方面,问题解决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数学内容和充足的独立思考空间.二、问题生成的路径的探索1.问题串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2.
我这样备课     
于永正 《辅导员》2013,(6):13-14
观点一: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观点二:隐性备课最重要我把备课分为隐性和显性两部分。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的了.  相似文献   

13.
由于历史课内容过去性的特点,很多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历史课的教学效果不佳。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变学生厌学为乐学,是历史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怎样让学生感受曾经发生的历史的真实性、历史的时代性,成为历史学科教学不可回避的话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体验教学的角度,从"讲历史——做历史——演历史——还原历史——调查历史——论从史出"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简单叙述。  相似文献   

14.
"黄金分割"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将这一知识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同时又能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数学奥秘,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以"黄金分割"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笔者对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我这样备课     
于永正 《辅导员》2013,(4):13-14
<正>观点一: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观点二:隐性备课最重要我把备课分为隐性和显性两部分。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的了.  相似文献   

16.
正一、概念生成——不能忽略背景化学概念的生成远不是告诉学生一个概念本身那样简单,为什么要建立一个概念,这个化学概念在化学知识的体系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以让我们的化学概念教学有一个丰富的背景,而这正是目前的化学教学所忽略的.化学概念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应当如何生成?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是"以生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在实际教学中只要考虑了概念的生成背景与具体的生成途径,我们才能说这样的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一节渗透数学思想的复习课为例,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理念,对数学教学中如何将"问题解决"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教师在数学问题引领中的教学过程,体现了精心设计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经历"问题解决",强化"数学思考",体验"学习评价"的学习过程,使学生逐步感悟数学思想——分类讨论.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最根本的变化也许就是要变"告诉"为探索,并引起教学主体、教学方式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的主客变更.我们在执教初一(七年级)数学"用正多边形拼地板"即平面镶嵌问题这一节内容时,选择了"研究性学习"这一形式,实实在在地经历了一次变"告诉"为探索的教学过程.就学生的认识而言,从平面到空间,是认识世界的一个飞跃,适时、适当扩充这些知识,将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部分知识结构模型,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激励学生们勇敢地踏上向未知世界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9.
排列组合知识是中学数学中的难点.普遍学生感到内容独特,思维抽象,条件隐晦,题目繁多,难以思考.学生做题时往往思考不周经常出现重复和遗漏.排列组合问题能否给学生一个统一的"模型",对于指导学生牢固掌握这部分教材是很有帮助的.以我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初三几何课本第二册"圆"中有计算阴影部分面积的问题.对此类问题有些学生感到棘手,特别是第148页第22题,按《教参》上的解法求解时,学生难免有些费解,况且计算也不简便.为完成这道题的教学任务,我思考出一种新的解法,并由此探索出一种教法——"剪叠拼图法".我在近十年的初三几何教学中一直采用此法,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